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舌尖上的乡愁

作者: 张雨2023/09/27心情随笔

上世纪70年代末,老家内蒙古商都县实行了包产到户。我家有8口人,除了当教师的父亲一个人吃商品粮外,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是农业户口。包产到户实施后,家里6口人每人分到了10多亩土地,记得那些年每到春耕时节,父亲都要把最好的土地用来种莜麦。于是,莜麦庄稼成了我年少时最难忘的记忆,像藏在心里的一幅图画,久远而美好。秋天里,田野上的麦浪随着秋风起伏,成熟后的莜麦一片金黄。父亲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挥舞镰刀收割着一家人的希望。

关于莜麦,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远古时,炎帝是种植五谷的始祖,他遍尝草木,发现了粮食适应气候冷暖的程度,于是,给粮食封地:江南水乡让稻子去,中原大地让小麦去,黄土高原让谷子去。可是,轮到高寒地区时,粮食都不愿去,炎帝就给莜麦披上御寒的麦芒,赐了三杯壮行酒,从此,莜麦便在北方扎了根,成为当地人非常喜欢的食物,后来就有了内蒙三件宝——莜面、山药、大皮袄的说法。长大后,读到一些科普文章,文章中说莜麦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对中老年人的主要威胁——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筱麦富含钙、磷、铁、锌等矿物质,还有预防骨质疏松、防止贫血的功效,是补钙的佳品。值得一提的是,莜麦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叫亚油酸,对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的功效。

收割回来的莜麦首先要在院子里晒干、脱粒,莜麦粒加工成莜麦面需要三熟。先将淘洗净的莜麦粒晾晒干,再用大锅炒熟。炒莜麦通常由父母合作完成,母亲拉风箱掌握火候,父亲则用一根炒莜麦棍不停地搅动着锅里的莜麦。不时会从锅里飞出些细小的莜麦毛,肉眼很难发现,但落在脖子上却痒得难受。因此,每次炒莜麦,父母都会用布或者毛巾将脖子围得严严实实,我们兄弟姐妹则躲在远处偷看。第二天,将炒好的莜麦运到面粉加工处磨成面粉;做饭时,再用开水将莜面烫熟,揉成面团,在案板上搓成莜面鱼鱼。母亲搓莜面鱼鱼在左邻右舍中是出了名的。母亲可以左右手同时搓,并且每个手搓四根,搓得又快又好,如果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和技巧,不但鱼鱼搓不成,莜面也会粘在一起。我家8口人,一般需要两大笼屉的莜面鱼鱼,巧手的母亲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搓好了。姐姐也遗传了母亲搓莜面鱼鱼的技巧,十几岁时就会双手搓莜面鱼鱼,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见了都说这娘俩真是心灵手巧。母亲除了擅长搓莜面鱼鱼,还是搓窝窝的行家里手。从和好的莜面上揪下鹌鹑蛋大小的面团,在一块光滑的石头面上推,推薄,揪起来,在食指上绕一下,取下来码在笼里,一个挨着一个,一圈绕着一圈,像蜂窝一样整齐,非常漂亮,看着就是一种享受。之后,母亲将莜面鱼鱼、窝窝送进大锅蒸熟。用不了多久,鱼鱼、窝窝便蒸熟了,揭开锅盖,热气腾腾的莜面香气在屋子里弥漫开来。然后,就可以用筷子挑起一块软乎乎、颤悠悠的莜面鱼鱼、窝窝,蘸上凉汤或者热汤,放进嘴里大快朵颐了!在我看来,吃上一顿美味的莜面鱼鱼、窝窝吃便是神仙般的享受了。

莜面不仅好吃,而且耐饥饿,有“四十里的莜面、三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之说。为此,故乡人都把莜面当成宝贝。一转眼,离开故乡已30余年,让我魂牵梦绕的依旧是故乡的莜面,那垂涎欲滴的莜面,那百吃不厌的莜面。故乡遥遥,时光悠悠,莜面的香气直抵人心,对我而言,故乡的莜麦田和母亲的莜面鱼鱼、窝窝是最温暖的记忆,美好而绵长,故乡的莜面香换化成舌尖上抹不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