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生活故事 > 正文

再听蝉声乡心起

作者: 于春林2023/08/14生活故事

上个星期,我接到老家堂嫂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这个星期她办六十六岁寿宴,邀请我去捧场,我欣然应允。上次回老家还是清明节,那时,天气还有些微寒,如今,夏至到了,老家也到了蝉鸣时节。

父母过世后,我回老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在老家的亲属也都进入了老龄阶段。每一次回去,我都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尽管离开老家好多年了,但我仍对老家念念不忘,牵肠挂肚。

不远的车程却让我感觉我和老家仿佛隔了千山万水,我好像在梦里。一路上,车窗外的原野像起伏的绿色地毯,庄稼正在不急不慢地舞蹈。车在行驶,我离老家也越来越近。

临近村口,我突然听到了蝉鸣声——“知了!知了!”我的神经顿时一震。那熟悉的声音立刻勾起了我遥远的思绪。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早蝉》中有这样的描述:“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说的就是蝉声带给他的惆怅。我听到蝉声,则感觉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的夏天。

童年的夏天是从第一声蝉鸣开始的。父亲、母亲都是勤于农事的庄稼人,对生活的热爱,从我家的庭院里就能窥视到。母亲在院子里种了些花花草草,父亲栽种了一棵合欢树,于是,院子里便有了无限生机,清贫的日子也有了些许情趣。夏至过后,树影斑驳,柔风微醺。院子里,花花草草引来了蜜蜂、蝴蝶的光顾,“嗡嗡”“嘤嘤”地闹个不停;院子外,高大的槐树上有清脆婉转的鸟叫声。那时的时间似乎脚步很慢。到了那棵繁茂的合欢树开满了粉红色花朵时,院子里满是馨香。那些蛰伏在地下的花花草草破土而出,长出翅膀的蝉儿禁不住诱惑,爬到合欢树上,开始了它一生的短暂高歌:朝吟晚唱,奏响夏日绝唱。

盛夏的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敞开窗户,让蝉鸣入室,那一声声“知了”好像成了一首催眠曲,让劳动回来的父亲、母亲酣然入梦。这时,我悄悄地来到树下,通过树枝的缝隙,顺着声音望去,找到正在声嘶力竭鸣叫的蝉,用事先准备好的捕蝉用具,对准那只蝉猛地罩下去。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我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回叫你再叫,没有看到有人在午休吗?”我一阵得意。

突然,我的耳边传来叫喊声:“把蝉放了!”那声音比蝉鸣还有力。不知什么时候,父亲醒来,接着,母亲也醒了。母亲走出屋子,来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蝉一生很不容易,生命特别短暂,不要伤害它。”我委屈地看着母亲,说:“我是觉得它太吵了,影响你们睡觉啊!”

我放了蝉,这只小生灵振翅飞到别家树上去了,接着奏响它生命的欢歌。那一刻,我有些明白了父亲、母亲让我放蝉的目的。

《庄子秋水》有云:“蝉不过一秋,人不过一世。一秋虽短,可尽鸣其声;一世虽长,但难留吾名。”蝉或许是想留住自己短暂的名吧!我领悟到了生命的纯粹,感受悠悠的禅意。以后每年的夏天,虽炎炎夏日,我都愿意倾听蝉鸣,仿佛在听故乡的召唤。

童年在抓蝉、放蝉的时光中飞逝而过,那种乐趣怕是只有乡下孩子独有。我越发感觉蝉鸣不但是乡村的一张名片,还是一种魂牵梦绕的乡音。想到这些,我走下车,加快了脚步,去参加堂嫂的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