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句 > 文案短句 > 正文

孔子说说

2024/04/14文案短句

请欣赏孔子说说(精选103句),共4篇,此文由微文呈现整理。

孔子说说 篇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2、《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3、(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4、(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5、(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7、(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9、(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0、(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12、(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3、(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4、(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5、(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17、(《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1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2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21、(我每天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的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2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23、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说 篇二

1、(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3、(《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5、《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10、(自己有的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13、(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4、(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5、(如果学过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6、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17、(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1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20、(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21、(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22、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23、(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4、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25、(《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27、(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29、(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的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3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3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说 篇三

1、(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语录: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语录: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4、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语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语录: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8、语录: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9、语录: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语录: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1、语录:当仁,不让于师。

12、语录: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3、语录:放于利而行,多怨。

14、语录: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15、语录:小人之过也必文。

16、语录: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17、语录: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8、语录: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9、语录: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0、语录: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语录:巧言令色,鲜矣仁。

22、语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3、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明确地站在了保守的一方。但历史的前进无法阻挡,即使它有时要付出很大的牺牲。战国文明和秦汉帝国出现了,早期宗法制中的民主仁爱人道也被历史无情地淹没。恩格斯说:“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

24、历史向来就是在这种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正如战争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但反战也是人民正义的呼声。正如挫折使人痛苦低沉,但也使人成熟强大。

25、君主集权专制取代氏族贵族民主。落后的家长制的氏族统治结束了。

26、这套礼仪对于氏族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是不成文的习惯法(信)。礼仪繁多,其起源和核心是尊敬祭祀祖先神灵。

2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贵族衰弱,土地私有,商业兴盛,新兴阶层壮大。“群臣太富”。经济的强大导致政治的夺权、军事的侵吞。沿袭氏族部落联盟体系的天子—诸侯—大夫的周礼统治秩序彻底崩溃。赤裸裸的压迫剥削和战争主张取下温情脉脉的礼德面纱,公开维护压迫剥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管仲—韩非的法家思想)取得优势。

2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说 篇四

1、The commander of the forces of a large State may be carried off, but the will of even a common man cannot be taken from him.

2、Keep what you say and carry out what you do.

3、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 look at the bent of his will; when his father is dead, look at his conduct.If for three years he does not alter from the way of his father, he may be called filial.

4、言必信,行必果。

5、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7、The superior man on grounds of culture meets with his friends, and by their friendship helps his virtue.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0、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

1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In the Book of Poetry are three hundred pieces, but the design of them all may be embraced in one sentence-- "Having no depraved thoughts."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5、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16、A youth is to be regarded with respect.How do you know that his future will not be equal to our present?

17、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I will not be affl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 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