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生活故事 > 正文

写春联趣事

作者: 施直东2023/05/21生活故事

我小时候,曾经一度住在扬中老郎街东街自家的门面房里。1951年,我十四岁,小学刚毕业。

那年春节前,姐姐说:"我们在门口卖对子(对联)吧。你写,我来卖。"

说干就干。我在房间里写,姐姐在门前用几块门板搁起个摊子。我们边写边卖。到三十夜之前,居然全卖完了。

联语全是我自己编的。我写的那副"满天飞翔和平鸽,遍地开行拖拉机"的对联,贴在我家房门上,天天看到,所以到现在还记得。我家旁边一辈子念佛的老太,我叫她姨奶奶。她说:"马上过年了,你给我写副大门对子吧。"我故意写了"坚决反对迷信,绝对提倡节约"的对子送给她。她是文盲,高高兴兴将这对子贴在大门上。有人见了,把对子上写的字告诉她,她连忙将对子撕下来。后来她批评我说:"你这小把戏没清头,怎么给我写这对子!"

以后,我就离家读书,工作,成家。

一晃到了70年代末,那时,我住在镇江东面的一个小山村里。

村里有个上了年纪的老刘,每到春节前,就到附近的镇上摆摊写春联出售,生意还不错。

作为一个教师,我平时还是喜欢写写字。正楷,行书,隶字,在农村写写春联,马马虎虎还算能对付。所以春节前,照例要将家里所有的门上,换上充满喜庆感的红彤彤的春联。单位的同事,邻村的老师和亲戚,也来请我帮他们写春联。

我自忖,我写的字,应该比老刘写的耐看一些。我的一个学生,每年春节前在镇上写春联,更是销售得红红火火。于是我想:他们写的字可以卖得出,我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有一天,我跟妻子开玩笑说:过年前,我们也来写春联卖吧。想不到妻子居然也很赞成。

但是,如果写好了,谁到镇上去摆摊呢?与我们住在一起的叔母自告奋勇地说:"我在家没事,我去卖。"

于是,学校放寒假那天,我就顺便匆匆忙忙从镇上买了二三十张红纸带回家,开始写春联。

废寝忘食地忙了两三天,写了一沓子春联,叔母便兴冲冲地上街摆地摊,售春联。

可一连摆了几天地摊,问津者寥寥。降价销售,还是不行。眼看到除夕了,一共才卖出了几副。

这么多春联,放在家里怎么办啊?妻子说:"村上这许多人家,给每家送一副就行了!"这主意不错。于是,这些春联也就基本上送完了。

但是,我很纳闷:我写的这春联,怎么就没人看得上眼呢?我弄不懂,妻子弄不懂,叔母也弄不懂。

过年了,老刘来串门,我便向他请教原因。

他笑笑说:"施老师,你不懂。这一带的人家过春节,喜欢颜色鲜艳的大红纸春联,图个吉利。而且最喜欢当场看着你写,觉得这是专门为自家写的,心里更踏实。至于字写得怎么样,那倒不是最重要的。你看看,书店里卖的春联,那字写得多好,但那是印出来的,不是当场写的,所以买的人并不多。你用的红纸又不太鲜艳,显得有点灰暗,又是在家里写好了的。当然就难卖了。"

我恍然大悟!

第二年,我们搬到镇上居住了。我问妻子:"今年还卖春联吗?"同为教师的妻子,知道我决不肯在街上当场挥毫的,便连连摇头,说:"算了吧!我们不是干这一行的料。"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写春联出售的趣事,让我感悟到:做一行有一行的诀窍,市场有市场的规律。我这个一直跟书本打交道的人,根本没有掌握市场的脉搏,根本不懂市场的规律,瞎打瞎撞,不失败才怪!

现在年纪大了,已经没有了写春联的兴致,但当年那些写春联的趣事,还是一直记在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