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乌塔》有感

2024/05/24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乌塔》有感(精选25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读《乌塔》有感 篇1

看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想起了我自己。我今年九岁了,只比乌塔小五岁,可是我连山东省都没出过。我就像笼子里的小鸟儿一样,无论怎么都飞不出笼子。乌塔在家早就设计好了路线,可见她做事很精细。乌塔比我们强多了,我们在家一个个都是小皇帝、小皇后,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一点儿细活就让妈妈干。乌塔还自己用三年时间挣旅费,而我们连想都没有一个想的,想要的东西就让爸爸妈妈来买。

乌塔独自一个人去欧洲,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大人独自一人就已经很困难了。平时,我们都不敢出门,都在家里,一点锻炼的机会都没有。

记得《快乐星球》上有一集就是这样,乐乐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他是一个神童,算术比计算器还要快,可是他什么也不会,洗手都要妈妈洗,挤牙膏都要妈妈挤。因此我倡议: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不要像小皇帝、小皇后一样,要像乌塔一样敢于尝试。另外乌塔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电视、书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只有真正来到这个地方你才能体会到。

读《乌塔》有感 篇2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一个年仅14岁的女孩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

文章中的对话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连独自逛街都不行,而德国的孩子却能独自游历欧洲?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放弃了可以玩耍的假期,到市场分发传单,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耍……而且每次出发前就已经查阅了有关书籍,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再给家人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这都是我们无法独立做到的。

再想想我们中国的孩子,大多数连自己上、下学都要大人陪同,有的孩子就是不需要,大人也会在后面跟着,直到进了校门。记得我刚搬进新房子时是二年级。我新家就在学校旁边,当时,我十分想自己去上学,自己回家。但家长总是跟在后面,直到三年级下学期,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才脱离“魔掌”,自己去上学。还有一次,我已经四年级了,想自己去买个文具。但无论我怎么说,都无法自己去。要知道,去文具店比学校更近啊!

在这里,我想对全中国的家长说:“请松开双手让我们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上!”

读《乌塔》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乌塔》,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如乌塔这个小女孩,我感到无比的羞愧!

这篇文章主要的内容是:有一天作者到德国来玩,见到了一个小女孩,作者跟她经过攀谈后,了解到:她的名字叫乌塔,她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令作者吃惊的是,她才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就独自一人游览了大多数的地方,作者感到无比惊讶。这次她来到德国罗马玩。

当我读到:“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的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介绍的十分详细”时,我对乌塔这个小女孩感到无比敬佩。如果是我,我妈妈一定不会让我像乌塔一样做的。因为妈妈把我看成一种“物美价高”的宝物一样,生怕在途中出什么意外。其实,像我妈妈一样的母亲多的不能再多了,我们都是在蜜缸里长大的孩子,整天被泡在“母爱之水”里。可乌塔不同,她的母亲就让她多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能总是躲在妈妈怀里,而是要他们离开妈妈,自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少精彩。如果我和乌塔比较,那就是天差地别了啊!

我们总会有一天要离开妈妈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要有自我保护能力,不能做一个总是粘着妈妈不肯自己一个人走出家门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 篇4

这是对孩子的训练,就是爱孩子。他们总觉得孩子要去见见世面,见见天下奇观。孩子自己独自去体验,遇到困难找警察,问路人或看地图。中国的孩子却对这种事十分惊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担心。

在外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西方人从不把孩子当成小王子或小公主,从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从小让他们出去锻炼,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妈妈赚钱的艰辛,但是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宠溺孩子,从不让他们独自出门,说是太危险,节假日,不让他们去外面游玩放松,开开眼界。阳光明媚的双休日,当美国的孩子从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国的孩子却刚刚从补习班下课,正在回家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中国孩子的假日吗?

比起乌塔,我们真的太渺小了,就像一颗沙子一样微不足道。多么希望有一天,在世界的某个火车站,也能看见我们的中国少年正踏上通往全球各地的旅途!总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孩子也能像西方的孩子一样,在未成年的时候,游览着全球各地,个着独立自主的生活!

读《乌塔》有感 篇5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14岁的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文中的乌塔年纪虽小,但她自己安排日程和设计旅行路线,为了挣旅费,周末还到餐馆或超级市场打工。她的行为深深折服了我。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可以独立呢?难道学习就是孩子全部的任务吗?我还好,现在中国相当多的父母都把学习当作孩子的全部任务,恨不得孩子一天24个小时都在学习,不让孩子作任何家务,结果孩子变成了十足的书呆子。

在中国的.家庭里,养尊处优的孩子何只几个!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考上大学,年纪已经18出头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叠被子、整理书包,每天还要妈妈跑到学校来给他整理内务。由此可见,中国的孩子多么缺少独立的意识。我们就像渴望飞翔的小鸟,翅膀长硬了,却被父母留在巢里,时间长了,翅膀退化了,就再也飞不上蓝天了。

乌塔是幸运的,她有亲身实践、品尝生活酸甜苦辣的机会。而我们呢,是幸福的,却是有缺陷的幸福。我要对同龄的伙伴说,走出父母的怀抱,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和能力。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一片独立的蓝天,让他们展翅高飞,让爱更完美。

读《乌塔》有感 篇6

这周,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做——乌塔。这篇课文跟本单元的课文差不多,都是讲童年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乌塔,虽然她不是伟人,但是她的话语让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中国的孩子受家长的约束,而乌塔比较自由。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如果你们的孩子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话,你们的孩子哪怕成绩再好,长大以后,照样还是一个不会对社会做出奉献的人。”做人同龄人,我想说:“只有读万卷书是不够的,还要行万里路。年仅14岁的乌塔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全,我们应该学习乌塔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和她一样独自去旅行,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克服依赖思想,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并逐步走向成功。

读《乌塔》有感 篇7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14岁的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文中的乌塔年纪虽小,但她自己安排日程和设计旅行路线,为了挣旅费,周末还到餐馆或超级市场打工。她的行为深深折服了我。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可以独立呢?难道学习就是孩子全部的任务吗?我还好,现在中国相当多的父母都把学习当作孩子的全部任务,恨不得孩子一天24个小时都在学习,不让孩子作任何家务,结果孩子变成了十足的书呆子。

在中国的家庭里,养尊处优的孩子何只几个!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考上大学,年纪已经18出头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叠被子、整理书包,每天还要妈妈跑到学校来给他整理内务。由此可见,中国的孩子多么缺少独立的意识。我们就像渴望飞翔的小鸟,翅膀长硬了,却被父母留在巢里,时间长了,翅膀退化了,就再也飞不上蓝天了。

乌塔是幸运的,她有亲身实践、品尝生活酸甜苦辣的机会。而我们呢,是幸福的,却是有缺陷的幸福。我要对同龄的伙伴说,走出父母的怀抱,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和能力。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一片独立的蓝天,让他们展翅高飞,让爱更完美。

读《乌塔》有感 篇8

每当我想起《乌塔》这一课,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年仅14岁的乌塔,想到那七大洲之一的欧洲,想到那游历欧洲一半的旅费。想到这里,我的崇拜感就油然而升。

乌塔的一句话让我更加的'崇拜她,她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我的脑海里就会冒出许多想法。我觉得我们虽然现在不能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但我们却能先从小事锻炼自己,不过分依赖别人,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但现在我们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把我们当宝贝,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为家长有这种思想,所以,别说去欧洲,只要逛逛街,他们就会千叮铃,万嘱咐。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独立生活。

乌塔做的另一件事也让我很佩服她,那就是她游历欧洲一半的旅费都是她自己挣的。我原来想:乌塔是因为有事情做才能挣到钱,而我们是没有事情做,如果有事情做,我们也能挣到钱。但妈妈听了我的想法后,很不同意我的看法。她反驳说:“如果你想要做事情的话,会有很多事情做,那我们社区就有一块黑板报,你来办,我给你50元。”我不好意思的说:“我的黑板字写的不好,画画也画的不好,办不了。”妈妈又说:“那是不是找不到事情做啊!”我厚着脸皮说:“可是乌塔只是分发广告单和陪儿童玩,也没有办黑板报呀!分发广告单和陪儿童玩根本没有办黑板报难!”但妈妈坚持说:“那以后别的单位发广告单,我也叫你去发吧,到时候你可别耍赖哟!"“行,我一定不耍赖!”我坚定地说。

啊!乌塔,我现在才明白你做的事情是那么的伟大!我佩服你!

读《乌塔》有感 篇9

《乌塔》这篇文章,写了一个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去游玩。我看完这篇文章后,一开始以为是假的,因为在我国,父母是溺爱孩子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不可能独自出去游玩的。后来我用电脑查了一下,发现外国像乌塔一样独自去游玩的孩子是有很多的。我大吃一惊,觉得这不符合逻辑啊!

难道外国的`父母不爱他们的孩子吗?其实外国的父母是和中国的父母是一样的,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中国父母和外国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同。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叫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而中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约束孩子,孩子的少年时光大都用在学习上。读后感·我要学骑自行车,爸妈也在帮助我学,而外国父母则是放手。我的父母把我当成温室花草,不叫我见风雨。而外国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棵野草,叫孩子见见风雨,所以他们比我们更坚强。

我好想像乌塔一样勇敢、独立。以后我会独自上学,独自买学习用品……也希望我的父母能给我一些锻炼的机会。

读《乌塔》有感 篇10

自从学了乌塔,受益匪浅。

正文乌塔主要描写了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在自己赚了路费后独自游遍欧洲,展现了乌塔的足智多谋、勇敢和聪明。

当我得知课文《乌塔》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不好意思拿自己和乌塔尔比。我甚至不能想到独自旅行。我快十二岁了,但是除了上学,我从来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所以,我不敢一个人去爷爷奶奶家。

6月1日,是我的生日。父亲给我10块钱买零食庆祝。但是我不敢一个人去。我坚持让姐姐陪我,但是姐姐不想去。我说,不知道买什么零食。买的不好怎么办?也就是说,姐姐要陪我。

乌塔的父母可以给孩子自由发挥,但是我们的父母呢?他们太宠我们了,把我们宠成霸道自私娇弱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很少给我们锻炼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习惯了。

亲爱的父母,我们知道你们的良苦用心,更能理解你们的大爱。但是我们有翅膀。请不要打碎它们。我们自己走。请不要总是支持我。我们想像鹰一样在蓝天上自由飞翔。请不要破坏我们的理想。

我们是明天祖国的栋梁。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学会独立,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强大。

读《乌塔》有感 篇1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偶遇德国女孩乌塔,听乌塔讲了她独自周游欧洲,使我很有感受的事。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触颇多。在中国像乌塔一样大的'孩子自理能力这样强吗?自己敢周游世界吗?答案当然不是,即使有也是占极少数。说到这我自己也深感惭愧,我自理能力很差,作业总要妈妈帮忙,每回做手抄报都是妈妈帮忙选材、画画。别说出去旅游了,就是过马路也得大人牵着手。

在中国,孩子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在德国可不是这样,德国法律明文规定,满13周岁的孩子必须帮家长上街买啤酒,干自己所能做到的所有家务。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孩子比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强很多。再说动手则动脑,在动手帮父母干活、做家务时就可以开动脑筋,开发智力,增长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多为家长干一些家务,多培养我们的自理能力吧!不做温室中的小花,而要在暴风雨中成长。

读《乌塔》有感 篇12

我读完《乌塔》这一课,我觉得乌塔是个挚着的孩子。

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罗马下了车,来到了青年旅馆,他在旅馆认识了一个14的小姑娘,她独自一人游欧洲,让作者感到很惊讶。

我觉得乌塔很厉害,哪像我们一样当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让爸爸妈妈侍候我们,而乌塔却一个人去超级市场,假期去别人家人小孩玩,打工赚钱,哪像去哦们一样,伸手向爸爸妈妈要零花钱,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我们要出去时,爸爸妈妈都要陪我们,而乌塔去一个人游整个欧洲,已经游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希腊,这么多的地方,他不怕危险,实在太厉害了。

我们也要向乌塔一样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强的人,不怕苦,不怕累,遇到事情自己能做到的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事自己解决。

读《乌塔》有感 篇13

在近些天里,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他讲的是:乌塔自己一个人去环游世界。我觉得乌塔是一个做事认真、有计划、独立性强、富有青春活力、有孝心、有爱心、勇敢、懂得勤俭的小姑娘。我被无她那善良、大胆、有恒心的好品质所感动了。

可是,当我读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像你这样的小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你们,会带你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你们一个人出远门。”我深受感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吗?为什么外国孩子都可以自己远游?而我们却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

当然像这样的孩子不只我一个,每天家长们只知道逼着孩子们写作业,做练习题……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孩子,可是孩子们却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就像我在家里想做一点家务,可是妈妈却心疼我,不让我做,这是一样的道理。

就在前几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可是上学不久就发现,已经不能自理生活了,因为他在小时候,妈妈就娇生惯养他,直到现在都没有洗过一双袜子。他只能辍学回家,先学会自立生活再来上学。

在这里,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来吧,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读《乌塔》有感 篇14

有那么一个小姑娘,她名叫乌塔。她竟在14岁时就独自一个洲欧州。今天,我们学了这一课,让我深有感触。

乌塔在生活上独立自主,在思想上很有主见。不像中国的有些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当作“小皇帝”、“小太阳”,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知道,我们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报纸新闻上经常报道大学生连生活都不能自理,那国家要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样的差别还源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中国家长是凡事都哄着孩子,尽量让孩子满足。而外国家长则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让孩子自己战胜。如果把成长之路看做一条长长的跑道,中国家长把孩子牵着、扶着,让孩子尽量不摔倒,摔倒了,就扶起来;而外国家长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跑,摔倒了就勇敢地爬起来。

课文中还说到了乌塔自己去挣旅费。这并不是因为家里没钱或家长不给。其实,这是她又一次生活实践的机会。而中国孩子需要一笔钱时,家长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乌塔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她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中国孩子因为被埋在了书山题海之中,所以只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地,没有认识到大千世界的更多美丽。

是呀!难怪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父母们,请放开你们温暖的的`大手,让我们在广阔的地球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小小的天地。

读《乌塔》有感 篇15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心无法平静。

乌塔的旅游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自己却用三年的时间去赚钱,再去旅游。如果换做是我们中国人,肯定让爸爸妈妈花钱带我们去旅游。就这样,我们中国人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我们中国的父母只会把我们捧在手里,并不像外国人的父母,只要孩子的翅膀硬了一点,就适当地放开双手,不管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干自己的事情。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只能死死地读书,经不起风吹雨打,只能让父母帮他们干。为什么我们会养成这种习惯呢?那是父母担心,我们要是想去有点远的'地方,父母的回答只有一万个不同意。

假如我们是一只小狗,那父母就是主人,他们只会死死地牵住我们,不让我们受伤。如果换做外国人是小狗,小狗肯定会把绳子给咬断独自生活。

假如我们是一只风筝,放飞者就是我们的父母,父母们只会让风筝顺着风向——他们的要求行驶,换做是外国人,他们一定会挣脱线条,像凶猛的雄鹰翱翔在浩瀚的蓝天之中。

中国的父母亲们,如果你们爱我们,那就放开你们的双手,让我们大胆地生活下去吧!

读《乌塔》有感 篇16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叫乌塔的小姑娘,自己挣钱单独一个人出去旅游的故事。读完课文,我掩卷沉思,乌塔为挣旅费,利用周末去帮人发广告,假期帮人陪小孩。而我从没想过要自己挣钱,反而想着法子花父母的钱,真叫人脸红。我应该像乌塔一样,从小学会自食其力。乌塔独自旅游,能把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我虽然已经9岁了,但根本不知道怎样来安排自己,什么事都要爸爸妈妈包办,常常是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就找父母救援。和乌塔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乌塔和我们一样,都是家里的宝贝。乌塔的爸爸妈妈能让乌塔单独出远门,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般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出远门。读了这些,我想对我们的.父母说:“请给我们一片独立的天空吧!多给我们锻炼的机会,这样我们才会长得更茁壮。”

《乌塔》这篇课文真让我受益匪浅啊!

读《乌塔》有感 篇17

自从学了乌塔,受益匪浅。

正文乌塔主要描写了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在自己赚了路费后独自游遍欧洲,展现了乌塔的足智多谋、勇敢和聪明。

当我得知课文《乌塔》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不好意思拿自己和乌塔尔比。我甚至不能想到独自旅行。我快十二岁了,但是除了上学,我从来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所以,我不敢一个人去爷爷奶奶家。

6月1日,是我的生日。父亲给我10块钱买零食庆祝。但是我不敢一个人去。我坚持让姐姐陪我,但是姐姐不想去。我说,不知道买什么零食。买的不好怎么办?也就是说,姐姐要陪我。

乌塔的父母可以给孩子自由发挥,但是我们的父母呢?他们太宠我们了,把我们宠成霸道自私娇弱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很少给我们锻炼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习惯了。

亲爱的父母,我们知道你们的良苦用心,更能理解你们的`大爱。但是我们有翅膀。请不要打碎它们。我们自己走。请不要总是支持我。我们想像鹰一样在蓝天上自由飞翔。请不要破坏我们的理想。

我们是明天祖国的栋梁。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学会独立,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强大。

读《乌塔》有感 篇18

最近,我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

我觉得乌塔是个胆大、心细,会合理安排时间,能独立生活的女孩。她用了三年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阅读观看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资料。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准备好了地图。每到一处就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请求帮助。她在旅途中不忘给家里寄明信片,以表示自己平安无事。

中国的孩子呢?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就被大人娇生惯养着,除学习之外,其他事情都不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渐渐失去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哪像课文中的乌塔一样坚强自立。大人们根本没有理解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宝剑锋从磨砺出题,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父母把我们像宝贝一样带在身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然,这跟我们自己的态度也有关系。

妈妈曾不止一次跟我说过:回家早点完成作业,剩余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我,经常把妈妈的'话当做耳边风。做了一道题,拿颗糖吃;做了一会儿,又要休息一下,看看闲书。磨磨蹭蹭,做做停停,连洗脸刷牙的时间都快没了,更别提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但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有计划,合理安排,主动完成。

是雄鹰就要翱翔蓝天,是海燕就要博击风浪!不经历风雨,很难成才。我们要学会独立,放开爸爸、妈妈的手,大胆地载着自己的梦想去飞翔,去追寻我们自己的天地!

读《乌塔》有感 篇19

今天我再次阅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它带给我的震撼依然那么强烈,文中德国小女孩乌塔只有14岁,却能够独自一人游览欧洲。

乌塔是多么独立而勇敢啊,她见解独到,经验丰富,考虑周全,有很强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和她相比,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我们的.生活中有电视、游戏、书本、游乐园,看起来似乎很丰富。可是父母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很少给我们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更别提让孩子独自出远门,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

还记得去年我想参加湘潭日报社组织的北京夏令营,报名前家里大大小小开了好几次会讨论。爸爸支持我出去历练,妈妈因为不放心坚决反对,相持不下。最后还是召开了“扩大会议”,由外公一锤定音,我才得以成行。听老爸说,从我上了高铁那一刻起,妈妈就开始坐立不安。直到我从北京平安归来,收获满满,她才停止了唠叨,并且真的相信了我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

亲爱的妈妈,放手让我去锻炼吧!有一句话说得好,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今后我会把乌塔当作学习的榜样,通过实践提高自理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勇敢地去广阔的世界中体验人生无限的美。请相信,我一定能飞得更高!

读《乌塔》有感 篇20

我是家里的小太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要什么就有什么,但除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从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象关小鸟一样把我关在了家里。于是,书本和电视就成了我消磨时间的唯一办法。我很少出门,爸爸妈妈总是说外面的坏人多,万一出事,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就算要去什么地方,也是由爸爸妈妈拉着护着,好象生怕冲出一个坏人把我抱走。

以前我对爸爸妈妈这种做法也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全世界的孩子都是被爸爸妈妈这样捧出来的,但自从看了《乌塔》这篇文章之后,我的想法才彻彻底底地改变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事。当时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十分惊讶。因为在中国,不要说14岁游欧洲,就是把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游一圈都不可能。特别是等我读到乌塔能自己挣钱给爸爸妈妈还有弟弟买礼物时,我更觉得是“天方夜潭”。自己挣钱买礼物,是我绝对不敢想象的,更何况是到外国去买。在家里,如果我要买什么,也是爸爸妈妈亲自“出马”。所以我对商品的质量、价格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象乌塔那样懂得比较多的商品价格。我唯一的一次自己买东西是在我10岁的`时候,那天在“好当家”超市里,妈妈交给我一个“神圣”的任务,那就是帮妈妈买三包红酒,我听了之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了。妈妈把红酒的名称和摆放的位置仔仔细细地说了三遍,才让我去买。她还说她会在收银台等我。我高高兴兴地找到了要买的红酒,拎了三包就往回跑。可到了收银台,我怎么也找不到妈妈,我吓得六神无主,象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后来通过广播才找到了妈妈,看妈妈的样子,似乎是急得快哭了。她看到我一个劲地责备说:“你跑到哪里去了,害得我急死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买过东西了。

现在想起这件事,觉得妈妈管得太紧,连一个自由展示的空间都不给我,仿佛我是一个蜡人,她一松手,我就会融化。所以才造成了我一遇到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在这里,我要向那些对孩子放不开的家长呼吁:请不要再把孩子关在家里了,这样对他们并没有好处,只有把他们放到一个广阔的空间里,他们才能自由飞翔,独立自主!。

读《乌塔》有感 篇21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为深刻。文中这位年仅14岁的外国小女孩,教给了我成长的第一步——自立。

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办事周到、会计划的活泼女孩。欧洲是一个多大的地方,要是没有自立能力,还怎么独自游历欧洲。她用了三年来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不能磕着碰着,更不能独自出去玩,哪怕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家里人有时也不放心。中国的家长根本不肯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一直都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自立,现在不安全。可是,亲爱的爸爸妈妈可曾想过,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养成的,是应该从小培养的,不是吗?乌塔一个小女孩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拟定了计划,并且用漫长的三年时光不停为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而我们呢?这时,我们应当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我不得不说,我们真的没有外国的孩子活的自在、充实、茁壮。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日志,上面用图片表达了中外孩子的生活差距。我也认为非常贴切实际。中国孩子:从9个月—13岁以上一直都是学习、艺术培训。外国孩子:从一点点小家务慢慢地做起,独立起来,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这篇《乌塔》,也许我们和他们比,也有过人之处,但是我认为学生时期也应该得到自己应有的快乐,相反,担子越重,虽然知识过于他人,但是童年应有的那份单单纯纯的快乐却在一点一滴的逝去。当像乌塔那样的外国孩子在快乐成长的时候,我们在起早贪黑的背着书包上学校。并不是说我们不快乐,而是说我们缺少自己的独立空间,我常常跟我妈妈提起,“妈妈,外国的小朋友都能赢得尊重,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可在这时,大人常常反驳,“你看看你现在才几岁?想独立?你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等你出了社会就知道独立对于你们小孩子来说有多遥远。”于是乎,不管我怎么说,爸爸妈妈总是会说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弄得哑口无言。有时我就会非常郁闷的站在窗前,迎着徐徐的清风,问:“不就是想争取一些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想从小就依赖上你们嘛,有必要这样做么?”

我其实深深地明白,爸爸妈妈这是对我们爱的表现,想从小就让我们好好地生活,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爸爸妈妈迟早要明白,如果让孩子对你们太过于依赖的话,最后对我们会有什么益处呢?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可以给我自立的空间,让我独立起来,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读《乌塔》有感 篇22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乌塔》。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到罗马旅游,在旅馆遇到同宿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的故事。14岁的乌塔通过自己的努力,独自游历欧洲,她的独立自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直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的我来说,乌塔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带给我的惊讶不亚于作者,她身上的许多优点值得我反思和学习。乌塔在旅游前的充分准备,从行程的安排到邮寄报平安的`明信片,再到自主查阅相关书籍,甚至自己挣旅费,这些在我看来只有成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却在仅仅比我大4岁的小女孩身上实践着。我也曾旅游过许多地方,但只是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一路被他们引领着、呵护着。偶尔与他们走散了,我会吓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相比之下,我对大人的依赖和独立自主能力的缺乏,让我在乌塔面前自惭形秽。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只要我有意识的培养自主意识,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加强自我管理,逐渐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成长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自信。要知道,中国的孩子并不逊色于其它任何国家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 篇23

一说到乌塔,大家有可能会以为是黑黑的塔,或乌鸦的塔。不,它其实是一个女孩的名字。

乌塔是一个既大胆又独立的女孩。她仅仅有14岁,就独自一人去了那么多地方。如果是中国,一般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玩的。有的时候别说小孩子了,就是连大人都有可能去不了那么多地方。可见,乌塔是一个多么大胆的孩子。

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准备好这次旅行。在这三年中,她不愿意花自己爸爸妈妈辛苦挣下的'钱,而是靠给别人发传单,陪小孩儿玩,自己努力挣钱。如果在中国,孩子们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根本不会自己挣钱。

从小,我们就是温室里的花朵,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什么也得依靠父母。刚生下来,父母操心我们的身体健康;上学时,父母操心我们的学习;成人时,父母操心我们的工作。但这是一种爱吗?不,这看似是一种爱,却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的锻炼机会。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不能再过多的依赖父母,要学会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

读《乌塔》有感 篇24

乌塔,一个多有趣的名字啊!《乌塔》这篇课文,我一读题目,我就觉得新鲜。“乌塔”是不是一座黑的塔?是不是停着许多乌鸦的塔呢?各种奇思妙想涌入脑中,一读课文,我才恍然大悟,乌塔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这个小女孩拥有孝顺、胆大、细心、独立等等多种的伟大品质。乌塔,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国旅游,她有主见,大胆细心,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一一乌塔,这是我们第二十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游历欧洲的经过。

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这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失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奋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教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生活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乌塔》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是深刻的感触,还有莫名的惊恐。也许大家一看这个课题,都会以为文章在写一座著名的塔,恭喜你们,答题答错了。其实文章在写一个14岁的名叫乌塔的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课文表达了乌塔那自强、自立的品质。她关心别人,她有经济头脑;她做事仔细每到一个地方,她总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家里人需要的东西,是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钱买的;为了这一次漫长的旅程,她从头计划,计划起来就是三年。

当我读到“爱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他独自出远门”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时,我感触很深,乌塔立志远大,她在表示:我已经长大了。她是代表着全世界的儿童,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啊!她胸怀大志,独自一人出门,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就是有力的证明。对于没出过远门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但是,这位14岁的小女孩,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但这样,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前景一定有好处。机智勇敢的鸟塔。我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世界人民学习的形象大使,也能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冒险家,将为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探索做出贡献。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惭形秽。在这个年龄,我们没有这种勇气与胆识。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助、茫然无措,像个流浪儿似的,孤立无援。因为这种莫名的恐惧,使我们把自己闷在家里,虽然有图书、电视,但是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使之锁内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是呀,我们的家就像个大鸟笼。而我们是笼中之鸟,没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体会人生的哲理。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读《乌塔》有感 篇25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感触很深...

乌塔只是一个小孩子却能够自己独自出去旅游,实在了不起...这不单单说明了

乌塔了不起..更说明了我们中国小孩子缺乏独立自主...

外国的孩子跟我们中国的孩子就是不大一样,就像乌塔一样吧..她的父母可以放心的`让她出去旅游,锻炼自己,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父母就不可以呢?同样是父母却有这么大的区别为什么?因为外国的父母们思想都非常的开放。。而我们中国的父母思想却太。。他们只知道疼爱孩子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爱。。爱有很多种方法可我们中国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一致选择溺爱 。。整日孩子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们也随着父母的脚步。什么事情也都不干了。。

小鸟总有一天要离开妈妈的。你要是把它关在笼子里那它可能有最基本飞都不会了更何况是找食物吃。你们说呢?有的老师也说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干。其实这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溺爱孩子们的父母他们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孩子们除了吃喝玩乐其他什么都不会干。。

看看这些我们连乌塔的四分之一都比不上。还谈什么旅游阿。大家说对吗?

我看要让广大的父母们都看看《乌塔》这篇课文。。再来教育你们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