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总结
微文呈现整理的故事总结(精选10篇),汇集精品范文供参考,请您欣赏。
故事总结 篇1
为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与演讲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校于20xx年xx月xx日下午举行了讲故事比赛。
总结本次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指导认真,选手们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仪态端庄大方,语言表达清晰流利。
2、一部分选手比赛时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肢体语言大方得体,声音抑扬顿挫,讲得是声情并茂,但有些孩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较生硬,表情较呆滞,动作较拘谨。
比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相比较一年级而言,显现出平时的教学与训练有很大的欠缺。三年级学生的故事讲得十分流畅,而且表演得惟妙惟肖,获得了学生们、评委们的热烈掌声和好评。
故事总结 篇2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学校举行了以“让心爱的故事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旨在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分享阅读成果,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敢说话,会表达的氛围。本次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一年级语文组老师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以及家长的配合下,活动举办得严密、充分有序,现场气氛活跃。
为了举办这次活动,老师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早在今年寒假期间,我们就为学生布置了每人读12本故事书,并能讲熟练的讲12个故事的假期作业。开学初我们又在班级内部进行了比赛,每位同学都有参赛机会。每班在班级初赛的基础上推荐三名学生参加年级组比赛。各班的指导老师对选手的参赛故事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和指导,并积极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在老师的倾心指导导和孩子们的努力下,选手们的水平在决赛中有了明显进步,各位选手的故事讲的是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赢得现场小观众和评委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突显了“讲故事”的特点,提高了比赛的质量。
比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我班的于小淼同学,他的故事讲得十分流畅,而且表演得惟妙惟肖,获得了学生们、评委们的热烈掌声和好评。姚彦宇同学,讲故事的同时加上了自己的表演,使故事通过表演而显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引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李沅杰绘声绘色的表演给大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纪晓娜同学娇小可人的模样更是令人久久难忘。
本次活动结束了,但在今后的时间,我班会继续努力,把讲故事活动形式多样化,力争人人会讲故事,并长久地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从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故事总结 篇3
小花猫和妈妈又来到河边钓鱼。小花猫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三心二意,而是坐在河边一心一意地钓鱼。
过了一会儿,小狗来了,他对小花猫说:“小花猫,我们去玩吧。”“不去了,我在钓鱼呢。”小花猫说。于是小狗就去找别人玩了。
不一会儿,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了,他对小花猫说:“小花猫,森林里在开音乐会呢,我们去看看吧。”“小声点儿,我在钓鱼呢。”小花猫说。于是,小鸟失望地飞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小鸡、小鸭也来了,他们一起对小花猫说:“小熊家在举办生日宴会,我们去参加吧。”“不了,我们家要来客人,我要钓几条鱼招待他们。”小花猫说。
钓着钓着,小蝴蝶飞来了,小花猫装作没看见;小蜻蜓飞来了,小花猫也装作没看见。
小花猫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河边钓鱼。突然,他看见浮标在水里动来动去,便轻轻地拉了一下鱼竿,“啊!有点沉,有鱼上钩了!”小花猫轻声地叫了起来,两只手迅速地把鱼竿提起来,一条大鲤鱼被拉出了水面。小花猫大叫一声:“我钓到鱼了!”小花猫开心地从鱼钩上取下这条鱼,把它放进身后的.水桶里。
谁来也不分心,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小花猫一共钓到了六条鱼,他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故事总结 篇4
去年中考前,一位叫小语的学生找到我,对我说:“老师,我不准备参加中考了。”我惊异地问:“你已经报过名了,还有二十几天就要考试了。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啊?”他说:“我的父母在南京给我找了一份工作,要我马上去。而且我的成绩也不是太好,考不上好高中,还不如早不念了好。”我说:“只要有文化,以后工作多的是,你现在成绩也还可以的,加把劲你能考出好成绩的。失去了考试的机会,你以后会后悔的!”经过我的一番劝说,他打消了辍学的念头。
可过了几天,他有一天却没来。我问了同学,同学告诉我说他爸爸把他送到南京去上班了。我马上联系他的家长,但家长很不不配合,无法可想,只好作罢。作为一个老师,虽然心里对学生的辍学感到惋惜,但作为老师个人,确实也没更好的解决办法,为此感到歉疚不已。
一个星期后的傍晚,我家的门被敲响了。打开门一看,小语同学提着简单的行李站在我门口,一脸的疲惫和惶恐。一问才知道,他在南京实在受不了打工的辛苦,又不敢打电话和父母说,是偷偷跑回来的。回来又怕被打,于是想到了老师。说真的,对他当初的不告而别以及当时他的家长的态度,心里确实有点生气。但看到他回来了并又找到老师,那种生气的感觉立即烟消云散了。原来老师在他心目只还是那么地位的,他信任老师。于是,我让他进来,安排他在我家吃了晚饭,饭后我又用车把他送回十几里路外的'家。在他家,我和他的家长谈了很长时间,并一再强调不要责怪他,更不要打他。第二天,他来上课了。学习更加认真,各方面都表现的非常好。最后圆满地毕业了,并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以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不管在什么时候,教师都要用自己的宽容和爱心去接纳学生,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无助的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宽容和关怀。在那个时候,宽容和关怀对学生而言,那就是寒冬里一片温暖的阳光啊!
故事总结 篇5
马陵之战
西元前369年,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仍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直趋大梁,迫使攻韩魏军回救。与桂陵之战不一样的是,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不但决心击败齐军,而且确定了乘势吞并莒地的战略意图。孙膑认为,魏军强悍骁勇,轻视齐兵,应因势利导,示弱避战,於是采取退兵减灶的办法,引诱魏军追击。庞涓果然中计,率军紧追,后见齐军逐日减灶,更以为齐军逃亡减员严重,就索性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赶。齐军将其诱至今山东剡城附近的马陵道伏兵以待。此处山峦起伏,道狭地险,适於伏兵。因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进入齐军伏击地域后,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之后,由于田忌功高盖主,在和齐相邹忌的权力斗争中被污谋反,孙膑和田忌投靠楚国,并被楚王封于江南,他在此写了著名的。
故事总结 篇6
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人们的问题,学习用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故事表演对小班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基于此,本人带了一个学期的故事兴趣班,总结如下:
一、故事表演有利于幼儿发展
1、故事表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规范的口语练习的机会。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指出:“成人可以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方式有二种:
1、提供丰富多样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样本。
2、为婴幼儿创设各种使用语言的机会。”语言的发展是反复练习,不断校正,逐步规范的过程。有故事表演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大量的规范的口语练习的机会。故事表演时教师在领诵故事,用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调串连情节,使幼儿表演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增强了幼儿表演的兴趣。如故事《路易莎的小睡帽》,我用悲伤的语调介绍“路易莎”的可怜的处境,用紧张的声调描绘大灰狼的出现,用甜美的声音引出小睡帽带来的美好感受。表演故事的幼儿练习角色对话,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附诵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喜欢不厌其烦地听同一
个故事,变换幼儿担任角色,表演故事,其他幼儿听故事,跟着教师附诵故事,幼儿兴趣不减。这样幼儿就有了大量地练习规范语言的机会。
2、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理解词义。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故事表演既有语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动作的模仿。孩子们在表演,也是在游戏,会不知不觉进入游戏情境,体验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喜怒哀乐。由于故事有很强的表现力,幼儿进入角色后,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表演中表现角色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做恶梦时小朋友对大灰狼的恐惧(《路易莎的小睡帽》);恶狠狠的狮子,勇敢的小山羊乐乐(《小山羊乐乐》);小金鱼的妈妈回家找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小猫和小金鱼》);乌鸦想到办法喝水的高兴(《乌鸦喝水》)等等。就是教师的情境描绘也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激发了幼儿对故事表演的热情,使小班幼儿的规范化语言练习得以经常进行。帮助幼儿用动作来理解新词,还可在表演中尝试运用新词,以达到掌握新词的目的。使幼儿比较容易地理解复杂的情绪,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世界,对他们以后语言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豆豆小朋友过后便能回家和妈妈的交谈中使用到了“浑身发抖”这个词语。
小班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故事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而故事表演正是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活动的好形式,经常地、成功地在小班幼儿的`
语言教育活动中使用这一形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第一次带故事兴趣班,总免不了这样那样的不足,今后在以下方面仍需加强:
1、修改故事
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的细节进行扩充,把表现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加上小朋友爱听,又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更生动的表现故事情节。尤其是从小朋友的特点出发,使用一些重复、象声词等方法来配合小朋友的胃口,是故事更充满童稚性。
2、学习优秀的讲故事的技巧,借鉴别人的好方法
应多听录音机磁带的优秀故事,多看碟片,发现讲故事的技巧。我主要学习的是《鞠萍姐姐讲故事》等。在这些优秀的节目中,我找到了很多讲好故事的好技巧,比如讲故事的时候语言要亲切要有变化,在表现动作的时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可以提高对人物角色的动作的变现力度;比如在讲述故事中间可以设置一些提问,可卖卖小关子来吸引听者等等,但在实践中仍需加强。
3、研究所要讲述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设置各种讲述技巧(1)熟记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
可以在讲到该种动物的时候随口用出来。比如小猫的叫声“喵喵”,在讲到小猫和小金鱼的对白时,先叫几声“喵喵”,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猫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小朋友也非常喜欢。
(2)扩充故事角色的对白
有的时候,在文字故事上,它们只写的是主要的一两句对白,但是如果我们在讲述的时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书中的对白,就显得有些呆板,讲故事很枯燥。那就要在讲述的时候进行想象,把原先一两句的对白扩充,角色之间你来我往对对几句,这样故事的表现就更真实了,当然原则是不能篡改故事的原意。
(3)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重复
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听着听着就开小差了,另外他们的思维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转的快,往往用我们的速度讲述故事,他们却不可能把故事的内容全部听懂,所以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进行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他们不会对这种重复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在重复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部分的内容。这就是重复的好处。
(4)在适当的时候设置提问,卖卖关子(即合理的停顿)因为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他们在较长时间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开始游离,那样会影响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在适当的时候,要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卖一下关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实是再次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老师讲故事;另外还有,在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语言来提示小朋友故事开始
了或者结束了,引领小朋友的情绪从开始到结束有一个完整的起始过程。
(5)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比如让孩子帮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来逃跑、来找到它想要的东西,比如给胆小的小山羊打气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乐意参与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十分地投入。有时候,老师讲到角色的一个动作,不断地重复这个动作,老师的口气带着提示性,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说这个动词,好像他们也在和角色一起感受这个动作。比如故事《彩虹桥上的小浣熊》中,小朋友就会一起说:“跑呀跑呀跑呀”;《乌鸦喝水》中,小朋友就会集体说:“急的团团转”。
三、收获与成长
经过一学期,孩子们学到了《小猫和小金鱼》、《路易莎的小睡帽》、《彩虹桥上的小浣熊》、《小山羊乐乐》、《乌鸦喝水》、《月光下的晚会》等等故事,每个孩子能够用不同的语调能在班级里至少熟练的表演一个故事。
故事总结 篇7
1995年的'某一天,我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去红顶子楼作家公寓拜访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去之前,文友告诉我,刘绍棠先生在两年前得过一场大病,至今没有痊愈,行走仍需家人搀扶。
当我来到绍棠先生家门前的时候,看到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弱病残,四类皆全;医嘱静养,金玉良言。上午时间,不可侵犯;下午会客,四时过半。人命关天,焉敢违犯;请君谅解,大家方便。”
故事总结 篇8
为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教导处决定于20xx年3月16日中午举行讲故事比赛。旨在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分享阅读成果,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次比赛活动是经过了一个星期的积极准备。各年级指导老师对选手的参赛故事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并进行了反复的`指导。在老师的教导下和选手们的努力下,选手们的水平在决赛中有了明显进步,各位选手的故事讲的是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赢得现场观众和评委老师及与会家长阵阵热烈的掌声。突显了“讲成语故事”的特点,提高了比赛的质量。
总结本次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指导认真,直播间里选手靓妆登场,激情投入,高潮迭起,令选手,评委老师和观看比赛的学生即紧张又兴奋。
2、选手比赛时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肢体语言大方得体,声音抑扬顿挫,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体现出了学生的多才多艺。 比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三年级曹佳同学,虽然年龄小但他的故事讲得十分流畅,而且表演得惟妙惟肖,获得了学生们、评委们的热烈掌声和好评。五年级张雨欣同学,讲故事的同时加上了自己的表演,使故事通过表演而显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引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比赛可以说是一次高水平的比赛,我们要总结经验,争取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故事总结 篇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蕴涵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优质教育的宝贵资源。为进一步铸造学生的民族精神,打牢学生的文化根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品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举办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讲故事比赛。
这次活动一至四年级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
我们这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赛,各班按要求在本班内开展比赛,由各班自行组织实施。
(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织本班学生在班级内部进行一轮海选,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同学都有参赛机会,从中评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比赛)
第二阶段 ——决赛,各班经过班级选拔后,每班筛选出 2名优秀选手,推荐参加学校的`决赛。
总结本次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时练习好少(紧张),教师指导欠缺。
2、普通话运用较好 ,面部表情欠丰富,肢体语言不够得体,声音抑扬顿挫,故事的感染力有待增强。
3、大多数孩子兴趣高涨,跃跃欲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不敢人前展示。
总之,这次比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比较成功的。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演讲水平,心理素质,更提高了学生们对国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今后,我们要加强对所有孩子的培养锻炼,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争取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故事总结 篇10
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文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语言的特点,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分主角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现出魔鬼的凶恶,渔夫的弱小机智,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把魔鬼渔夫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思考、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