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活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预防传染病活动方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预防传染病活动方案 篇1
为预防人感染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假性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流行,提升全院职员防病意识和传染病应急反应能力,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性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及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的有关规定,联系本院实际状况,特别制定以下几点实施方案。
一、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防病意识、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和监测报告制度,提高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本辖区内流行,保护辖区居民的健康,维护社会安定。
二、组织领导: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经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本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 及副院长 (公卫科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门诊医生,住院部医生及护士,防疫妇幼专干兼任,(其名单见附件一)。负责组织、领导、协调、检查、监督本院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有关工作,领导小组下放办公室,由本院防疫专干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本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的培训内容;
2、制定传染病培训、监督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3、负责传染病知识培训的考试命题,阅卷等工作;
4、负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考勤,讲稿收集等工作;
5、负责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日常工作。
三、培训计划及内容: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利用每周二职工业务学习时间集中适时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假性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等,或根据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下发文件而定。传染病知识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提高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重大措施,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本院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安排的学习时间,要认真学习各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争取做好本年度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各项工作。
1、程序:
(1)考勤防疫专干按规定的学习时间,组织协调本院培训,并准备好必要的音像设备及会场布置等工作,做好考勤记录;
(2)、授课人或主持人讲授、或由办公室工作人员组织观看有关教学光盘,完毕后讲稿交办公室;
(3)、听课人员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可以相互交流,解除疑难;
(4)、按规定时间进行闭卷考试,并由办公室人员进行评卷,记录成绩;
2、有关要求:
(1)、全院职工及乡村医生全部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2)、参训人员做好笔记,以备查阅;
(3)、考试时严格考场纪律。
预防传染病活动方案 篇2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预防传染病组织机构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学校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收集、汇总有关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教育行政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负责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保障机制;协助疾病预防机构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等。
二、制度建设及实施
(一)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制度
1.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学校要制定传染病防治应急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的日常预防措施等。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口脚感病、艾滋病)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方面内容。
2.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在学校政教处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长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政教处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以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政教处。学校政教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通过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4.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健康管理制度
(1)学校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主要包括:
①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班级、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用药情况等。
②学校传染病登记本。
③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学生定期体检制度
(3)个人卫生清洁制度
5.学校食堂和饮用水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责任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建立对学校食堂、饮用水日常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对学校食堂、饮用水清洗、消毒和卫生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的制度。
6.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章要求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和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宿舍卫生状况并进行公示。
7.学校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和环境卫生消杀制度
按照政教处有关要求建立学校爱国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消杀及其奖惩制度。
三、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
2、“四勤”即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
3、“四不”即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4、“一报告”即一旦发现可疑传染病疫情立即报告。
5、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寝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并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体系中,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
预防传染病活动方案 篇3
春季,天气回暖,气温升高
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
开始纷纷冒头。
比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
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
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免疫力差,
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幼儿园易感人群密集,
是各种传染病聚集和暴发的易发场所。
以手足口病为例,xxxx年我市40%以上的手足口病聚集疫情发生在幼儿园,因此加强幼儿园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尤其重要。
那么,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
幼儿园应该采取哪些主要防控措施呢?
1、职工查体
定期组织教职工健康查体,对重点岗位人员(保育员、教师、食堂工作人员等)必须每年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查,合格才能上岗,杜绝“带病上岗”。若体检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或患有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或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或患有某些皮肤病等,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凭据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痊愈证明才能返岗。
2、晨午检制度
建立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晨、午检严格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学生脸色和肤色、有无皮疹;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37.3℃)、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疑似传染病早期症状,由班主任或保健教师及时进行排查,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隔离、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各班教师应在教室门口进行晨间接待,与家长做好交接。晚来幼儿应由教师迎出接待,家长门外止步,防止外来病菌的输入。
3、教室通风
对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生活、保育场所必须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两次,每次在半小时以上。通风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晨及上下午班级幼儿户(室)外活动时。
4、卫生消毒
对园内重点场所、公共用具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定时进行紫外线灯照射等空气消毒措施。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
5、卫生习惯培养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教育幼儿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6、户外锻炼
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组织幼儿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为幼儿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注意关注易出汗幼儿,及时为幼儿擦干背部的汗。
7、减少聚集
在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应避免举行大型集体活动。如不可避免的活动,园方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8、家长沟通
利用宣传单、微信群、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与家长做好沟通,尽可能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体弱儿尤其要注意。另外对有出疹子、发热幼儿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并在家休养。患有传染病的幼儿未过传染期禁止入园。幼儿病愈后返园需提交当地具备资质
9、疫情报告
发现传染病疫情,尤其是聚集、暴发疫情,要及时向上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疫情处置。幼儿园要根据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风险评估意见,执行有关防控措施(如停班、停园、应急接种等),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预防传染病活动方案 篇4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治措施
(一)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二)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相关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三)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对教室、专用教室等场所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按规定定期消毒。
(六)加强学生体质锻炼,增强抵抗力。
二、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管理
疫情发生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双责四制”(即:校园预防传染病工作目标责任制、教师承包班级责任制和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等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四、处置程序
(一)在校学生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和疾控中心。
(二)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三)通知学生家长或教职工家属。
(四)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人员登记。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五)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
(六)请示政府和教育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七)配合疾控中心进行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五、注意事项
(一)师生树立科学防控观,不得散布不利言论。
(二)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三)师生在校外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预防传染病活动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流感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预防,
2、了解甲流感的预防措施
3、提高警惕预防甲流感。
教学方法:
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甲流感的有关知识吗?你知道多少?你知道甲流感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吗?让我们一起通过老师查阅的资料来了解这种流感吧
二、甲流感有关知识介绍
1、什么是甲流感?
甲流感即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2、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会出现哪些症状?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症状和人流感(季节性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寒战和乏力等。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腹泻症状。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流感病毒的传染途径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期从发病前一天到发病后7天左右。儿童感染者传染期长于成年人。一个健康人如果吸入病人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就可能被传染上;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存活2小时以上,如果接触了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桌面、椅子和其他物品,没有洗手就接触自己的`眼睛、鼻腔活口腔,也可能被传染上。
4、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预防措施
(1)每天坚持晨测,注意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变化,如有发热(体温在37.5度以上包括37.5)等症状,即使通知家长前往医院就诊。
(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30—40分钟。
(3)避免接触生猪或者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者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5)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合理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自身的免疫力,以免感冒。
三、我眼中的“甲流感”
学生自己谈一下你眼中的甲流感,你觉得甲流感应该怎么处理?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四、小结:我们能做的
学生思考对于预防甲流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禽流感知识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老师引出本次班会的内容:
最近一段时间,禽流感作为传染病在一些地方出现,为了更好的预防禽流感、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特别召开主题班会。
二、简要介绍禽流感:(班长)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三、预防措施:(学生交流)
1、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室内勤通风换气;打喷嚏、咳嗽、擦鼻涕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做到勤洗澡,勤换衣服;不吃零食和油炸类食品等
2、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3、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4、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
5、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6、这段时间也尽量少吃肉类食品,饮食要清淡,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营养平衡,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多吃水果、多饮水,避免疲劳。
四、班主任小结:
只要同学们注意讲卫生,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将禽流感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