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家乡文章(精选9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家乡文章 篇1
松花江畔的寒夜里,雪落无声。一个正为回到故乡做些例行准备的游子,却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故乡的美文,就怎么也放不下了。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流动的人才有资格拥有故乡。我们打包故土,远走他乡。但我们依然拥有儿时的记忆,拥有努力的方向,也更拥有未来的安逸,因此更加拥有故乡。是的,流动的人的故乡,就在心底最深处,就是一个心安理得、静夜独处时的去处。这样的故乡,我们用每一次的流血、流汗、流泪来浇灌,来呵护,因此时刻新鲜,念兹在兹。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让我们用流动为自己举杯。在流动着,被流动着,实在是因为我们不甘现状,因为我们向往美好。因此,如果说在春节之前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之旅,其实就是一次候鸟的迁徙,一次对于身份认同的追逐,一次对于传统文化的回溯;那么,那些在春节依然难以返家的人们,但愿他们能在自己的梦想与向往中,拥有一种全新的身份认同。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游子,有的是因为远离故土,有的则是因为故土难离,但不约而同地,我们都在流动,或神游八极,或远走天涯。时代的发展,我们早已远离了农耕社会的图腾,有了市场经济社会崭新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是传统的游子,但我们都选择了朝向新时代精神的回归。因为这种选择,所以流动;因为这种流动,所以心安。而心安处,即为故乡。(杨耕身《心安之处即为故乡》)
这是一篇既凝重又灵动的青春美文,充溢着对天下游子最深切的人文关怀,荡漾着为改变命运而远走天涯者的豪迈激情,也从全新的视角透析了对故乡对时代的深切体悟,老死田园者恐怕永远也难以理解和体味这种情愫。读后,首先想起两句话,一句是外国人——德国弗莱堡大学海德格尔教授的,“人类,要有诗意地栖息”;一句是中国人——作家柯灵的名言,“离故乡越远,心理的距离反而越近”。其实,每个人都有三个故乡。一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也叫故土吧,难离的故土;一是历史的或祖辈的故乡,谁知道在哪一朝哪一代,我们的某个先人一不小心也做过一回游子呢?一是每个人心底的故乡,最牵念抑或最心向往之的地方。
如此说来,流浪是一种诗意地栖息,栖息也是一种世俗的流浪。于是,人类幸运地进入了这个流动的时代!因为流动,所以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因为流动,也才有了无数美丽的乡愁。所以,我们一次次的迁徙,一次次的寻根,才使流动的人,更能品咂故乡的况味。血液在流动,人类生生不息,生命在流动,社会发展不止。流动,使我们远离了农耕社会的图腾,去不断寻觅“梦中的橄榄树”,因此,我们更加心安——而“心安处,即为故乡。”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于水木年华《在他乡》那忧伤而激荡的旋律里,我把这篇关于故乡的美文,赠给那些也如我一样远离故乡的朋友,和这个好不容易允许我们远离故乡的时代!
家乡文章 篇2
茶叶是人人都知道,而且人人都熟悉的,茶水也是全世界最有营养,对身体无害的饮料。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穿着深绿色的外衣,长得和指甲差不多大小,又细又长;那深绿色的外衣,在阳光下,如同镜子一样闪闪发光,可爱极了。用它来泡茶喝,有点甜,又有点苦;喝下后,顿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爽。
茶叶生长在全世界的三十多个国家中,主要产在非洲,那里的茶叶产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只要不太干,不太潮湿,并且有着温暖的阳光爱扶的地方,低矮的茶树都能生长下去。
之所以茶水深受人类的喜爱,是因为茶即口感好,又有许多营养,茶水里含有芳香油,咖啡因,芳香油是大脑、心脏的奋剂,可以让人一整天都精神饱满;咖啡因有助人体的新陈代谢。茶水里还有鞣质——单宁,单宁起到抗菌杀菌的作用,保护人体健康;最后,茶里还含有少量的B1、B2,可以防止坏血病,在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中写着:茶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
中国是最早了解茶叶的国家,唐朝人陆羽的《茶经》一书中,写了从采茶到泡茶的所有过程,就连哪种水泡哪种茶都写得清清楚楚。宋朝的时候,微宗的《大观茶论》进一步细化了《茶经》,中国养茶的历史与金字塔的年龄不相上下。
在解放前,中国的产茶量很底,但在解放后,我过的产茶量直线上升,目前居世界第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产量一定能成为世界第一。
家乡文章 篇3
说到冬天,人们常常会想到这样一种景象:冰雪覆盖、北风瑟瑟。这种让人寒冷发抖的季节,常常被诗人作家拿来抒发悲凉的情怀,本身就寒冷的北风也就变得愈发刺骨了。清晨,打开房门,外面一片雪白,千树万树的梨花在枝头竞相绽放,这么纯粹的色彩,这么赤诚的情怀。让我这个喜爱冬天的人儿,更为之沉醉不已。整个世界不再喧闹,人们放弃开车,开始步行。大人把孩子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冻得通红的小脸颊洋溢着欢快的深情。一场大雪,将整个北国都变得柔情了。旭日渐渐从东方升起,一道道耀眼的光辉洒下来,照射在这篇洁净的雪地上,浑然间天地犹如融为一体,这么美的景象,或许只有在冬日才这么让人眷恋与神往。喜爱冬天,不仅仅是她纯白的雪季,还有那安静与祥和的氛围,以及那暂时告别车水马龙的宁静。深秋的红叶,在冬日里虽已不再炽热,但在白雪的映衬下却依旧那么耀眼。
午后,吃完午饭,静静地躺在床上,感受这一天之中最温暖最祥和的阳光,这么柔情的岁月,这么温暖的情怀。与夏日的炽热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想让人逃避,似乎只有靠的更近,才会愈发地温暖。与春日的干裂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那么地急躁,似乎成长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剩下的便只安静守候就好。与秋日的悲凉不同,我们在体味冬日阳光时不会带有不舍与遗憾,更愿意贴近阳光,感受冬日的温暖,静心期盼,倾诉衷肠。冬日不再寒冷,看着早上公园中跑步的人们,你便更够感受到这份冬日里特有的活跃;冬日不再寂寥,看着那些一早便去冬泳的人儿,你便更能够体会到这份冬日里所特有的朝气。
傍晚,感受夕阳西下是的壮美。残阳如血,沧海如画。庭院里盛开的腊梅,已褪去了春夏花朵的那种竞相绽放的稚嫩,多了一份稳重与成熟,在宠辱不惊的秋日里,静静地盛开,香气慢慢地弥散,也是愈发地让人沉醉了。携一朵梅花,放于鼻尖,在夕阳西下的光景里,慢慢行走,看那如火的残阳,欣赏这逝去之前的美好场面。是谁,在这秋日的景象里,将那份忧思唱地久远…是谁,在这俱寂的黄昏时刻,将那份安稳变成凝噎…云霞映日,天空驼红。加一件厚衣物,携一头披肩长发,出来走走。
回味,这冬日里特有的洁净与温暖,感受这份祥和与丰硕。小桥流水,是一种仙境。冬日暖阳,尽显优雅。北方有粗狂的山脉,哪怕已经被浸染地有些苍凉,但蓬勃的朝气还没走远,来年的绿意仍然充满渴望;南方有优雅的小桥流水,即便在瑟瑟的寒风里已经有些干涸,但泉水的滋养还在,春姑娘的召唤声依旧掷地嘹亮。
冬夜,皓月千里,寂静祥和,盛夏烂漫虽已不再,但祥和典雅也能诠释最美年华。
家乡文章 篇4
星期六,同学们一起到森林里寻找春天。他们来到森林,看见小鸟在唱着动听的歌,到处是鲜艳的花朵,树长处了绿绿的芽,好像小朋友张开的笑脸一样。
小明高兴的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就在小鸟的歌声里。”小兰兴奋地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就在鲜艳的花朵里。”小红激动地说:“我也找到春天了,它就在发芽的树里。”
大家都说:“春天真美啊!”
家乡文章 篇5
离开家乡在外漂泊三十年,常常午夜梦回,那些家乡的点点滴滴,仍如昨日般清晰,尤其是夏日给我的记忆更是深刻。
夏日的傍晚,家家的炊烟在薄暮中疲惫的升起,在那些茅屋上变幻着莫测的形态,淡淡浓浓,浓浓淡淡,如轻纱,如绸缎,遮掩着破败的似乎经不得风吹的房顶,缕缕柴禾燃烧的味道从屋顶从门口溢出,熏染着天边的晚霞。
晚归的牛儿,踩着那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上的泥泞,懒懒地甩响着铃铛伴奏牧童稚嫩的歌声,那无忧无虑且纯真的童声悠悠飘远,惊起片片起伏的蛙鸣。
农家的禾塘上,勤快的主妇在乌黑的木桌上摆放着几碗小菜或者腌菜还有盛满红薯饭的瓷碗,那瓷碗便逸散着薯饭的甜香,远远飘去。荷锄归来的男人,抹把脸便搅一筷子菜端起碗,走到地坪口上与邻家的男人边吃边聊。饭后,家家户户的禾塘上都放满竹椅子、竹铺子,老老少少便都围在坪里歇凉。一人手里拿把蒲扇,不停的扇着,带起丝丝的风,虽然驱不走夏的闷热,驱不走讨厌的蚊子的侵扰,但也聊胜如无,总觉得感觉好点。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听村里木匠爹吧嗒着旱烟讲传奇。木匠爹肚子里故事很多,三国西游薛刚反唐朱元璋登基他都能讲,我现在记忆深刻的有他讲的刘伯温访主。故事的大意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急需找到真龙天子,他掐指一算,算出真龙天子早已出世,只是还在湖广均州地面上落难。于是,他直奔均州地盘,开始访真龙天子。
历尽千辛万苦,走了很多地方,刘伯温算得真龙天子在银洞山一带。这天,他直奔银洞山顶,看到一个放牛娃,头枕鞭杆,双手平伸,双腿叉开,仰巴四叉睡在地上。他十分高兴,因为放牛娃头下的鞭杆和他平伸的胳膊及叉开的双腿活脱脱就是一个“天”字。他正想叫醒放牛娃,猛又想到只有一个“天”字是不行的,就有些失望地摇摇头往回走,但他又不甘心,又回过头去看。
这一看使他大喜过望,放牛娃又侧着身子睡,而且是双腿弯曲,双手一前一后平伸,活脱脱是一个“子”字。于是,刘伯温走上前去,立在旁边,等放牛娃醒来。过了很长时间,放牛娃终于醒了。他刚一坐起,刘伯温就双膝跪地,称放牛娃为“万岁”,他这一喊把放牛娃吓了一跳。于是,刘伯温给他纵论天下大势,鼓动他从军蓄势,以便将来成就大业。放牛娃将信将疑,并没认真,刘伯温只好走了。
临走时说:“我们以后还会见面,并在一起共事的。”这个放牛娃就是朱元璋,他后来便果真成了天子。还有薛刚大战摩天岭,现在只记得徐茂公做阄的一小节了。那时我都对木匠爹故事里的这些英雄人物佩服不已,总是幻想成为其中的一个,至今这些传奇对我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只是现在想起来他没有一本能讲完整的。
木匠爹的这些传奇和那些时常被我们捉在手里玩耍的萤火虫一起陪伴我走过了单调的童年。如今没有人再讲这些传奇了,家乡的孩子也没有哪个会拿把蒲扇坐在地坪里去听这样的传奇了,都呆在屋里或吹着风扇或享受着空调,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茶几上的水果、牛奶、糕点等,一边看着各式各样的动画片,或者在网络里漫游着,随手感知着世界各地的信息,接受着任意某个领域的新知!
我很羡慕他们出生在这个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的和平盛世,很嫉妒他们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信息年代,但我更多的是祝福,祝福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祝福我的家乡越来越富裕!
家乡文章 篇6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过节的不同方式。春节,作为中华人民特有的解释,必定过得比往前的日子更热闹。家乡潮州的春节,过得却别有一番滋味。
从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开始,家乡潮州的春节就正式拉开序幕。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备足贡品,供奉“老爷”——天神,以表示潮州人民对“老爷”对他们一年平安保佑的感激。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这些日子,潮州人民要备足过年时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现出一派焕然一新的景象。
除夕佳节真热闹!大家都穿上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的新衣服,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到处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每个人的心头总有一份说不上的激动!黄昏是否,家家户户都要到各自的租屋里几百祖先,祭拜按“长者先,幼者后”的顺序祭祀祖先,以表我们对祖先的敬重。祭拜完祖先,春节必不可少——年夜饭。除了万不得已,每个家庭的成员都要来吃这顿年夜饭。一张大大的圆形围桌,摆上热乎乎的饭菜,再为彼此道上几句新年祝福语,夹杂着几声欢笑,我们想这是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潮州人民正式迎接来了新的一年。
转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元宵节。说是元宵节,不如说是潮州人心灵手巧的表现: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手绘宫灯,走马灯,“筷子”灯……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应接不暇。一些寺庙还举办了“猜灯谜”的活动,大家欢聚一堂,为每一位猜中灯谜的人鼓掌喝彩。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潮州的春节在正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圆满结束。潮州虽然不能算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家乡潮州的春节过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家乡文章 篇7
新的一年到了,去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新的一年又将开始了。
一到腊月,每家每户都要预备年货,超市里的物品一抢而空,交费的队伍如长龙般拥挤。
办好年货,就要大扫除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要把屋里的东西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东西扫走,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腊月三十,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已经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天每个人除非万不得已,一定要回家吃团圆饭。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大桌丰富而美味的饭菜。这象征这新的一年里不愁吃不愁穿。
吃了饭,大家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聊聊近年来的情况,屋里洋溢着大家的笑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咦?怎么没有烟花呢?“砰”绚丽的烟花飞入了漆黑的天上,霎时间天被照得通亮,“花瓣”似的洒满天空。难道除夕夜的天空不是最美丽的吗?
大年初一大家都在休息,到处都很安静。直到初三那天,大人们又忙了起来,他们要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们更高兴,因为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底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小孩该上学的上学,人们又向目标奋斗努力。
家乡文章 篇8
阵阵夏风吹来,荷花已从含苞待放的小姑娘变为了绽放着清丽笑颜的美女。他舞动着翠裙,处处绽放着夏的风情。在房间内,透过虚掩的门,我依然能够感到那一道目光。那年夏天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好不容易放了暑假,我和朋友约好一起出去玩。可我转念一想,妈妈肯定不会同意我出去。我便向妈妈胡乱编了一个理由,从家里溜了出来。走在路上,我会想起妈妈那怀疑地目光,心里像一只小兔在怀里乱跳,我便又多了几分不安。
到了我和朋友们约好的目的地。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下午。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妈妈的身影,显然妈妈在跟踪我。回到家中,便是对峙。妈妈盯着我要我解释,我恨恨地瞟了她一眼,走进了房中。吃着饼干,心中发誓总有一天,我会走得远远得,让你找不到。
忽然,房门被打开,桌上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是妈妈,我不敢抬头,不敢与那双严厉的眼睛对视。我吃完面将碗送回厨房,对上的是妈妈那一双饱含失望和爱意的眼睛。我再一次逃回房间。
我才发现,原来妈妈是在用目光来爱着我。亲情是母亲那一道炙热的目光……我知道,等我长大以后,我可以走得很远,却走不出母亲那一道目光……
盛夏繁花,目光相伴,我永远都不会孤独……
家乡文章 篇9
离开家乡很久了
似乎已经淡忘了一切
那遥远的小山村
那鸡鸣狗跳的后院
梅雨季节的家乡最美
满眼都是深深浅浅的绿
远处是碧绿的秧苗和棉田
近处是浓浓淡淡的瓜果蔬菜叶
暑气的蒸腾
雨水的充盈
家乡的万物一天一个脸
还有各种鸟儿在田间追逐
每逢梅雨这个季节
一家人总会围坐在桌子边
一边捡来年的豆种一边听外公讲故事
《红楼》《三国》他都行
家乡的一切是那么亲切
母亲拎着个小竹篮
走在雾深露重的瓜果边
踩出一行行清晰的脚印
好想放下手里的一切
就这样回到家乡去
亲自侍弄那些庄稼
看着他们一天天如何蜕变
家乡,我好像已经回不去
那里已没了我的亲人
光阴荏苒,岁月转变
旧识的面孔都去了那一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