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篇1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基层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因此,推行村级网格化管理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方案旨在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村级事务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高效化。
二、总体目标
构建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社会化服务为目标的村级治理体系,实现村级事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三、主要内容
1. 网格划分与职责明确
根据村庄地理分布、人口数量、村民需求等因素,科学划分网格区域。
明确网格长的`职责和权限,负责网格内的日常巡查、信息采集、问题上报等工作。
2. 服务团队建设与管理
组建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网格服务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定期对网格服务团队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3. 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建立村级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格内信息的实时采集、上传和共享。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网格内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服务内容与方式创新
根据村民需求,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2. 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各项制度,包括网格划分制度、信息采集制度、问题上报制度等。
3.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网格化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对网格长和服务团队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4. 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
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篇2
一、目标
建立横到边、纵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服务网格,实现农村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网格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与发展。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
1. 成立村级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员及热心群众为成员。
2. 设立网格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推进和考核。
职责分工:
1. 领导小组:负责网格化管理的总体规划、决策部署和监督考核。
2. 网格化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信息汇总和反馈处理。
3. 网格责任人:负责具体网格内的信息收集、问题处置、矛盾调解和居民服务等工作。
三、网格划分与责任落实
网格划分:
1. 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根据户籍人口、活动人口、人户分离情况和管辖面积,合理划分网格。
2. 原则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确保每个网格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责任落实:
1. 网格责任人由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及热心群众担任,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
2. 网格责任人需熟悉网格内居民情况,定期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四、工作内容与流程
工作内容:
1. 信息收集:网格责任人需定期收集网格内居民的'基本信息、动态信息及意见建议。
2. 问题处置:对网格内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一般性问题现场解决,复杂问题上报村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协调解决。
3. 矛盾调解:及时调解网格内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4. 居民服务:为网格内居民提供政策咨询、民生保障、法律援助等服务。
工作流程:
1. 信息上报:网格责任人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上报至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2. 分类处理: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对上报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 协调解决:责任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网格责任人。
4. 回访反馈:网格责任人对处理结果进行回访,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将反馈意见上报至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与监督考核
保障措施:
1. 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栏、广播、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2. 资源整合:整合村内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为网格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3. 技术培训:定期对网格责任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监督考核:
1. 建立考核机制:制定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网格责任人的奖惩挂钩。
2.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3. 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监督,对网格责任人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实施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与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技术支持,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篇3
为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激活xx村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改进社区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能,根据综治“属地管理原则”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划分区域,将全村所有固定电话逐一分解到责任组村干部。实行“五包”、杜绝“四访、”做到“三到”,结合我村实际,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村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实践,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村管理的水平化、精细化、信息化,村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二、指导原则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夯实基层;人为本,突出民生;一岗多责,一专多能;优化流程,高效便捷;公开公正,规范透明。
三、成立组织
成立由片长为第一责任人、村二位主干为主要责任人、驻村干部负责人、包组责任人,综治办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实施村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网格化管理工作。村班子成员及村驻片人员负责人实行包联制度。
四、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
1、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实行了“包案、包人、包责任、包满意”辖区面积,合理设置社区网格。按原计生责任包组进行分格划分,担任各负其职的工作任务。
2、镇驻村下片干部责任区域名单如下:
第一责任人:庄xx(片长)
驻村干部责任人:刘xx(1—4组)
刘xx(5—6组)
郑xx(7—10组)
连xx(11—13组)
xx村村干部人员网格化分布责任区域名单如下:
第一组网格:1—6组
网格组长:郑xx
成员:郑xx、郑xx、陈xx
第二组网格:7—13组
网格组长:郑xx
成员:郑xx、刘xx、郑xx、郑xx
五、工作职责
网格化管理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社区网格责任人承办民政、计生、综治、社保、卫生等社会事务,村网格责任人的管理和服务内容要贴近农民的生活实际,重点做好发展生产、民生保障、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教育培训等服务管理。网格责任人负责信息收集、便民服务、简易问题处理等;
六、工作程序
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受理,带回村受理中心处,处理结果报镇相关部门,突发性亊件:网格责任人立即上报镇、村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需要审批的工作:网格责任人掌握信息。
七、工作要求
1、岗位要求网格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启动阶段网格责任人实行“双岗双责”,要尽快熟悉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过渡到“一岗多责”。能够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主动与群众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认真填写网格责任人工作日志,动态信息及时录入;注重自身形象,严格保守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
2、加强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村民群众的知晓率、支持度、参与率。要利用村宣传栏、公共活动场所、等张贴宣传材料,向每个群众发放宣传单;在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化图谱,工作内容和管理服务职责等信息。
3、整合资源立足自身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享,合理分割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八、考核奖惩
对网格责任人的的考核纳入千分制考核,对长期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转岗、辞退。网格责任人要自觉接受上级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农村治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和高效化,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1. 构建全覆盖的网格体系:确保每个自然村、村民小组都有明确的网格划分和责任人。
2. 提升治理效能: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提高治理效率。
3. 强化服务功能:网格员要贴近村民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
4. 促进村民自治:引导村民参与网格化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三、组织架构
1. 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组长等为成员,负责网格化管理的总体协调和系统管理工作。
2. 划分网格:根据自然村、村民小组的分布情况,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员(可由村干部、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
四、工作职责
1. 网格员职责:
负责网格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协助处理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
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
提供便民服务,如代办证件、咨询解答等。
引导村民参与网格化管理,促进村民自治。
2. 村两委职责:
制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
组织网格员培训,提高网格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定期检查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协调解决网格化管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五、工作程序
1. 信息收集: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走访村民等方式,收集网格内的各类信息,包括社情民意、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
2. 问题上报:网格员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上报给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或相关部门。
3. 问题处理: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或相关部门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及时进行处理或协调解决。
4. 结果反馈:问题处理完毕后,网格员要及时向村民反馈处理结果,并记录在案。
六、保障措施
1.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宣传栏、广播、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2. 强化培训指导:定期对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网格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3.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网格化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对网格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七、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划分网格,明确网格员。
2. 宣传发动阶段: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3. 培训指导阶段:对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网格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4. 实施运行阶段:按照实施方案和工作程序,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
5. 总结评估阶段: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