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垃圾分类宣传服务方案

2025/04/03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垃圾分类宣传服务方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垃圾分类宣传服务方案 篇1

为了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培养教师和小朋友的环保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技能,让幼儿懂得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实现垃圾减少量;有利于综合利用,实现垃圾的无害化等好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全园师生遵照执行,自觉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好习惯。

一、垃圾分类和管理的原则:

人人有责,源头做起,加强管理,渠道畅通,重在实效,有奖有罚,持之以恒。

二、宣传动员

1、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丽翠

成员:钟杨娇

杨容爱

吴运娇

邹春女

何三妹

2、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行动员宣传,充分认识减少校园垃圾和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举措。实行校园垃圾分类处理,可以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3、加大宣传力度。要把分类的具体方法标示在显眼处,要让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了解我校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办法,并自觉遵守,分类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好关。

4、充分利用校园网、家长园地、宣传版面、国旗下讲话、教学活动、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使大家牢记垃圾分类原则,懂得垃圾分类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对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还可以在校园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和谐,美丽,节约型的社会。

三、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办法

(一)校园垃圾分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校园垃圾成分越趋复杂,合理地确定分类依据对垃圾的后续处理环节极为重要,它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处理过程中以及处理后的能耗,可防止再次污染的发生。根据国家标准,校园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三大类。

1.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

(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

(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废电池等。

(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

(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

2.不可回收物

不可回收物指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3.有毒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打印机墨盒等。

垃圾分类宣传服务方案 篇2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经济适用原则。要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科学系统地规划建设学校垃圾处理设施,充分利用乡镇、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共建共享。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合理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收集处理方式和技术。

2、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学校要结合本乡镇和村的实际,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3、坚持科学治理,资源利用的原则。既要注重对校园垃圾采取清扫、清运、处理等治理措施,保持学校的良好环境卫生;也要注重垃圾成份分类,按照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对可回收、堆肥利用、能源转换的垃圾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

二、计划目标

我校垃圾处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大力实施,大见成效,到20xx年底,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全面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校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力争全校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达到“三个基本没有”:即校园周边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基本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基本没有散放的垃圾。在巩固垃圾处理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长效化。

具体任务是:

(1)教室、寝室垃圾处理做到有垃圾存放桶(袋),做到日产日清。

(2)食堂垃圾处理要做到“三个有”:有专门处理清运垃圾的保洁员,有食堂卫生打扫、垃圾处理的运行管理制度,有专门的排废水通道,确保食堂卫生干净整洁。

(3)校园内垃圾处理要做到“五个有”: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有供垃圾集中堆放的垃圾池,有托运垃圾的专用车(拖拉机、三轮车等),有焚烧池等处理垃圾的专用设施场地(垃圾池),有定期打扫环境卫生、处理垃圾的运行管理制度。

(4)各学校厕所、乔家营小学猪舍垃圾处理要做到定期清扫、无害化处理。

三、垃圾处理工作重点

(一)推行学校垃圾处理有效模式

学校垃圾处理的基本模式是:一回收、二分散、三集中。一回收:师生把废料制品、破衣烂鞋、各类软包装瓶、废纸屑等能回收的无机垃圾归类投放,由专人回收并出售给废品收购站。

二分散:学校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烂菜、瓜果皮有专人负责清理,回收到养殖场再利用;人类粪便、生活污水等有机垃圾进入污水池,达到一定数量后抽出定点存放转化为有机肥入田。学校建房产生的废砖、废陶瓷、废瓦、余土等建筑垃圾,一律由业主或责任人负责清运,就近分散回填到由当地政府指定洼地。

三集中:即不可回收无机垃圾采取两种方式集中处理。一是依各乡镇设施集中处理。离乡镇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较近的学校采取“垃圾分类、学校收集、乡镇运输处理”方式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二是依托中心村设施集中处理。设在中心村小学的垃圾采取“学校分类、村收集处理”方式进行集中焚烧、填埋;其它边远小学的垃圾就地集中处理。

(二)加快学校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1、各校要按照实际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及垃圾池,有学生寄宿的学校都要建立有机垃圾沤肥窖。要完善校园内废水排放设施。

2、各校要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扫工具,做到每个教室和寝室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清扫工具,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三)建立健全学校垃圾长效管理机制

1、建立爱卫小组。学校成少先队辅导员为组长,各班班干部为成员的爱卫小组,通过利用爱卫小组开展卫生评比检查,利用爱卫小组进行有效地卫生督查。

2、建立卫生包干区制。学校要将卫生区域包干到班,班级再包干到人,通过层层包干,有效地规范学校垃圾处理工作。

3、建立卫生评比制。各校要建立卫生周检查制、月评比制,并评出“卫生清洁班”和“不卫生清洁班”。通过开展评比检查,有效促进学校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四、20xx年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1日—9月30日)。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发动和引导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垃圾集中处理工作。要加强对学生环保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各校结合当地政府垃圾处理实施意见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集中治理阶段(10月1日—10月30日)。各学校以班为单位,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给学生上一堂农村垃圾处理常识课;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一次垃圾清拣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垃圾处理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保洁习惯,又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参与到农村垃圾处理行动中。各中小学要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好垃圾池和沤肥窖。

(三)建章立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各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垃圾处理公约,建立健全卫生清扫责任制、垃圾收集制度、垃圾集中处理制度等环卫保洁一系列制度,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文明班级、个人评选活动,激发学生讲卫生的热情和荣誉感;对所开展的垃圾处理工作进行自查、整改,促使学校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步入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确保全县学校垃圾处理工作能长期有效开展。

(四)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30日)。中心校组织有关成员,对各学校垃圾处理工作进行集中考核验收。

五、工作要求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各学校要落实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制,确保有人管事、有章可循,按制度要求推动工作。各校校长主抓此项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督查,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学校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工作重点,精心制订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务必抓出成效。

(二)加强督查,促进落实。中心校对各小学开展垃圾处理工作情况实行不定期督查,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对已经开展工作的要查成效、对工作正在进行的要查进度、对没有开展工作的要查原因、对影响工作落实的要查责任,使垃圾处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垃圾分类宣传服务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xx省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吉祥物和宣传口号的通知》、《xx市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唐教后勤〔20xx〕xx号)要求,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能力,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我校首先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学校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负责,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及分类处理实施工作。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宣传教育

教导处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品社课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并利用校园甬路、教室、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媒介,广泛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好垃圾分类吉祥物和宣传口号

xx省生活垃圾分类吉祥物“冀小分”,设计原型为松鼠,宣传主口号“垃圾分类,冀刻行动”,我校将垃圾分类吉祥物和宣传口号分别张贴、悬挂在校园明星位置,使广大师生认识吉祥物、喜欢“冀小分”,让“垃圾分类,冀刻行动”深植人心。

三、活动实施

1、利用校园网及钉钉网课直播形发布本活动实施方案。

2、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3、开展垃圾分类手抄报评比活动。

4、开展“冀小分”超轻黏土手工制作活动。

垃圾分类宣传服务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为了生态更美好,垃圾分类齐动手

二、指导思想: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却是比较滞后的,就以垃圾分类为例,国内的状况就显得不容乐观,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实施不足,而且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合理化研究也不足。垃圾分类收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目前,有近半数的人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许多人在回收过程中,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也依旧比较模糊。我校要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宣传工作,达到全体教职工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知晓率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方式知晓率100%、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形成率100%。

三、宣传对象:

全校师生、学生家长

四、活动内容

(一)校领导与教师高度重视,争作表率,引领推普教育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学习上级文件,进一步明确活动时间、意义,明确学校本次活动中各自的职责任务。

2.校领导在升旗仪式上作以“为了生态更美好,垃圾分类齐动手”为主题的发言。

3.党组织结合教职工政治学习,集中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垃圾分类方法》。

4.组织全体党团员积极开展相关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二)布置校园环境,营造宣传氛围

1.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及宣传版面。

2.通过校园广播,增加本次推普周宣传的内容。

3.在校园内醒目处开辟三个固定的宣传板块,定期更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方法》和有关知识。

(三)家校沟通,以学生为纽带,向家长宣传

1.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请家长教育学生,以身作则

2.开展爱我家园征文比赛。

五、活动预期目标和效果:

通过本次旨在促进有效实施垃圾分类的系列环保活动,以学生为宣传纽带,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与宣传,加强社会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加大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真正做到垃圾分类齐动手,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垃圾分类宣传服务方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由于农村幼儿垃圾分类意识薄弱,乱扔垃圾现象频出,为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培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意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特制订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的

本实践活动通过幼儿亲身去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提升幼儿们对垃圾分类这一实际问题的重视;宣传分类垃圾的具体做法,引导幼儿们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最后以标记垃圾桶等方式提醒幼儿们时刻注意垃圾分类回收问题。从而热爱周围环境,进而达到热爱大自然的目的。

三、活动主题

学会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卫士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7月30-8月3日;校园内

五、活动对象

xxxx幼儿园全体幼儿

六、活动参与人员及职责

1、德育主任:负责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在幼儿园实施的总体筹划部署。

2、各班班主任:负责班会、演讲比赛的进行与垃圾分类知识的渗透。

3、主持人:大一班班主任。

4、评委:园长、副园长及主任老师。

5、后勤教师:协助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

七、活动流程

(一)准备阶段(7月30日-8月1日)

1、幼儿园制定“保护地球,从垃圾分类做起”宣传手册下发给幼儿,通过宣传垃圾分类唤起幼儿们对垃圾分类这一实际问题的重视。

(1)幼儿园印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2)各班下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3)幼儿研读手册,了解垃圾分类的要点。

(4)对垃圾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组织各班班主任进行主题班会。

2、班主任开展“垃圾分类小能手”主题班会,并播放垃圾分类视频,让幼儿们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1)班主任播放视频,幼儿观看,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2)幼儿讨论:常见的垃圾有哪些?垃圾的种类有哪些?如何进行分类?

(3)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进行知识储备,为演讲比赛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8月2日-8月3日)

1、全园范围内进行“垃圾分类我最棒”演讲,使幼儿们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垃圾,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标准。

(1)各班在本班内抽签决定演讲顺序。

(2)各班在班级内角逐出演讲比赛前5名,进入全园演讲比赛。

(3)德育主任讲话阐述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

(4)比赛选手赛前抽签。

(5)主持人讲话进行选手介绍。

(6)后勤老师负责播放音乐。

(7)评委打分,比赛结束。

(8)主持人进行活动总结。

2、幼儿园发动全体幼儿进行“清洁小行家”实践活动,检验准备活动阶段的效果,通过对校园内的垃圾回收和分类,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1)班主任带领本班幼儿进行本班担当区的垃圾回收。

(2)各班幼儿将自己捡到的垃圾进行分类。

(3)班主任带领全班幼儿进行“分类小专家”经验分享会,请各小组派代表轮流上讲台汇报各自小组的垃圾分类方法,在讨论中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4)班主任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5)各班下发垃圾分类活动宣誓书。

八、活动延伸

1、各班班主任高度重视“垃圾分类”教育教学,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把“垃圾分类”纳入到平时幼儿的学习中。并布置“居家小能手”课后作业,将垃圾分类的视频上传班级群。

2、教师进行各领域教学互相渗透,在艺术领域编制“垃圾分类童谣”,绘制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等。

3、各班幼儿根据活动主题,绘制“垃圾分类我先行”手抄报,布置班级文化墙,在潜移默化中向幼儿们渗透垃圾分类,了解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都包括哪些,从而引导幼儿重视环境保护。

九、具体要求

1、前期动员,形成氛围:幼儿园宣传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课间小结的形式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达给幼儿。

2、形成计划,及时反馈:每个学期做好班级“垃圾分类”计划、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反馈垃圾分类的效果,如出现问题及时调。

3、隐性教育,日益熏陶:利用每期的幼儿园主题墙进行宣传,开辟相关“垃圾分类”板块。

4、资料收集,整理共享:幼儿园、家长内外联动,丰富垃圾分类资源库。

5、增加实践,展示成果:鼓励幼儿在校内外进行垃圾分类,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

十、注意事项

1、活动过程中注意要解释说明清楚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要求、规则等等。

2、活动中注意加强互动,多让幼儿参与,关于环保问题几乎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答案,所以要注意听幼儿们的回答,对其中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活动结束时,注意指导幼儿们把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贯彻到生活小事当中。

4、将垃圾分类作为幼儿园常态化工作,在各个方面渗透给幼儿,将环保观念与行为相结合。

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强化了幼儿们的垃圾分类理念,让每位幼儿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更通过家园合作,将分类理念延伸到了每个家庭,带动幼儿身体力行践行垃圾分类要求,让绿色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