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大字里,就有着这么两个字:“爱国”。从这个“爱”字着手,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什么是爱?究竟怎样去爱?这个问题太宏大,范围太广,我似乎也找不到确切的答案。直到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才粗浅的发现,原来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贯穿着我们生活的全部,只是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忽略。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是通过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根据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的感人小故事来告诉读者:一个人不仅要学好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会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它教会了读者爱是什么,究竟应该怎么去爱。
读着这本书,我在字里行间畅游着,心也被那些真挚的字眼所感动。虽然它没有散文那样精致、华美的辞藻,也没有诗歌那样对偶、押韵的讲究,但它却勾勒了一幅幅真实可感的画面。那充满真情的语言让我跟着揪心,跳跃在纸上的文字犹如一个个充满生命的精灵,充实着我的世界。
这本《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人类只有三种情感是强烈而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珍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它会教我如何做一个人道主义的未来的好公民,它会将爱心融入平凡的劳动和学习,它让我学会体贴父母,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同时我从中学会了应该将爱融入教育,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民教师……我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也会在三尺讲台上坚守着,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那么作为一个师范生,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应该怎样去教育,去爱我以后的学生呢?
我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教育如果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所以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不也正阐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真谛吗?“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自然它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难道就是嘴上说说的一个字吗?没有实际行动的证明,恐怕很难表现出你的情感,所以爱你就要说出来。作为一名老师,对于不听话的学生你的批评只能维持几分钟的作用,或者他“左耳进就右耳出了”,但是你的鼓励,你的细心开导与关怀,他可能会更加在意,这不就是老师在言语上对学生的爱吗?我在见习期间,听到一个老师这样说到:“对一个学生而言,你的鼓励远远比批评来得更重要。”是啊,教书育人本来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只有将我们的感情,我们的爱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才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在这本《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我找到了教育。
望爱的雨露洒满大地,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田。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2
《爱的教育》那本书是意大利的艾得蒙多 ·德·亚米契斯写的,那本书主要写了小学生安利柯写的简短日记和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以及他爸爸妈妈给他的教导。那些日记虽然简短,但它们体现了一种精神——爱。那种爱表现在了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爱的精神。
书中的卡罗纳虽然人高马大,但与那些又瘦又小的孩子能和睦相处,小孩子都喜欢他,如果你要向他借什么,他什么都肯借,甚至全部送给你;而德罗西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天生聪慧,总是班级第一名;柯莱蒂没他们聪明,但他很好学,每天一边帮父亲干活,一边做功课……那些人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一颗爱心。
在那本书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当残疾孩子科罗西受到同学们的嘲弄时,他忍不住将一瓶墨水摔了出去,却意外砸到老师,老师追查是谁干的,卡罗纳却挺身而出替科罗西承担责任,因为卡罗纳有一颗爱心,他能感受到科罗西所受的侮辱,他同情科罗西,勇敢地保护他,我要向他们一样有爱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读完那本书,使我懂得了爱的意义,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爱和爱别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爱护,互相关心。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3
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爱,所以整个社会大家庭都存在着爱的气息。爱是我们大家心灵的呼唤,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语言。
一位妇女微笑着抱住一个金发的小少年,他正在吻他的母亲,他们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这就是《爱的教育》的封面。
记得这本书是我在10岁生日时父母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当我打开第一页时就被这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深深的吸引。文中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意大利少年。作者以日记的形式把四年级的安利柯一学年每一天发生爱的故事全部都记录了下来。这本书里讲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
《爱的教育》这部书中写到:你想一想那些拼命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傍晚时分又去夜校读书的工人们;想一想那些操劳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而每到星期天仍然去学校学习的妇人与姑娘们;想一想那些训练之后疲惫不堪地回来时,手里仍然拿着书本地士兵们;想一想那些聋哑人与盲人孩子,尽管有种种不方便,却仍然坚持学习;最后你再想一想那些虽然失去了自由,却仍然坚持学习与读书地囚徒们!……这是一位父亲写给他儿子的信。父亲是在告诉他要学会珍惜,我想无论是谁读完这封信以后,都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有许多想法,我也不例外。
这本书中还有几篇使我受益匪浅。例如《高尚的行为》,内容是这样的:作者上课室时,看见三四个同学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他是一只胳膊残废的小孩,他的母亲卖菜为生。有的同学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学拿栗子壳掷他,还有人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脸色苍白,用求饶的眼光望着他们。那几个戏弄他的同学见他这样,越发起劲了,弗兰谛这个无赖还跳到凳子上,扮着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同生们见了便哄堂大笑起来。这时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兰谛掷过去,但是弗兰谛闪在一边,墨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课堂的老师的身上。大家见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师变了脸色,厉声问:“这是谁干的?”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再问,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干的,但老师说不是他。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来,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师。教师便叫那四个顽皮的学生站起来,教训了他们一顿,然后走到卡隆面前,赞扬他的心灵是高尚的。
看到这里,我也不由得为卡隆那高尚的心灵而赞叹不已。他也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在道德、品质上都优秀的人;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你才会感到快乐,感到无比的幸福。
读了《爱的教育》,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敬长辈等都是“爱”。这些平凡的人物之间无处荡漾着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的同情心,对国家民族的爱,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含着一个“爱”字。它提醒我们要学会用一种温暖的眼光去看世界。
读完《爱的教育》,我认识到了人间处处有爱,爱是人间至美之情。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艾得蒙多。
这本书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并且被各国公认为是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本。
这本书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书中的这一个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在他身边发生的。
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利柯是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知识份子家庭。他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并且待人诚恳友善。他的同学卡隆也是一位爱打抱不平,常常保护弱小的富有正义感的学生。代洛西,她是安利柯所在班级的班长,虽然是班长,性格却活泼可爱,待人十分和气。铁匠家的儿子泼来可西,身体虽然瘦弱,可是对于学习却一点儿也不马虎。尽管经常受到酗酒父亲的打骂,可从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默默的原谅着父亲。最终他的爸爸终于被感化并且洗心革面。柴店家的儿子可莱蒂,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帮着父母做家务,并且非常的懂礼貌。最可贵的是,就连干活的时候他都不忘刻苦学习,还默默的记着功课。最让我敬佩的是长相丑陋的斯代地,因为他并没有为自己的长相而消沉,相反,他用书来让自己变得快乐与富有。他把钱全部花在买书上,并且在家里设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安利柯及同学们都去他家里看过书。他的做法最终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许。
以上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可是书中还有一些令我非常气愤的人物。比如调皮鬼弗朗蒂,他就特别喜欢嘲弄被人,喜欢欺负弱小,捣乱甚至偷窃。除此之外他不爱学习,最终他被学校开除并送进了感化院。还有就是华梯尼,虽然他的家里非常富裕,可他并不珍惜。他喜欢嫉妒,常常目中无人,并且特别喜欢欺负同学。所以他身边没有一个朋友。
读完了这本书,我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我懂得了,在校园生活中,总会有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但在这个大集体中,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懂得了,虽然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同,可我们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个不同出生的人。还让我懂得了,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他们是用汗水建设我们的城市,万万不可以以貌取人。
书中还让我感受到,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我们要学会感恩,并且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我还知道了,今后在遇到残疾人的时候必须学会礼让和理解,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我们大家的爱。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充满爱的人像主人公安利柯和他的小伙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