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信》读后感

2025/04/17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信》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信》读后感 篇1

海娃14岁,他爸爸是游击队的侦察员,海娃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一天他爸爸来了给海娃一封鸡毛信让他送到三王村。海娃把信折起来,绑在一只羊的尾巴底下。鬼子挡住了海娃,要海娃给他们带路。海娃在鬼子睡觉时出去送信被鬼子发现了,乃让海娃给他们带路。海娃走进了埋伏圈,八路军猛打鬼子,海娃受伤了。被八路军发现了抢救过来,就这样海娃冒死把信送到了三王庄。

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你敢冒死把信送到三王庄吗?肯定不敢吧!但是海娃就勇敢地挺过来,为了国家的前途,牺牲了自己,幸福了大家。我们先不谈牺牲,就谈平常的小事。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如果有一张电影门票你会自己使用还是给别人呢?这可是你最喜欢的电影哦!有的人会想:肯定是自己看了,这么好看的电影如果不看是多么可惜呀!为什么不自己静静的欣赏呢?有的人会想:这么好看的电影,送给那些十分想看的人不就满足他人的愿望了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而海娃作为一名小八路军,不为自己的性命着想,而是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国家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样的精神难道不知得赞扬吗?虽然我们学习不了海娃这种"冒死送信"的精神,但也要做事以大局利益为重,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信》读后感 篇2

虽然落落在岛里面声明过《年华是无效信》只适合一部分女生看,男生恐怕根本就无法理解其中那样微妙模糊的情感,不过我还是买了落落殿的书。倒不是我顽固不化脸皮厚,也不是我要挑战男生理解能力的极限,只是因为看了落落在岛5埃泽尔里的短篇《捉影捕风》。

近几年里看的书少了,看过的短篇小说更是少之又少,能让我感到心痛的短篇也就只有《捉影捕风》了。(至于《捉影捕风》写的如何好,那是另一篇文章所要讲的,这里不再繁叙)于是我就突然很想知道落落的首部长篇《年华是无效信》会告诉我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故事又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其实在岛系列里已经看过《年华是无效信》的几节,感觉应该就是高中少女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悱恻缠绵如此而已!所以一直没有动过买书来看的念头,毕竟自己一直很喜欢的80后作家只是郭小四。直到我看完了《捉影捕风》,我预感到落落要给我们展示的年华是无效信一定不会只是少女怀春这么简单,于是我毫不犹豫的去书店买了这本拥有青涩封面的《年华是无效信》。于是每天睡觉前我就有了在灯下看一会书再睡的习惯,于是我就在落落编织的世界里被她折磨得犹如浸在泪海,对,就是浸在泪海的感觉,你无时无刻不被浓浓的悲伤所包围,却始终有欲哭无泪的压抑。很多时候我恨不得推开寂静的窗户对着灰蓝的夜空大声地喊叫:“为什么宁遥喜欢的人不是我!”

是的,我那么喜欢宁遥!也是那么的可怜她!

小四对落落有很高的评价:“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作者,可以把平淡无奇的情节化成催人泪下的篇章”,在《年华是无效信》里,的的确确没有什么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时空的倒转、没有大奸大恶之徒,有的只是一两年的光景、两个生长在一起却互相排斥的.高中女生、两个性格截然不同却惹起女孩心里阵阵涟漪的男生。落落用她独特的叙事方式,用花样繁复的比兴,用贴近心脏的细节描写,让我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了宁遥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一切。即使这样我还是在宁遥哭着对陈谧喊“请你……”的时候错愕,然后感到锋利的刀片正把我的心脏细细的切片。陈谧,你为什么要喜欢漂亮的王子杨,不喜欢平凡的宁遥;你为什么要喜欢开朗的王子杨,不喜欢缄默的宁遥;你为什么要喜欢娇气的王子杨,不喜欢灵气的宁遥;你为什么要喜欢讨厌的王子杨,不喜欢可爱的宁遥!

落落说的很对,我真的不理解宁遥那些在我看来简直自掘坟墓的举动。我不理解宁遥为什么要打电话让陈谧来接王子杨回家,为什么她要把两人合买的礼物说成是陈谧一个人送的,为什么她要对陈谧说那样的话。但这又恰恰是我觉得宁遥可爱可怜的地方。缠缠绕绕,爱与恨激烈的碰撞,快乐与悲伤各自为阵。难道真的会在这样边讨厌你,边依赖你的日子里,发现回头路上一片暖热光芒吗?

说了很多,却好像很杂乱的样子,也许我喜欢《年华是无效信》已经到了语无伦次的地步,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你读过才会清楚了。

最后想说:落落,牛逼!我会耐心等候你的《尘埃星球》!

《信》读后感 篇3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能在合适的时间介入,一直困扰着我。带着这样的问题,利用暑假的时间,我阅读了《和孩子一起跳舞——给幼儿教师的50封信》这本书,其中书中的第21封信,让我得到了一些收获。

首先,作者分析了幼儿游戏的几个特点。如:游戏是幼儿内在动机所引起的活动,游戏不受外来规则所约束,游戏是一种假象的活动,游戏中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幼儿的这些特点是要告诉老师游戏的内容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游戏规则,规则可以是灵活多变的',角色游戏就是开展一些模仿的游戏活动,游戏中幼儿只要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满足了内心的需要,就可以了。了解了幼儿的这些游戏的特点,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设计游戏。此外,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的直接指导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不是指导,而是在游戏前教师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来辅助和辅导幼儿。

其次,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些角色游戏的指导原则。1.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来充实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可以通过讲故事的让幼儿从故事中获得无法亲身到的体验,还可以带幼儿去远足、参观社区等,这样的活动扩大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提供许多素材,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回忆描述自己生活经验的机会,让现实与幼儿的游戏更加的贴近。2.教师可以作为玩伴来参与幼儿的游戏。书中介绍了两种方法,一个是自言自语,二是在情景中提问题。作者用两个简单的实例介绍了两种方法的运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这些方法能够很好的对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间接的指导”。3.教师要注意帮助幼儿记录与总结角色游戏中的突出特点。我们经常在游戏的讲评环节完成这一点,通常教师在讲评环节针对游戏中出现的情况用语言来总结,有的是幼儿说,有的是老师来说,以直白说的形式来提炼幼儿的经验。但书中的作法则不同,它介绍的记录方法有录像、拍照、录音、笔录对话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重温自己的活动,或者从其他幼儿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这些拓宽了老师的思维,让老师知道在讲评环节时不一定用语言直白的总结,用一些拍照、录像的方式可能效果会更好,但前提老师要选择有价值的部分呈现给幼儿,时间也不要过长。

虽然这本书没有读完,但在细细品味读过的每封信时,真的每封信都想写写读后感,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孩子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信》读后感 篇4

我非常喜欢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鸡毛信》故事,其中讲述的是: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做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一头羊的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捉住。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了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捉了猫眼司令。

我们要像海娃一样坚强勇敢,敢于奋斗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