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 让我在课外的时候看,背。书中每三个字都会讲一个道理或是一个历史、寓言故事。我读了之后,里面的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动着我,让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不过一千多个字,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一句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这么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谦让兄弟,家庭和睦,我比他大了不少,更应该向他学习。这个故事使得我逐渐养成了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是说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这句话让我懂得了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当从小就要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打好基础,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有一个哥哥,上小学的时候就不好好学习,很贪玩。父母怎么说他也不听。现在,他非常后悔上小学时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打好基础。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又有什么用呢?
《三字经》中还有许多像这些包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它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师,能伴我成长,促我进步;它也可以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我的妈妈就经常背诵《三字经》给我听,它是我接触我最早的经典诵读书。
一开始,我的妈妈只要有空就在我身边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并没要求我也跟着学,后来听的多了,我也就慢慢会背了,从一开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扬”,再到“弟于长,宜先知。”。再后来我就经常和我的妈妈一起配合背,有时候是一起背,有时候是接背,我背前面的,我的妈妈就对后面的,一句接一句。我越来越喜欢背《三字经》了。
我的妈妈看我背得越来越多,就开始给我讲《三字经》的故事,像《孟母三迁》呀,《孔融让梨》呀,我都特别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不听听这些故事就不肯入睡。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下决心要做个尊老爱幼,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我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能自己借助拼音读《三字经》、看《三字经》故事了。一有空闲我就把《三字经》从头来一遍,那些经典的小故事,也成了我在小伙伴之间炫耀的资本。课间的我,身边总有很多“崇拜者”围在身边,那是我的同学在用羡慕的眼神看我背《三字经》、听我讲《三字经》的故事。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三字经》的乐趣
我们的语文课本学完了,开始学习《三字经》了。
在我小的时候,都已经会背了。但是时间长了,有的已经忘记了,有的不知道什么意思。
从学过的《三字经》里面,我知道了好多故事。
“孟母三迁”,主要是讲一个孩子的学习环境很重要要想学习好,必须有一个学习和安静的环境。还要向优秀的人学习,自己才能不断的进步。并且遇duhougan到困难要想办法,坚持到底,才能有大学问。
“黄香温席”,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爸爸妈妈把我们培养大付出很多辛苦。我们要报答他们,懂得感恩。
学习《三字经》后,我还明白了一些道理。
孩子在小时候如果不好好学习,把时间浪费了,到老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学习的时候要认真,不能边学边玩,那样浪费了时间而且掌握不会知识。我们从小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懂得谦让,学习好学校的知识,并且好要读好多好看的书。
每天晚上我都把学过的背诵熟练,然后再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学习《三字经》后,我认识了好多以前不认识的字,还像赵老师一样给妈妈讲她不明白的意思。
我很喜欢学习《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背一长段的三字经,不认识一个字儿,更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意义。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字经》,我自豪地发现,里边的字绝大多数我已经认识了,即便不认识,我通过拼音也能轻而易举地把它读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读得正起劲儿时,妈妈突然问了我一句话:“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妈妈一句话就把我问懵了,我连连摇头。妈妈轻轻地在我身边坐下,耐心地帮我解释其中的意思,还给我讲起了其中的故事,如《孟母三迁》,讲完故事妈妈还告诉我,她为我选择慈吉小学,就是希望这个好环境,能让我好好学习。我特别喜欢我们的慈吉小学,心里真的很感谢妈妈的良苦用心。
春节联欢晚会上,我还听到了赵文卓叔叔和一群少林小子一起表演武术《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我在《三字经》里也读到过,妈妈又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真喜欢看《三字经》,它让我懂得了好多好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