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篇1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拜读了赵国忠老师的《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封面上有一段文字“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
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段话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如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的伟大起点常丽华,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的王金战,一个创造教师奇迹的雷夫,差生的救星李圣珍等。在拜读完这些教育大师的教育故事后我不经感慨,每个大师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们对于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付出。
这些大师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她接触的学生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接触的学生,但是她对于学生付出的爱却不是我们所能企及的。她还自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因生给爱10法对待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等。
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从书中所列举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桂贤娣老师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最真实的演绎着她的艺术,也进一步的将她的教育艺术,磨练的愈加炉火纯青。桂贤娣老师是一本爱的教科书,用她的情感教学,用她的情感育人,正是有她这样的大师,鼓舞着我们,给我们这些后生们做出了指引。
在教师这个岗位我已经干了二十几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篇2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
这是《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封面上的一段文字,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读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目录,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常丽华,王金战、雷夫、魏书生、薛瑞平、李镇西等等这样的名师名班主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我们一起分享过她们的教育教学智慧的名师。在目录的指引下,我沉浸其中,每一个老师都是那样令人感动。他们是真正用爱、用心在做教育,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今天,当教师就要当窦桂梅这样有激情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俞玉萍这样有诗意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李圣珍这样的“差生救星”……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诸多案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让百合开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教师-俞玉萍和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关于她们,一个个经典而又凝聚教育智慧的案例随着阅读在脑中呈现。
俞玉萍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她以她独有的爱和智慧,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着的并不起眼的小事情,如开学前一天和开学第一天,就是这些小事成就了“中国百合班”。桂贤娣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独树一帜,用爱心去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她们真的是一本“爱的教科书”,不光有爱而且懂爱,会爱,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你的爱。俞老师的“开学第一天”和桂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真的让我感受到她们爱的细心,爱的智慧。
在教师这个岗位4年了,我体会着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点点滴滴收获在心头,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这正如美国富兰克林说的“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篇3
当我捧起《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时,我一下子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所吸引,掩卷沉思,受益非浅。一个故事述说着一个教育的智慧,这份智慧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开学第一天,在很多教师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一般的做法不外乎点名,打扫卫生,发新书,强调班级纪律等。这些行为是教师熟悉的,也是学生熟悉的,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像每天的日出日落一样平淡无奇,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无法走进学生的生命深处。然而,在开学第一天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有一些老师不循常规,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
如文中的俞玉萍老师,自1997年担任班主任至今的十几年里,为了迎接开学第一天,她前一天晚上往往很少睡觉,因为她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胸卡。胸卡正面上端印着红色字体“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卡片的正中是三颗淡蓝色的星星,是让孩子们自己写名字的地方,下端是几朵盛开的洁白的百合。
卡的背面则根据学生的名字写上个性化的寄语。到了开学的.这一天,她早晨6点,准时到教室,学生陆续来到,她让第一个到的学生引导第二个学生到座位上坐好,第二个引导第三个,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到来坐好。接下来请学生阅读卡片,猜星星的用处。请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及含义。之后,俞玉萍老师会为学生朗诵一个故事,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就这样,俞玉萍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将一朵美丽而坚韧的百合花深深地种植在学生的心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俞玉萍老师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坚守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俞玉萍老师的魅力所在。
我们很多老师都爱学生,像桂贤娣老师这样懂爱,会爱,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应该为数不多。从教多年,她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她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特征分为十类,提出了“因生给爱十法”。
即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还有前苏联教师阿莫纳什维利,他能在开学第一天神奇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他的这一行为让孩子们感到惊讶而又温馨。
其实,很多时候,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别并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与神秘,教育教学中一些不易为人觉察的细节,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爱心与执着,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他们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点点滴滴收获在心头,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这正如美国富兰克林说的“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篇4
最近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让我特别有感触,让我从新思考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怀对待教育,对于刚踏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很容易去模仿身边的同事,今天看这个教师严厉严肃,于是就去学着做严师,明天看那个教师和善可亲,于是就去学着宽容,可是到底哪种态度对会教学产生优的质量呢,经过一两个月的教学实战,或许我们可以找出一个答案,我们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定位。
可是无论我们平日的摆出的态度是严肃,还是和善,我们都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明文规定,关爱学生,爱心和热爱全体学生。社会的舆论,也要求我们用爱去呵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在《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桂贤娣的教育故事,无疑在诠释情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提起桂贤娣大家也许会陌生,但是提到“情感育人教育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大家一定如雷贯耳,所谓因生爱十法,就是作为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懂爱,会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如此,讲学生按照不用的特征分为十类,即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分别讲述桂贤娣是如何用情感教学和育人的,关于育人,文中有两个故事,在这里只说一个吧,讲一个临班的孩子送给他的.班主任一张贺卡,在出门之后背班主任随之丢弃在垃圾桶里,正巧被他们班的另一位同学看见,得知后奔到老师桌下的垃圾桶找到卡片哭的很伤心,桂贤娣知道后把这位学生拉倒自己的跟前抱在自己的腿上,诚恳的请她把卡片送给自己。她抱住了孩子,也抚慰了孩子,在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她的教育艺术,是直抵孩子心灵深处的情感教育。
是的,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助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力性的眼光。
我曾经看过一段写的非常好的文章,拿来跟大家分享,作者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多美的一段话啊,希望我们大家用我们的去爱感动学生,用我们的真诚去征服学生,愿我们都拥有这世界上最圣洁的师道精神!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读后感 篇5
在赵国忠院长的书——《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中,记录下了二十位成功实践教育的中外名师的故事。这些故事分别从“开学了,我能做什么”、“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在我眼里没有‘差生’”、“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和“教师,你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五个方面来编写的。
此书不仅从育人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我们揭开了成为“名师”的奥秘所在,也让我们明确地知道了作为一个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一下子感觉到了肩头的沉重。
名师们用自己的智慧,谱写着动人的教育诗篇,他们满腔是爱,一心只为眼前的孩子们;他们眼光敏锐,总能捕捉到教育的契机;他们知识丰富,善于发现教学规律;他们特立独行,总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书越往下读,心中的感慨与敬佩愈发满溢。
读了他们,自然而然心中会升腾起无限的渴望,我是否也能成为这样出色的教师?
我想,要成为这样的教师首先得高屋建瓴的教育观念。那么,如何去获得呢?我想,学习是唯一的“捷径”。读书是学习,外出能学习,同伴可互助,专家会引领……但不管学习的方式再多,范围再广,广泛的阅读是最为关键的.。
其次,要成为这样的教师必要有一颗满满的爱心。当心中充满了爱,才会有动力,才能克服一切的困难,才能在不可能中开辟出一条可行的教育之路。但这种爱绝不是单纯的关心便是爱,应像著名特级教师桂贤娣所总结的那样“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问题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而后,教师自身应完善自身的人格,教学中不断磨砺。坚持着,总有走向成功的一天。记得哪位特级在报告中这样说过,如果你能坚持每天记教育教学日志,如果很多年后你还没有成功,你来找我!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不便的教育理想,是热乎乎无法舍弃的赤城的教育之心!
好书总能给人无限的其实,《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就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