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鹿和狼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鹿和狼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鹿和狼有感 篇1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让鹿繁殖的更多些,所以他下令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经过25年的捕猎,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让狼群变的所剩无几了。自从狼被捕杀后,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鹿能吃的东西都难逃厄运,山坡被吃的土地也裸露出来了。灾难最后发生了,原本有十万只鹿,现在只剩下四万只病鹿在苟延残喘了。
我觉得总统的做法不对,那样会让鹿群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某些不法分子滥砍乱伐,把山坡上的`树都砍断了,植被遭到了破坏,动物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虽然那些狼吃掉的也都是病鹿,所以在没有懂的情况下,不要乱断定,会造成不同结果,造成错误。森林里需要狼,也需要鹿,两者不可缺少。人们必须要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人们也要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的关系。
读鹿和狼有感 篇2
在童话世界里,鹿总是温顺、善良的象征;大灰狼则永远是凶残、丑恶的化身。狼是鹿的天敌,众所周知。今天,让读惯了童话故事的我们,来读一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的——《鹿和狼的故事》。
这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捕杀狼,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从吃光了就啃小树林,小树吃光后又啃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拿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的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路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这个事实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凯巴伯森林,由葱葱郁郁到枯枝烂叶,告诉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遵循规律的内在规则。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是多么奇妙,大自然的劣汰,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鹿和狼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上了生动的一课。
同学们,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要知道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天平无论你偏向哪一边,都会使它不平衡。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维护生态平衡。让明天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让人们的生活更和谐。
读鹿和狼有感 篇3
大自然就像一个弹簧,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对待你。今天我又学了一个自然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命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是美丽的鹿成了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没有好坏之分。或许大家都看过一些童话、传说,那里面的狼都是罪恶的象征,那些食草动物都是善良的化身……但是你错了,所有的动物都是维护生态均衡的必要环节,不是万事万物都是的,俗话说: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所有的事都追求绝对的好与坏,我们应该在看到它坏的同时也考虑到客观好的一面。这样我们才能客观理智的去面对任何人和事,才能冷静的去决策自己将来的道路。
读了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
读鹿和狼有感 篇4
不论问谁喜欢狼还是鹿,大概没有人喜欢狼,可是我读了沈石溪写的《牧羊神豹》中的《狼菩萨和鹿恶魔》后,改变了看法。
郭老头是动物园鹿苑的管理员,他已经管理鹿苑十余载,可是一次他好心为一只母鹿梳理毛发,而就在此时一头郭老头亲手抚养长大的公鹿不分青红皂白地向郭老头撞去,用鹿角撞击郭老头左肩,他被撞倒在地,血流如注,可是鹿还在不断攻击郭老头,要是警卫晚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现在郭老头每次打扫鹿苑都先把鹿关起来,才开始打扫。而打扫狼馆的僵李却恰恰相反,不但不用把狼关起来再打扫也不用带电棍防身,甚至有一次一只母狼产下五崽,四只相继死去,母狼更关爱最后一只狼崽,可命运不济,最后一只狼崽也死去。母狼紧紧抱着狼崽尸体谁也无法夺取,晚上僵李潜入狼馆偷走尸体,第二天僵李仍照旧打扫狼馆,正如大多数人想的'那样母狼扑向僵李却没有伤到僵李,僵李说母狼只是发泄情绪而已。多么令人惊讶的结果呀!鹿,人们的至爱,勇敢?正义?温柔?不,它们不念旧情,哪怕是亲手抚养它们长大的人它们也会无情地发出攻击。残忍!邪恶!,狼,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不,它们冷峻的面目下有一颗炽热善良的心,难道是因为它们杀害其他动物而让人们觉得它们残忍,它们杀戮是为了生存,可是它们绝不会将同类置于死地。
正如作者最后所说的“娘”一个“女”一个“良”说明优良的女人即为娘。而狼则是一个“犭”一个“良”说明优良的犬即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