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人物李毓秀。我从上幼儿园大班时,就非常喜欢看这本书。《弟子规》这本书讲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优良品质,我因此而迷上了这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吃东西、喝水或坐下、行走时,都应该先让长辈在前,我们这些小孩子在后,这也是尊敬长辈的一种传统美德。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还约了一些叔叔阿姨,他们在一起正聊得热火朝天。妈妈突然对我说:“旭冉,你去服务台那儿拿一盒饮料吧,现在大家都有点口渴了。”“Ok!”我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就跑到服务台那儿跟阿姨要了一盒橙汁。我回到房间后,没等妈妈催促,我就连忙把饮料盒撕开,给叔叔阿姨和爸爸妈妈各倒了满满一杯橙汁,然后给我自己倒了大半杯橙汁。爸爸妈妈都吃惊地望着我,好像我的身上长了什么东西一样。爸爸笑眯眯地对我说:“今天我的宝贝女儿怎么这么懂事了,知道先给大人倒饮料,然后再给自己倒,真是长大了。”我自豪地说:“我这是从《弟子规》上学来的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以,我要先给你们倒饮料,让你们先喝!”房间里的人都鼓起掌来。一个阿姨对我妈妈说:“瞧,你家女儿可真懂事儿,比我那调皮的儿子可强多了,那家伙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戏,让他干点家务活他都不做,你看这孩子不用人催,就知道先给大人倒饮料,可真是个好孩子!”我一听到别人的夸奖,心里更加美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正好有个路口正在施工,必须从一条很窄的小路绕过去,我让爸爸妈妈走在前面,我跟在他们的身后,“我们家旭冉今天表现得可真棒!”妈妈边走边说,“是呀,是呀,应该好好奖励一下。”爸爸说。
《弟子规》这本书讲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真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经典作品。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2
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对弟子规的内容我非常有感触,特别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他的意思是爸爸妈妈叫唤的时候,应当立刻回答,不可以慢慢吞吞地爱理不理。爸爸妈妈要求你做事的时候,应当立刻行动,不可以借故推诿。爸爸妈妈教训自己的时候,必须恭敬地仔细地听明白,如果做错了事情受到爸爸妈妈的责备,必须顺从地接受批评,不可以争辩,更不可以强词夺理。
在我没有学习弟子规的时候,妈妈叫我做事我总是爱理不理的,在我做错事情,妈妈教育我的时候,我也不放在心上,而且会争辩,而我学习了弟子规以后,知道我以前的行为都是错误的,现在我已经把这些缺点全部改正了,妈妈现在天天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从心里感到开心呀!谢谢老师教我学习弟子规,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3
题记:道德的光辉就像太阳的光芒,而一个人要想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自己心中要充满阳光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早就知道《弟子规》是好东西,所以,几年前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就教他背诵,后来,也推荐给学生,领着他们去背诵《弟子规》。然而,自从我接触传统文化以后,我再读《弟子规》才深刻地体会到:《弟子规》看似平淡无奇,而其中所真正的内涵只有用心体味。《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它是用来做的,而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远很远的路,慢慢地,在践行《弟子规》的日子里,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弟子规》是一本薄薄的厚书,浅浅的深书,小小的圣书,它帮助我从阴霾走向光明,甚至让我重新做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它清晰明了的向我们传递着做人的基本准则。
《弟子规》的宗旨是“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把孝心装在心中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平和、又幸福的.人,因为厚德载物嘛!所以我自己要以身作则,并带动我的孩子和学生们“孝敬”!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觉到了孝敬、诚信、仁爱、尊重……的重要,小小的《弟子规》,其中富含的哲理足够我终生受用。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状态。为我指明了追求的方向。督促我将圣人的教诲贯彻于实践、落实于言语、行动中,并带动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但愿小小的我也能融入到社会进步的洪流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我万世开太平!”做一个真正播撒阳光的人!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所创造的辉煌文明史,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无法可比的。曾经,这个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古典文化思想渐渐地被人们遗忘。而现在,这些古典文集被人们重视起来。我们实验小学就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及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对我而言,其中《弟子规》对我的受益最大。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的重要儿童启蒙读本,它虽没有《诗经》、《论语》那样的气势磅礴,也没有《三字经》那样历史悠久,却包容了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们懂规矩、守规矩。
当我读完这本《弟子规》的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要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要有礼貌,遵老爱幼,守信用。特别是当我了解到(入则孝)里面“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时,对我的受益很深。“百事孝为先”。孝顺父母、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我们这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小孩子们更是认为,父母爱我们就理应去孝敬父母。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如果父母不爱我们,是不是还要去孝敬他们呢?读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父母所说的、做的都是为我们好,都要听从他们的教诲,不管他们爱不爱我,我都要真心地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并抚养我长大。弟子规里还教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道理等等。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中国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今后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5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国学的瑰宝文化之一,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的,它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要孝顺自己父母,友爱兄弟之间姐妹,其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言语进行行为要诚实勤奋,小心使用谨慎。
我读读得很深,尤其这些话让我很深“家长叫,不该慢下来,家长点,不能偷懒。父母教,必须听,父母负责,必须服从。”意思是父母打电话,应该及时接听,不允许长时间;父母有事要解释,要马上做,不要拖延和懒惰;父母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恭敬倾听;做错事,父母责备接受不能让父母生气,难过。
有一次,妈妈让我去给老师留书法作业写,我没写,去做别的事情,结果上课的时候我突然疯了,写得不好,被老师骂了。当我今天在弟子桂里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来了。“父母命令,行不懒”只是和这件事情应该的,而我没有做父母的事情马上,马上去做。
我们的学生要听父母的,父母应该听批评,不理性,不在于他们的父母面前,父母生气伤心。让你的父母的孩子从一开始听父母的话。
像《弟子规》这样一个博大文化精深的国学教育还有我们很多,我以后要多读、多记、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