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白杨礼赞》读后感250字

2025/04/24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白杨礼赞》读后感250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白杨礼赞》读后感250字 篇1

“一颗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跟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的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在小的时候经常听爸爸哼起这首军旅歌曲,当时我想一个小白杨有什么可唱的!

但是今天我通过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中突然对白杨树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白杨树虽然长得并不漂亮,没有美丽的姿态,更不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但是它却有着纯洁的内心,它伟岸正直,纯洁朴质,在边疆那个恶劣的环境中,凭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信念扎根生长,力争上游。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在歌曲作者的笔下,小白杨成为哨所官兵,扎根边疆,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象征,在茅盾笔下,白杨树不但象征了朴实的北方农民,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强勇敢,不怕任何困难,力求上进的精神。

自我国发生新冠肺炎以来,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们哪里危险哪里上,不怕有生命危险,为救治患者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努力的奋斗着,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白杨精神。

“白杨精神”是我们的魂,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品质,传承这种精神。

《白杨礼赞》读后感250字 篇2

茅盾,一代文学大师,数篇千古绝唱,而(茅盾的.)这篇《白杨礼赞》,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

初读白杨礼赞,少了一丝散文的唯美之感,却令人无端(的)地感到一股激情,一种在散文中难得的粗旷豪放之感。大师与一般人的区别就在于此,吾辈写树必写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却另辟蹊径,转而写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见,白杨的姿态,特征,跃然纸上,真有“伟丈夫”之姿。如果说,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那《白杨礼赞》就是黄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杨礼赞看似粗枝大叶,实际上,粗中有细,并且是十倍于他文的细腻,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点是对象征手法的充分运用。以白杨作为寄托,向远在西北的抗日军民致敬,而且就在国民政党的“陪都”里。不过的确很难想象,在国民政党统治的“地盘”上敢如此大胆的赞美抗日军民,需要怎样的勇气与胆识。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气。

茅老的文章是我们所有学生的榜样。

《白杨礼赞》读后感250字 篇3

茅盾作为我国著名作家,在他手下的美文不计其数,就像《白杨礼赞》、《风景谈》等,让我得到了极大的启发,《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白杨树,在西北最常见的树,他很普通,但绝不平凡。这是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紧紧靠拢成一束。这是伟岸的树,它坚强不屈与挺拔,更别提它的正直、朴质与严肃,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在平坦的路上见到一排白杨树,它象征着北方朴素的农民,象征着北方严肃的战士,保护着这片土地。

在我的认知中,树枝是树,但对于矛盾来说,这白杨树虽然是棵普通的树,但它绝不平凡。它倔强,力争上游;干、枝紧紧靠拢成一束直直向上生长,一直长成参天大树,对抗着强烈的西北风。

它可能没有婆娑的姿态,不算树中的好女子,但它伟岸、正直,也不缺乏温和,更别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白杨树象征着北方朴实无华的农民,也象征着北方严肃勇敢的战士,更象征着今天华北地区用血写下中国历史的精神与意志,

茅盾的《白杨礼赞》让我重新认识了白杨树,让我对白杨树肃然起敬。

《白杨礼赞》读后感250字 篇4

今天早上,我读了茅盾先生写的文章——《白杨礼赞》。

文中写到:白杨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读到这里,我不禁抬头向窗外望去,隻见对面是高高的楼,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杨树确不见了!我不禁四处张望,原来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那棵白杨树也有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紧紧靠拢,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宽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春天,它长出嫩绿的叶苗,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它挥舞绿油油的叶片,给我送来无限的清爽;秋天,它的叶子全黄了,一阵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隻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让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给我送来无限的温暖。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数,因爲它象征我们民族那种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参!想到这里,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