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篇1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是一个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他一生走南闯北,对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较为深刻的见解,因此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一定的深度。
这本书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极具活力,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他向来厌恶枯燥的课堂和死板的宗教,梦想想要去当海盗,过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他常常和他的好哥儿们哈克贝里芬一起逃学闯祸,做恶作剧。但有一天,他们到墓地玩耍时,无意间看到了一起凶杀案,但因为畏惧犯人印第安乔会因此来杀他们灭口,汤姆,哈克和他们的另一个好朋友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海盗,过上了无忧无虑,惊险刺激的野外生活。他们的家人却都以为他们已经淹死了,戏剧性的,“海盗们”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葬礼,他们被这一情节触动到了,开始思考他们目前的所作所为是否恰当,最终,处于良心的谴责,汤姆站了出来,指正了真正的凶手,故事的最后,汤姆心爱的女孩贝姬在一个山洞里迷路了,汤姆挺身而出救出了贝姬,并阴阳差错的找到了杀人犯印第安乔的宝藏,于是汤姆和哈克当上了村上的“小富翁”而一心想要找回宝藏的却在山洞里迷路,活活饿死了。
这本书是我小学时候买的,当时,我看到的只是这本书最浅显的部分,只是了解了汤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领悟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当如今,再重新拿起这本书仔细品味,却领悟了不一样的道理:
我思考,为什么汤姆会远离城镇,去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过着“海盗”的生活?仅仅是因为目击到一起杀人案吗?这未免也太牵强了。我发现,马克吐温是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这本书,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死板,教条的生活,批驳了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和民众的贪婪愚蠢。小汤姆正式被这不良的社会风气才会想去当海盗的,因为海盗没有课堂,没有宗教,更没有社会上人们的目光。因此汤姆才会说“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当一世美国总统。”这反映了汤姆对当时平庸守旧社会制度的厌恶,和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我现在想想,真是讽刺!在这个生存竞争激烈社会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肩上的书包越来越重,学校变成了我们思想的牢笼,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学习的努力,优异的成绩而自豪。但他们何时想过,在我们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同时,我们本应拥有的,像汤姆一样活泼,真实,善良的生命力在逐渐衰弱。当我们提出要出去玩耍时,我们的父母总会说:“玩什么玩,玩有用吗?能提高成绩吗?在家里给我做练习!”然后搬出一大堆课外练习,要么就是报一大堆课外补习班。这几乎是每一个中小学生都经历过的。我希望,当父母们在抱怨我们打游戏时间太长的同时,是否能考虑一下减少一点我们的学业负担,带我们出去放飞一下自我呢?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要以我读完这本书的一句感悟结尾。
比卓越的成绩,成功的事业更重要的,是金色的,永不褪色的童年!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篇2
逃学的汤姆与伙伴们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拿出从家中偷来的锅铲, 卷起裤脚,捕鱼,砍柴……欢乐从唇间发出,跨出的每一步都充满活力。就 这样,在安静怡人的环境中,他们度过了一个悠闲自在的下午。
这是当我合上这本书,脑中浮现的一个场面。每当我看完一章故事,都不由感叹:“自打《环游地球八十天》后,再没有一本书让我百看不厌,达到王周遭的境界。但这本书做到了。”
这本书的取材是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也是马克·吐温先生对自己童年的回顾。他说过:“我写这本书地目的之一,是帮助成年人愉快地回忆起他们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这本书的确有这样的魔力——全书就像马克·吐温的孩子,继承了马克·吐温式的诙谐与幽默。现在回忆起来,还有几个致深的故事场景活灵活现地舞蹈着:粉刷匠智慧的头脑,主日学院里的大人物“出风头”,汤姆与贝琪单纯又大胆的约会。怎样?这些有趣难得的生活场景,时不时让你忍俊不禁呢?
生活在频频压力下的我们,得到这样的心灵鸡汤,岂不是一种不错的消遣?当我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他们也为此拍案叫绝。 但是,当你百般阅读这本书,换来的就不是快乐,而是深沉的思考了。我还记得鲁迅的一句经典的话:“有些现象是公然的,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但“却已经是不合理的,可笑、可鄙的,甚至是可悲的。”我认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批判。 ——这应该是马克·吐温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二。文中有一句话嵌在我的心底:“他们(汤姆和哈克)说自己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的草莽英雄,也不愿当一世的美国总统。”这句话不难看出作者对死板、迷信、沉闷的旧社会的极度厌恶。
回忆一下,文中多出都是作者在发泄这种不快的情绪:主日学校来了大人物,所有教师,学生,清洁工,纷纷抢着平日能推尽量推的.任务,在学校内“忙里忙外”——虚伪;波莉姨妈将汤姆当成药罐,填塞了种种江湖号称“治百病”的药——迷信;汤姆偷糖一事,被姨妈揍个半死——死板,教育的扭曲……这类引发人深思的事情如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冲击着我的心灵。想象,现在的和平年代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形? 马克·吐温先给我们快乐,在引发人深思,使得我们不能安宁。因为当前过度的快乐,反而会使反省更加沉重。但即便如此,文中还是有希望之星不是吗? 在这样扭曲了的社会中,还生存着一名与之相反的人,他活泼,机灵,善良,正直。
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汤姆。无论在过去或者现代人地眼里,汤姆都不算“好孩子”,逃学,贪玩,谈恋爱……但是,我却很喜欢他,想必了解汤姆的人也都很喜欢他。因为,我羡慕他的轻松,自由,且过了一个真正的童年。汤姆拥有属于小孩的天真与淳朴。 我与汤姆年级差不远,但我却明白我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而汤姆却什么都不用考虑,自由自在地过童年。我突然发觉我的童年被提前抢走了。我与同龄孩子们简直是一只“被羽毛压垮的骆驼”!
现在大家都热议于“孩子丧失的天性”。不就是汤姆身上的东西吗?我们只知道压力化动力,动力化努力,努力换来成功,却舍弃了快乐的时间。 所以,金钱诚可贵,成功价更高,若为童真归,二者皆可抛。何时,我们可真正笑谈自己独一无二的童年?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篇3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素材写成的一篇名著。本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名叫汤姆的小男孩在密西西比河附近的趣味生活。其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有以下一些事情。
有一天,汤姆和伙伴哈克在坟地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杀人案。但凶手波特却冤枉哈波,于是,哈波被抓了。汤姆决定在法庭上证明一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可是杀人案,况且,当时杀人犯波特也在场,他就不怕波特吗?正因为汤姆有超强的正义感,所以他才不顾一切救哈波,要还他清白。我对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一次,汤姆和伙伴贝琪在游玩。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通道又纵横交错的'大山洞中迷了路。他们被困在里面几天几夜。贝琪是个女孩,她那时再也走不动了,并且蜡烛也用完了,全靠汤姆冒着生命危险探路,直到走出山洞。
另外还有一个很趣味的故事,我也异常喜欢。一天,汤姆觉得自我是个被遗弃的人,便决定离家出走。他走在小街上,碰见了汤姆最好的伙伴:乔?哈波和哈克贝利?费恩。他们俩商量准备一齐当海盗,认为这是最能证明他们的本事,也最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在经历一系列危险后,“他们还活着”成为大人最好心境写实。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也应当像汤姆一样有勇有谋,善于探索课外知识,勇于帮忙他人,并且对失败要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有跌倒要来的勇气!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篇4
最近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小说描述了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乏味的功课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而经历的种种冒险故事。
“汤姆,你躲在那里干什么?”“没干什么。”“没干什么?你瞧瞧你的手,再看看你那张嘴,这都是什么?”“我不明白,波莉姨妈。”“是蜜饯!我对你讲过多少次了,不要偷吃蜜饯,吃多了会伤害牙齿的!”“嘿,姨妈,你瞧你身后是什么?”波莉姨妈转过身子去看,汤姆趁机撒腿就跑。转眼的功夫,他就爬过高高的木栅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从这段话里能够看出汤姆十分调皮,他总是这样捉弄波莉姨妈,让姨妈哭笑不得。
汤姆很爱冒险,他有一次尽然午夜闯墓地。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和大人的管束,乔、汤姆、哈克一行三人逃到荒岛上,人们都以为他们死了,正在为他们举行葬礼时,可他们却回来参加自我的葬礼,让他们的亲人破涕为笑。
汤姆总是有很多的主意,有一次,因为逃学,波莉姨妈罚他周六刷栅栏,他假装很认真,像艺术家一样地刷,吸引别的小孩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
汤姆虽然调皮,但却是个不怕困难的人。有一次,他和贝基在野餐会上误进了一个山洞,在里面迷了路,贝基看着黑乎乎的山洞,觉得没有期望了,汤姆也一时不知怎样办。但他想:要是不试一试,不连最终的期望也没有了?他在黑暗里一点点地摸索,最终寻着亮点找到了出口,他们得救了!
汤姆还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在墓地目睹印第安乔杀害鲁宾逊医生的经过,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了无辜的`罪犯莫夫波特,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
我很喜欢汤姆的勇敢和机智,我也要向他学习,在看到不正义的事情时要勇敢地站出来。我也很喜欢汤姆的调皮,这是小朋友应当有的天性,我很期望有他那样的丰富多彩的经历。可是他也有缺点,他总是逃学,还有捉弄姨妈,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