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母课堂心得优秀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父母课堂心得优秀(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父母课堂心得优秀 篇1
初一了,孩子们从相对松散的小学阶段,进入了学习紧凑的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变多了,学习节奏变快了,学习难度变深了,这些对于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增加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如何处理好这些压力,并化压力为动力,就成为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英、培根)孩子教育的成功与好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
从宏观来讲,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何时起床,何时玩耍,何时学习,何时休息,如何进行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分配——长期好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生活效率,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游刃有余。虽然初中作业相对多了,但孩子还是可以每天在学习之余抽出时间做做感兴趣的中英文课外阅读,甚至做几条奥数,美其名曰给大脑加加润滑油。
从细节来说,在学习解题过程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文科阅读理解读题的方式,理科解题时遇到难题时思考分析的方法,验算的方法总结,检查答题的模式等等,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提高学习解题效率,降低错误的几率,并在遇到较难考卷时更有底气和时间去攻克难题。
二、目标
如果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外因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目标的确立则是成功的内因。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的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一个好的目标,可以让孩子明确她想成为怎样的人,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当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为了达成目标而披荆斩棘。没有目标会让人缺乏学习和生活的热忱,没有目标,就好像航海没有指南针一样。我们经常茶余饭后和孩子聊天,谈谈理想,谈谈未来,看孩子未来想做什么,探讨未来的生活轨迹。虽然孩子对未来有很多美好的憧憬,我们也尊重孩子对未来的选择,但我们在沟通中时常会告诫孩子,一个远大的理想实现必须建立在相匹配的努力之上。所以孩子常常在畅想未来中更坚定了好好学习的信念,学习更有热忱。
三、陪伴
初中学习阶段,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情感较小学时期细腻且复杂,会有一定的独立性增强,会希望自己独立进行一些判断、决定和操作。这些有时会和成人有一些冲突,容易产生一些叛逆。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陪伴。我们和孩子一起聊天,一起打篮球,一起阅读,一起看电视探讨电视情节;我们经常静静的听孩子弹钢琴,听孩子讲述学校的趣事。陪伴不仅仅是同在屋檐下,而是要在心灵上成为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的生命导师,让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倾诉的对象,而不是钻牛角尖。孩子和父母大量的生活、学习的沟通,能让孩子的思想和情感世界逐渐成熟。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更能勇敢的面对、理性的思考并解决问题。
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身体、智力、情商发育都是不一样的。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作为家长不要整天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这样往往只会促进孩子的逆反,增加孩子的压力。孩子们都是优秀的,而我们家长需要用更多的沟通去帮助孩子们,通过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学习的确是辛苦的,但也应当是快乐的。如何让孩子积极面对困难,让她自发地想学习、爱学习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学习的动力不应由家长来给,而应让孩子自己来发掘。家长无需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自主学习,只需要引领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并在迷茫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读父母课堂心得优秀 篇2
如果说我是《父母课堂》的忠实读者,那么我家嘉顺可以说是特级铁杆粉丝了,每次老师将杂志发到他的手中带回来,我只能等他看完了才能看。
我的性格属于急性子单位里也很忙每天回来的很晚累的我就想睡觉可嘉顺超级调皮经常犯错不听话我会压不住火冲孩子发脾气,有的时候孩子想解释我总觉得他是在找借口更是生气我就会动手打他,家里是大人吼孩子哭好不热闹。时间久了孩子也不愿意和我沟通越这样我们两个吵得越厉害后来直接就是只要他犯错我就会动手打他,并且是越打越想打。我们吵架时像是陌生人一样彼此伤害我会辱骂他,儿子也会用恨恨的那种眼神看我我打他的时候他也会反击我,他看的我心里发冷觉得这不是一个小孩子该有的眼神。更可怕的是我发现嘉顺自己的脾气是越来越大,只要不顺他意他就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
当我发现的时候我真的很害怕他才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脾气这么大以后怎么办,我很自责也很难过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去改正我的这个错误怎样去弥补这一切,让孩子回归应有的那份纯真。在我举手无措的时候我想起了《父母课堂》这个好朋友好老师,我决定通过《父母课堂》来帮助我和儿子!有一天我开玩笑说嘉顺你能看得懂吗,凑什么热闹,这是父母课堂不是孩子课堂!嘉顺很认真的说怎么看不懂我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你啊,再说里面讲的都是我们孩子的事情啊我很喜欢。
接着他的这句话我说:那好我们约定以后每次发了《父母课堂》我们会一起看。这样每次看的时候我会通过一些案例来教育他同时他不认识的字我也会讲给他听一举两得。读的过程中嘉顺也会教育我,让我向书中的人物学习我也会虚心的受教,并在以后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我和儿子也会就书中的一些案例进行讨论,并把自己假设为当事人如果这个人是我我会怎么做,我应该怎么处理类似的事情。
现在遇到事情我会和孩子坐在一起好好地商量讨论不再是用命令式的语气去训斥他,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会给他解释的机会并和他一起分析这件事他为什么不对错在那里应该如何改正。儿子有事情也愿意和我沟通。慢慢的一学期过去了我和儿子都发现了彼此身上的变化,我也从内心深处觉得很开心。有一天我和儿子躺着床上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爱你,你以前老是对我发脾气我很难过你还老是打我,有的时候我是故意发脾气的,但你现在不了你不打我了你愿意听我说话和我做朋友我爱现在的妈妈。
我当时眼泪瞬时就止不住的掉下来,我的泪里有感动也有对孩子的愧疚,谁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内心什么都明白,我们一直以来总是从大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总认为我们是为了他好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我们给了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要,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嘉顺故意和我作对,不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只是我不够理解他没有足够的尊重他。当我把他当做一个大人来看待来和他沟通,隔在我和他之间的那座冰山就融化了剩下就只有我们对彼此慢慢的爱了!
我很感谢《父母课堂》发自内心的感谢,它不仅仅是我教育孩子的法宝秘器,也是我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我和嘉顺都爱你!
读父母课堂心得优秀 篇3
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一个家庭中是珍宝,重中之重,但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孩子教化好,培育得更加精彩呢?我觉得应在培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不断变更和修正自己的错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孩子一起进步,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做到言传身教。
首先,在教化孩子的过程中应保留良好的生活习惯,应改善自我的心智,不要过度关切孩子的成果,多发觉孩子身上的优点,加以表扬和确定,不断告知孩子优秀孩子应具备的素养。《父母课堂》中有一篇文章《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文中写到:据《中国妇女报》报道,从医院接诊的3000多例全国各地孩子的状况来看,网瘾背后折射的主要是家庭教育问题,依据病例,这些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受指责多,表扬少”,有的孩子甚至表示“干得再好,在家里也没受到过表扬”。而在网络世界里,这些孩子感受到了“自我的第一”。所以,一味地针对孩子,只是依靠外力矫治孩子是很难见效的。有的上网成瘾的孩子经过心理医生的疏导和矫治戒除了网瘾,可是回到家中不久又“旧病复发”,缘由是父母没有做任何变更,没有刚好发觉孩子身上哪怕仅仅一丝的改变而加以巩固和赞许。由此可见,孩子能否培育得精彩关键在于家长的变更和提高。其次,在教化孩子的过程中应读懂孩子这本书,应虚心地向孩子学习,敬重孩子。每个家长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喜爱吃什么,穿什么,身高多少,体重多少,但能真正从心理上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上的需求是什么,生理特征是什么,喜爱怎样的`生活方式,有的父母就未必能做到。今年春节正月初二,我们一家三口一同出门拜年,中午回到家中已到午饭时间,在上楼过程中,孩子突然发觉楼道的墙壁上贴满了小广告,楼道里也碎屑满地,有碍美观。孩子马上提议先打扫卫生,再吃午饭,我一起先感到麻烦,内心并不同意,但转念一想,孩子爱做好事的想法多么珍贵啊,抓紧表示赞同,并提议我与孩子妈妈扫楼梯,孩子清理小广告,孩子特别兴奋,一家人打算好工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很快大功告成,整个楼道面貌一新。孩子虽然有些疲惫,但我看得出她特别满足。父母要做一个胜利的教化者,就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家长也要向单纯的孩子学习被我们忽视的公德心、爱心,学习孩子热衷于做而自己并不熟识的新事物,适应孩子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点的改变,与孩子成为挚友,与孩子一起进步。最终,我认为应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因此,父母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教化孩子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很喜爱《父母课堂》的一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每天向上!
教化的源泉是“爱”,“爱”是教化的强大力气。谁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类的珍贵的精神财宝,谁能进行自我教化,那他就能教化好自己的孩子,教化孩子的实质在于教化自己,而自我教化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读父母课堂心得优秀 篇4
每一个家长在即将成为父母之前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溢了无限的向往及希望,我们希望她或他聪慧、健康、乐观、听话、好学,甚至于认定我的孩子肯定是最优秀的那一个,现实往往赐予我们“迎头痛击”。太多次的碰壁使得我们困惑———为什么我们的阅历在她的身上收效甚微。凡此种种,在对《父母课堂》的阅读中我们得到了解,孩子的成长,不但是她的人生历程,同样也是家长生命中一段全新的生命体验。作为家长我们将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面临成长的苦恼。
孩子的成果不够志向的时候,我们会郁闷,会踌躇,是我的孩子不够聪慧,还是家长关注的程度不够,我们看到了《帮助孩子养成积累学问的好习惯》,《帮孩子摸清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等等学习的好方法,就会明白孩子都是聪慧的,只是短暂未能疏通前往学问殿堂的通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一起来努力吧!
一个好孩子的评判标准不但应当学习好,品德同样特别重要,须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而不是一言堂的“镇压”。“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语在不断地提示我们在这个方面,孩子的心都是纯净的,大人的言行对于他们的品德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的言行应当特别留意,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完善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在我们小的时候,好孩子的标准简洁地被定义为一切按家长的要求做,不能有异议,现在的孩子已与当年的我们不行相提并论,面对父母的要求,他们往往会提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及问题,《父母课堂》中此类关于孩子特性成长方面的涉猎特别广泛,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小实例。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家长充分相识到不能只凭自己曾经的经验来教化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确定孩子一生的华蜜。孩子每时的改变,家长应当最有切身的体会,教化孩子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看到了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待孩子所存在的误区,只有抱着一颗平常心,运用最适合自己孩子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家长全身心的爱与无条件的满意是远远不足以教化及培育出一个具有健康身心,乐观、开朗、阳光的好孩子的,俗话说的好,老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孩子和老师相处生活的时间不亚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老师的付出的爱与心血是任何语言无法归纳完全的,在对孩子的期望与关切程度上,老师是等同于父母的,如此一样的心愿,使得我们家长更应当理解及钦佩老师,保持与老师的刚好沟通及支持。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们肯定要吸取,归纳,总结,应用那些好的阅历,和孩子一起共同努力开创美妙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