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晏子使楚》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晏子使楚》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晏子使楚》有感 篇1
《晏子使楚》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都被他挫败,从而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并出色的完成了齐王交代的任务,成了齐国出色的外交家。
晏子的聪明才智从一下三件事可窥见一斑。
楚王想让晏子从洞里钻进去,晏子对接待来臣说:“只有访问狗国才进狗洞,我在这等一会你们去弄个明白。”可以看出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弱点,关闭城门,挖个洞让晏子入城以侮辱晏子,从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妙在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打开城门。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晏子说:“齐国的臣民把袖举起来就是一片云,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楚王反问既然齐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他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楚国来了。”可以看出,楚王想借口说齐国无人来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晏子回敬说齐国人多的装不下,后反击说:“我无能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能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晏子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去,结果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这时,走来了一个跑到楚国犯了盗窃罪的齐国人。楚王借此说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就势说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可一到楚国就成了盗贼,反而推脱说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并暗示说楚国的风气不好。可见晏子是何等的聪明机智啊!
读《晏子使楚》有感 篇2
我非常佩服晏子,因为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他话中有意,意中有话。如:楚王第一次想羞辱晏子时,让人把城门关起来,开狗洞。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这个洞过去。晏子的这句话代表的意思是: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的话,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的话,就应开城门。晏子以机智的语言,还未见楚王就给了他迎头痛击。
我除了佩服晏子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以外,还很佩服他的爱国精神。例如:楚王用抓盗贼羞辱齐国人时,晏子用柑橘打比方:生在淮南和在淮北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水土不同,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是因为水土不同的原因。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国人能在自己的国家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说明楚国是个‘强盗国’。这样既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从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中,我觉得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随机应变的人。同时我懂得了——如果像楚王一样阴险狡诈,往往到最后都是自取其辱;如果像晏子一样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维护祖国的.尊严的话,往往到最后的得到的都是大家的尊重。要成为有用的人,必须要经过许多风风雨雨,首先必须会随机应变,另外要有勇气、信心、智慧......和一颗爱国的心。在以后日子里,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费兰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懦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敌人;但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最大的朋友。
读《晏子使楚》有感 篇3
春秋末期,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矮小,于是让晏子钻“狗洞”。晏子巧妙的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楚王又说:“齐国没有人才。”和“齐国人没有出息”。都被晏子巧妙地回答出来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读《晏子使楚》有感 篇4
晋国派大夫晏子去楚国。楚灵王知道晏子是个矮子就挖了狗洞,想让晏子钻进去。晏子让招待的人告诉楚王,他访问狗国就钻狗洞,访问人国就走城门。楚王听了只好让晏子从城门进去。晏子见了楚王后,楚王问他为什么让晏子来楚国,是不是齐国没有人了。晏子心知楚王故意刁难他,于是回答道:“齐国人多着呢。只是如果说实话怕大王生气。楚王说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齐国有个规矩,,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没出息就到这儿来了。”楚王听了很不舒服。后来吃饭是一个武士故意拉着一个齐国土匪见楚王,楚王对晏子发问:“齐国人真没出息。”楚国大臣们心想这下晏子可丢脸了。然而晏子反驳道;”他能在齐国安居乐业,但到了楚国却做了土匪,也许是水土不同吧。”楚王看晏子回答的头头是道于是对他说:我本想取笑大夫的`,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是我不好不要见怪。”楚国的大臣们也不得不对他尊敬起来。晏子回国后报告齐王楚国很好攻打。他把兵法家穰苴推荐给齐王。齐王任用晏子为相国,穰苴为大司马(官名)。中原诸侯知道了,不由得对齐国另眼相待。晋国的名声和势力反倒不如齐国了。
晏子聪明机智,楚王本想取笑他,但他灵机应变反而取笑楚王了。从这个历史故事我了解到楚国虽然城墙坚固,兵马强盛,但国君狂妄自大,文武大臣中也没有了不起的人才,被齐国超越也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