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学习心得
微文呈现整理的陶瓷学习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陶瓷学习心得 篇1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好机会,是我们大学生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在辗转考虑多个比如我该去什么样的地方,我又该找怎样质的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才能更好更快地帮助我对相关知识方面的了解,更好地服务大众等等问题后,终于有幸去了慈溪市桥头中心幼儿园参加我步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社会实践。
—年7月31日,这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满怀满怀希望地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征途。慈溪市桥头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从事非营利社会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包括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阶段的小朋友。目前已有十年办学经验。
幼儿园把我安排在了大三(2)班进行为期九天的假期锻炼,他们都是一些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胡老师是这个班级的授课老师,可是小朋友们却都亲切地叫***妈。这让我感到了这个苦岗位背后的一丝幸福,刹那,我觉得胡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最让人羡慕的;那些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第一天,我一方面通过听课初步了解胡老师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受课特点。胡老师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了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陶瓷学习心得 篇2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到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实践中去。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接轨做好准备。生产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它为我们顺利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更好服务做好了准备。
陶瓷生产工艺实习心得体会如下:
一、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九、烧窑。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十、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陶瓷学习心得 篇3
还是那句老话,解决为什么之前先解决是不是的问题;题主的困惑是感觉,这个感觉在多数时候是实情,但陶瓷包括了陶和瓷,瓷器确实很好洗,但陶器却未必。
瓷与陶不分家,除了成分上的一些区别外,瓷器比多数陶器还多了一层瓷釉——这绝对算得上是古典时期的黑科技,西方人把中国叫做瓷国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一技能点可以与四大发明并列。瓷釉其实和玻璃差不多,但中国人大概从汉代起就能够烧制出非常致密的瓷釉,这里说的致密是微观层面的,这在使用过程中的最大优势就是油水不浸;相比而言,陶器是多孔材料,即使很多陶器表面很光滑,但微观层面上还是多孔材料,多孔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吸附性,跟活性炭的原理一样,所以为什么熬老汤和泡茶都喜欢陶器,就是因为长期使用的陶器会吸附食物的香味。瓷器只要表面足够光滑,清洗起来当然是非常容易。现代的很多陶器其实和瓷器已经很接近了,孔径很小,清洗比较容易,但使用久了一般还是会看到汤渍,有些陶器也有陶釉,比如经常可以看到的酸菜坛子,增加了这个科技点之后,陶器就更好洗了。
金属也算致密材料,但它的光滑表面与瓷器显然是不能比的,倒不是说做不出来光滑效果,想想一些电梯里的不锈钢镜面;但是谁家买不锈钢锅或者碗也不是当镜子使,抛光工艺做到那么精细实在没必要;金属与瓷器相比,另一个劣势就是硬度上的短板——瓷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这俩货在自然界的结晶分别叫石英和刚玉,都是硬度接近金刚石的主,也就是说,除非拿着钻石筷子吃饭,否则一般的餐具真不能刮花瓷器,但是金属可没这能力,不锈钢餐具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被刮花,表面不那么光滑了,也就更容易沾上脏东西。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纯化学的.因素,那就是金属表面活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金属晶体是存在大量自由电子的,这个特性使得金属表面的原子处于较高的活性,不像共价晶体里的原子们一个个那么守身如玉,所以金属往往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因为其他物质的电子云可以很容易分享金属原子的d轨道——好吧,换人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很多物质可以与金属材料产生强烈的基情,so,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弯了容易,掰直了可费劲了,所以想洗干净当然要困难一些。
好了,开始说塑料了。塑料的种类很多,表面特性也是千差万别,所以还真不好笼统说。比如如果用的是特氟龙塑料,那么即使不用洗洁精,随便用纸也是能把油全部清干净的。什么,摸上去还是油油的?这还真是误会了,特氟龙也叫不粘锅,这货是人类现在量产的材料中表面能最低的一种,绝大多数液体在它表面都会形成液滴状态,很难做到平铺;由于我们人的感觉已经形成一种定势,就是如果表面有油的话,水就不会平铺,以致我们当手上有汗的时候去触碰这种低表面能的材料时,手上的触感反馈的信息都是——这玩意儿还没洗干净。而像聚丙烯和聚苯乙烯这些塑料,表面确实容易沾油,这是化学上一个很古老的原理,相似相溶。长期用这两种材料盛装油类,比如有色的辣椒油,可能会发现颜色很难再被洗掉,很简单的原因,油直接渗进去了。而另外两种餐具上会经常使用的塑料聚碳酸酯和仿瓷塑料,其实还算很好洗啦,跟玻璃和瓷器区别不算很大,可以体会一下。
呐,洗碗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能不能洗干净,是不能强求的。呐,你说洗不干净,那也不能全怪碗的事,也可能是洗涤剂的问题,或者是水的问题。呐,现在的洗洁精为了不伤手,都喜欢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起来总是油油的感觉,还有水也不一样,用井水和自来水感觉多少会有些区别,冷水和热水也不一样,表面活性剂对水的硬度和温度比较敏感,发生这种事呢,大家都不想的。呐,下次要不要一起试试其他的洗洁精什么的?
陶瓷学习心得 篇4
本学期我参加了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的学习,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我了解了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见识了许许多多优美的陶瓷作品,并且亲自体验了制作陶瓷的过程,而且收获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陶瓷作品。
学习陶瓷艺术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怎么制作陶瓷,并且认识到中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陶瓷艺术的学习中,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远古时代人们的智慧,到古代的陶瓷制作工艺以及陶瓷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我见识到了古代遗址中的精美陶器,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各朝各代的精美陶瓷以及陶瓷文化。并且,我了解了最原始的泥条盘筑的制陶方法,还亲身实践并且制作了一个陶制瓶子。
陶瓷艺术课带给了我许多的乐趣并且也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从陶瓷发展早期到全盛期我们从不同的陶瓷器上皆可以发现绘画和书法的身影。由此可见陶瓷文化与绘画、书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中国的陶瓷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陶瓷艺术欣赏课,学了这门课程我对中国陶瓷的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文化。
陶器的制作,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一项手工生产劳动,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国境内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陶器的制作,其起源甚至还可追溯到更远古的年代。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是和农业的发展有极密切联系的,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此外,没有陶器,肉类和谷物就不易成为熟食。
与此同时,陶器的出现促进人类进入金属时代,因为陶器除作烹煮食物的用具之外,还因它的耐火性能而被用来作为冶炼金属之用具。中国社会到了商代,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原始瓷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是陶瓷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为我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周时期的各种手工业生产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设立职位对各种手工业进行管理。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其烧制和使用的数量,约占同期陶瓷器总数的一半左右。同时,战国时期的建筑用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秦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瓷器在隋唐时代普遍用较高温度烧成,胎质更为致密。部分漆器、金属器及铜器的使用逐渐为瓷器所代替,瓷器生产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意。到了唐代,正式出现“窑”的专称,象征着产量的增长。由于隋朝历年短促,隋代的陶瓷工艺不曾表现出超越前代的建树,表明隋代在陶瓷史上开始了一个新时期的是北方的瓷业有了发展。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在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光耀灿烂。
我在了解了中国陶瓷的历史之后,对于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广泛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身制作陶瓷让我明白了制作陶瓷的不易,让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去对待,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陶瓷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交给了我知识,还提供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课上同学们气氛活跃,积极参与陶瓷制作,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以及互相之间的了解,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我们的人文素养,使得我们能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