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在近两个月的远程继续教育培训中,我认真地观看了各位教育专家和知名教师的讲座及精彩的案例评课后,我受益匪浅,深有体会,对我以后的教学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本次学习说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首先,通过观看讲座,觉得自己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对课标理念没有理解透彻,在贯彻中难免会有不当的地方。
比如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要从技能(听说读写)、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英语。但是我在教学中,重视技能、知识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但是忽视了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渗透,不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东西方文化的同。通过学习,使我能够把握新修订的《标准》的核心精神和核心内容,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修订的《标准》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深刻认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意义、思路和原则。了解修订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总结自己在过去的课程改革中的观念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分析,找到与新课程理念和要求的差距,分析原因和条件,决定以后重视学生情感态度雪球,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为学生更好的学英语用英语提供语言环境;为顺利实施英语教学活动和顺应学生发展找到方向和依据。
其次,通过观看特级教师的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讲座中学习到如何在教学中采取符合教学规律的`听、说教学策略和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听、说教学的效果,使它们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听力训练,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场景素材,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要求学生抓关键信息。另外,听力任务的设计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听力填空的设计突出目的,且空要设计的合理。由英语特级教师胡明所讲的《初中英语语境中词汇、语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这一讲座对我触动很大。不管是听说技能的提高还是语法词汇的学习运用,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很重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是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要重视实践,给学生提供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努力体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在情景中体现语法和功能,在情景中练习和运用语言,以任务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一切活动都是为完成任务服务,学生在特定情景中,在任务而非教师驱动中学习语言,在模拟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在用中学习,体现了为用而学的理念,最终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交际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台阶,学生在教师引领和帮助下,主动尝试、积极实践、逐步构建知识结构,最终在一个模拟情景中,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整个课堂在活跃而又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展开,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同时通过他人的肯定来感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最后,看了各位老师精彩讲课,他们的从从教经历对我触动很大。
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本,不断地研究知识,涉猎教育领域的不同方向,充实自己。要想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有激情,愿意学,乐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内外兼修。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让学生敬佩和爱慕,亲切大方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同样也少不了。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当了十多年班主任的我,从内心真正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繁重与心酸。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全班六十多人的精神领袖。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责任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一天,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习惯地把教室扫视了一圈后,笑了笑,说:“同学们老师要检查一下昨天布置的作业,看看谁把《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背给大家听好吗?”我每次都把学生分三个等级来检查作业,各个等级分别找几名学生背课文,每次抽查作业多数表现都很好,但这次很令我失望。我提问了上中等的学生竟然没背下来,但当我让班级学生都认为很差的学生马宏军站起来背时,多数同学的脸都显得很自然,也许会想成绩好的同学都没背下来,他能背下来吗?但让我和同学们都吃惊的是马宏军竟然背下来了,这时在我的带动下班级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我非常高兴。我从同学们的眼神和小声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这以后他学习更积极了。
刚上学时,我就感到马宏军是个“有嘴没手”的.孩子,课堂上夸夸其谈,课后作业邋邋遢遢,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也真正领教了他的作业铅笔描红笔画不到位,田字格写字歪歪斜斜,拼音格里的拼音更是“上天入地”,作业中错字连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字就能一下认出。此刻,我望了马宏军一眼,他正很得意的坐的很直。课间十分钟,我埋头赶批着作业,一路打钩,批到马宏军的作业时卡壳了,我叫同学把他“请”到我的身边站着面批,他的作业本上有两个错别字了,我用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一脸严肃地说:“千叮咛,万嘱托,不要写错别字!要仔细检查!”声音不高,分量却很重。说完,我抬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从他脸上找到悔过的表情。他没有说啥只是低下头,好像再说我以后一定好好写字。第二次作业他很出乎我的意料写的特别工整,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写上了一个“优”,还特意画上一张迟到的笑脸。此后,这样的“特批作业”多了起来,作业本上又多了许多丰富的内容: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一个个可爱的笑脸。
由于我的鼓励马宏军同学在每次测试都能达到及格,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指南》中涵盖了很多的内容,为了深入了《指南》要传达给我们老师的精神,利用假期时间,我认真的学习、理解了《指南》,以下就是我学习《指南》的心得体会。
一、对《指南》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指南》的内容,我首先认真学习了《指南》的概念。《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从概念中能看出《指南》和《纲要》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同在于《指南》中不仅有教师参与,还有家长的参与,这说明教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情,要需要家长一起配合。此外,"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更好的将"以幼儿为本"体现在《指南》中。
二、对实施《指南》的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只有明确了《指南》的原则,才能更好的贯彻《指南》的精神。《指南》的原则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三个原则都把都幼儿作为主体,在制定原则时更多的是考虑孩子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今后执行《指南》目标更加有目的性。其中原则说到: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这些告诉我们在教育幼儿时不仅要注重各领域之间的渗透,还要注重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个体差异性,让幼儿在自身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这里也将"以幼儿为本"更好的体现在其中。
三、对《指南》中的五大领域的目标制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㈠《指南》中对五大领域的目标划分得更加细致。
与《纲要》相同的是《指南》也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不同在于《指南》将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如健康领域分为身心状况和动作发展,语言领域分为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社会领域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领域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艺术领域分为感受欣赏和表现与创造。这样划分目标让老师更加清楚,每一个教育领域的重点,在实际活动中能让教师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
㈡《指南》中的年龄阶段目标更加的具体。
在《指南》中不仅有每个领域的总目标,而且还有年龄的阶段目标。《指南》将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分为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三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如:健康领域目标之一"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是总目标,阶段目标3~4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4~5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5~6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这些阶段目标让老师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应达到的水平,从而更好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如:科学领域目标之一"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是总目标,阶段目标为3~4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4~5岁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会用图画进行简单的记录。5~6岁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这些阶段目标为教师制定科学活动的目标提供了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适宜幼儿的科学活动的形式。因为这些阶段目标非常的具体,特别便于青年教师的实际操作。
㈢《指南》中有教育建议的体现。
与《纲要》相比,《指南》中每一条领域目标的后面还添加了教育建议。通过仔细的阅读、学习,我发现这些教育建议很好,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目标的达成的'策略,引导教师更好的去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如社会领域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教育建议为: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们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这些教育建议的每一条都有详细的分析,教给了老师一些具体的做法,对实际的教育工作很有帮助。再如:社会领域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这一目标看起来不太好操作,看到这一目标我的想法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表现自己,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与鼓励增进其自信心。而《指南》中这一条目标的教育建议是: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这些建议开阔了我的想法,给了我更多达成这一目标的策略和途径,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指南》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幼儿应达到的水平都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指南》的学习和理解让我更加明确每一个领域目标,以及一些达成目标的策略,对老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依照《指南》中的建议引导幼儿开展各种活动,在开展设计每一个活动时多看看《指南》中的建议,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更加自主、快乐的游戏和学习。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4
继续教育学习,使我收获很更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2、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化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3、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真正的学习是组内每一个人都能在相互启发,相互点拨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能与大家分享思维成果,分享学习成果的体验和收获。这就离不开我们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活动前的合理安排与适当的引导。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就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添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4、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教师多听取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总之,今年的继续教育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更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