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手机管理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中小学手机管理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中小学手机管理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保护学生视力,做好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教育工作,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
一、学校日常手机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管理细则:
1、学校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含IPAD、MP4、智能电话手表、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以下称手机)以及手机附属设备(充电器、充电宝、耳机等)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2、如果学生有急事需要联系家长,可以借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手机;如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其他教师电话,由教师代为转告。如有急事发生,教师会主动联系家长。
3、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校园使用手机,家长需要提前填写书面申请书,交班主任老师审核同意,报德育处备案,方可带手机进校。入校后第一时间将手机交至班主任处保管,需要使用的时候去班主任处领取,使用完毕后立即交班主任继续保管,并在放学后还给学生。
4、如发现学生在校期间,未经允许使用手机,班主任老师有权将学生手机收缴代管并及时告知家长;其他学校管理人员、任课老师、教职工发现学生使用手机,有权询问情况,并及时将情况通报给班主任。
5、学校大型活动或学生外出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综合实践活动等),经申请同意后学生方可允许携带使用手机,班主任在活动前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收回代为保管。
6、进入校园的智能电话手表,请家长按照在校时间,将电话手表设为禁用模式,可由学生自行保管。学生在上课期间,电话手表铃响,拨打、接听电话;用电话手表发、看短信息;玩电话手表(如听音乐等)均视为违纪。
7、学校教职工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要立即当场制止,进行批评教育,并视违规严重情况由班主任老师向学生手机管理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形成最终处理意见。
8、若学生违反规定携带手机入校而造成遗失,责任由学生本人承担。
三、保障措施:
1、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进行宣传《商河县韩庙镇明德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提高家长和学生的认识,指导家长监督学生在校外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强化自律自强和自己教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校外手机使用建议
A、使用时间:周一至周五,无特殊需要,不使用手机。周末或节假日期间,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不超过一小时。
B、使用内容:使用安全健康的APP项目,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确保上网内容的健康,不沉迷网游、不传播不真实和负能量的传闻、没有家长许可的情况下不进行网购或发送大现金的红包等。
“学生入校禁用手机”和“学生正确使用电话手表”,学校旨在通过此规定,防微杜渐,继续为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活学习氛围。让我们一起携手,助力孩子们,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中小学手机管理方案 篇2
为进一步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和保护视力引导工作,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3号)和省、市工作意见和要求,我校特制定《XX区成章初级中学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1、频繁使用手机,损害身心健康。现在不少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情绪变的烦躁不安,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
2、违反校规校纪,影响教学秩序。调查发现,学生一旦将手机带入学校,就会想法设法在教室偷偷使用,这样会严重影响听课质量。有的学生甚至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习题答案和作文范文,丧失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养成了依赖思想。
3、随意结交朋友,严重影响学业。手机的过度使用加速了学生社会化,占用有效学习时间,影响学生学业成长。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不仅在校内随意结交朋友,还联系社会不良青年,给学生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埋下严重安全隐患,增加教育管理难度。
4、炫耀攀比盛行,助长不良风气。手机档次高低助长学生间的攀比之风,影响校园风气。没有手机的学生更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长为之配备手机,给部分条件较差的家庭增添经济负担。
5、不良信息泛滥,不利健康成长。手机上网、微信聊天、网络游戏功能,以及不良网页等信息,让心智尚未成熟且无社会经验的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信息泥潭无法自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个别学生还会因此而学业成绩严重下降。
6、路上使用手机,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学生在上学、回家路上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不注意道路、行人及车辆,极易对自身及他人造成安全事故;因手机丢失而造成学生之间猜疑、影响同学之间关系等事件也会发生。
7、过度依赖手机,亲情疏远缺失。孩子过度依赖手机,陪伴家人、做力所能及家务等事情时间减少,加之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孩子,父母只能进行远程遥控管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家庭教育不到位,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亲情逐渐疏远缺失。
8、手机消费支出,加重家庭负担。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有的学生为了支付数额不低的手机通讯费用,将偷窃的手伸向身边的同学或者到处借贷等。
二、具体管理措施
1、学校将广泛宣传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和教育部关于学生手机管理的通知,使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就校园禁用手机达成共识。进行国旗下讲话,发放手机管理规定告家长书,各班召开“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主题班会等形式,师生共同学习教育部印发的'通知和学校的管理规定。
2、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含智能电话手表)。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班主任同意后方能带入校园,但禁止带入课堂。
3、手机进入校园后由学生设置为静音或关机模式,然后交班主任放到办公室统一保管,保管期间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坏,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进入校园的电子手表,请家长按照在校时间,将电子手表设为禁用模式。每天下午放学后,由学生到班主任处将手机签字领回,带回家中。若学生违反规定携带手机造成遗失,责任由学生本人承担。
4、学生在校期间确有与家长联系的必要,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在班主任的监督下,可使用学校教职员工手机利用课间时间完成通话。家长如需联系学生,可通过QQ、微信、拨打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电话等方式。
5、学校大型活动或学生外出活动(如运动会、外出社会实践活动等),班主任根据活动需要,可以安排个别班干部(或组长)带手机进校,用于拍摄一些活动照片,或在活动中保持与老师的联系。
6、在校因各类课程学习,需要使用手机,必须提前向任课老师提出申请,任课老师要及时向班主任及年级组长报备。
7、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强制学生、家长用手机完成打卡、签到等任务。
8、学生离校后确需上网查阅与学习有关资料等,经家长同意后可使用。使用期间家长需要严格监督(禁止如看视频、听音乐、看小说、玩游戏、上网聊天等),每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
9、如发现学生未经申请违规将手机带入校园的,按不同情况视其情节处以纪律处分,同时,责令学生写出书面检查,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至学期结束,放假前一周内通知家长到校领取,同时取消该生学期末的评先评优资格。
10、由年级组成立手机管理行动小组,利用早读、自习课时间不定时开展手机专项检查活动,年级组每周检查时间不得少于两次,检查结果交政教处按规定处理。
三、家庭使用手机建议
(一)时间管理
1、周一至周五,无特殊需要,不使用手机。
2、周末期间,单次使用手机不超过半小时,周末两天内:学生使用手机总计不超过2小时。
3、长假期间(指寒暑假等),单次使用手机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使用手机不超过1小时。
(二)内容管理
1、使用安全健康的App项目,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严格落实六“不”要求:
(1)不沉迷网络游戏;
(2)不浏览阅读不健康的网站及信息,不与陌生人进行聊天;
(3)不转发、传播不真实和负能量的谣言、传闻;
(4)不建立、不参加以“欺凌同伴或朋友”为目的的小群;
(5)不在没有家长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网购或发大现金的红包;
(6)不频繁更换手机,不攀比手机的品牌与型号。
中小学手机管理方案 篇3
一、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采用《龙山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中的量化办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参考率占20%、合格率占35%、优秀率占20%、平均分占25%。应参考学生人数=该班起始人数(一、三、五年级秋季应算成绩人数)-教育局认可的异动人数,实考人数为参加当次检测且有有效成绩的.学生人数。
二、乡内教学质量奖惩办法。
1、奖励金额及来源:从国拨生均经费中提取6000元资金作为奖励基金。
2、奖励对象:1——6年级语、数学科第一名的任教教师;6年级语、数学科第二名的任教教师;1——5年级语、数学科第二名且综合考核成绩达到该年级同学科第一名成绩的95%以上的任教教师。受奖教师人数:12+2+x。
3、奖励金额计算办法:第二名奖励金额占该年级同学科第一名的三分之二(意即:第一名得三份,第二名得二份)。第一名的奖励金额=6000÷(12+×2+×x),第二名的奖励金额=第一名的奖励金额×。乡内第一名在全县该年级同学科排名:在第一个四分之一的加奖100元,在第二个四分之一的加奖50元,在第三个四分之一的不加奖,在第四个四分之一的从乡内奖励中扣除150元,第二名按比例折算。
4、设提高奖:综合考核成绩占第一名的百分率与上期相比,以10%为单位,提高10%奖励50元,此项奖励封顶为100元。
5、处罚办法:凡任教学科综合考核成绩低于该年级同学科第一名综合考核成绩的60%的任课教师,罚款100元,后每低一分加罚10元。
三、毕业班奖励办法。
1、六年级享受县局奖励政策。先按各统考学科分值(如:语文100分,数学100分)和各学科在县内排名把奖金分到学科,再以任课教师的综合考核成绩按比例分配到人。由学区贴补执行县局奖励政策而出现的差额。
2、六年级未享受县局奖励,学区对在全县单科排名1——10名的任教教师实行奖励,第一名奖500元,第二名奖460元,第三名奖420元,依此类推。
四、所带学科未进行统测的教师,由学校组织考查考核,分等级实施工作效益奖罚。
中小学手机管理方案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区教育体育局关于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校园育人环境。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丰乐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三、细化管理措施
学校成立学生手机管理小组,明确分管领导,部门负责、手机保管员、班主任等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通过各年级办公室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提供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保障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督导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在手机上布置作业。原则上不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除相关部门规定的网络学习内容。学校对教师落实情况不定期或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加强教育引导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宣讲、校规校纪督促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自觉遵守规范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制度规定。对学生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等问题,针对学生实际,及时给予教育引导,帮助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一)规范日常管理
学生一般不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园(学生使用电话手表的,家长为孩子设置好使用时间),学生因特殊原因需要带手机进入校园,需由监护人到校填写学生情况说明与申请表,经学校批准后方可带入校园,但禁止带入课堂,带入校园后主动交予班主任保管。否则一经发现,学校将无条件没收,到学期末才能由家长领回。
(1)学校德育处不定期开展关于学生携带手机的检查活动,对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将统一保管手机并通报批评,并取消该生当年评优资格。同时,通知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手机进行有效管理。
(2)教师在收缴过程中学生出现不予配合的要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3)如果学生确有把手机带到学校,由班主任代为管理,待放学后要求学生带回家,并告知学生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能进入校园。
五、做好家校沟通
学校学校通过召开学生集会、家长会等方式将校园手机管理相关要求告知学生及家长,争取家长理解和配合,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六、强化督导检查
各班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将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