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学习体会

2025/05/01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师学习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师学习体会 篇1

有幸参加了今年的暑期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收获颇多,感触极深。

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作用,而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网络教研教学能力,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

叶圣陶说过,一堂课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地方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通过网络备课培训,使我认识到我们需要过得充实,心灵需要不断的给养来保持新鲜。网络教育就是一种学习的好方式,并且是一种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我一定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初中化学水平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学习体会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常言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立足本职,以身作则,脚踏实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自己成为一名让学生信服、让家长放心。自从教24年以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教师学习体会 篇2

这学期我阅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在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感受很深,这本书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为老教师提供各种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些建议和一些观点,对于我这个才工作10年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数学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我想,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精简和目的明确。一节课35-40分钟,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精又简。以六年级下册的《百分数应用题》为例,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来自学生的三个问题:

①学什么内容?

②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③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

作为教师把握了这三个核心问题,也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课堂内容就相当清爽、简洁。其实,教师若能抓住这三大问题,教学内容就一定能处理得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要简化。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有些教师的课堂设计使许多原来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有些教师为了"作秀",特意设计一些障碍与陷阱,搞到学生大半天摸不着头脑,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比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平均分饼,动手操作,了解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轻重得当,没有那种费尽心机联系生活只为理解某一概念的做法,收获甚好。

使用教学媒体要适当。起初,多媒体的使用很流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实践证明,过多使用多媒体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还会削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利用。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要以常规媒体为主,多媒体为补。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上不好课的思想,这是不合乎教育教学规范的。关键时候可以用用,比如:一些几何知识的教学,像圆的面积,把它等份成32份或64份时,这是我们实际较难操作的,用多媒体显示就比较好。其实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把握好学生,课堂教学照样可以很成功。

总之,我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成熟。

教师学习体会 篇3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我们常教学生的名言,而我们教师呢?常常只会埋头教书,当抬起头时,发现这个世界已变得让他难以辨认,自己学过的知识已不能适应孩子们的需求了。这时,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弥补其不足,使自己的内涵丰富,自信地走上讲台走向教改之路。

正如《生活在网络中还是网络在生活中》一文谈到的,教育就是要赋予孩子用自己的头脑评估哪一条信息更有用更可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可当真正接触新东西时,又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校本培训,应在苦练内功训练上再加一条,接受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不断学习的能力。我在一本书上还看到这样一段话: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人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这是新时代有学习能力的.象征。做新世纪的教师,那就必须具备以上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份责任和使命!努力去干吧,精彩的人生还期待自己努力去创造!

教师学习体会 篇4

教师往往被寄予了高过其能力的期望,家长期望教师给与孩子全面的教育,让孩子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而家长自己往往忽视了自身应尽的责任,把自己的那份担子强加了教师的肩上而不自觉;校长期望教师给与学生全面的指导,让学生考试考得好,在校期间不出安全事故,在校外活动时能够竞赛得奖,表演出彩,为校争光,并且还要不影响升学率。甚至校长对于教师还有更多的期望,希望教师不但是教学能手,而且是优秀班主任,还要专业发展,做教育教学科研专家,并且挥舞着教师的职称评定这个大棒来指引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为了分数的教育和为了儿童的教育之间的口水仗打了不是一天的了。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又能考上重点小学、中学和大学。每个教师都期望自己的学生在学校自由开心地成长,同时又能考出让同事羡慕的成绩。在大家都明白儿童应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愈来愈深刻明显的现实: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自然有它实际的道理,甚至是有超出人类理性思考和安排的理由。

这些对于教师的描述,引起我这个为教育工作十多年的普通教师的共鸣:教育界上层、媒体、公众、家长对于教育的强大功能的高度期盼,一方面是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兴趣教育;另一方面又是各种从不间断的时不时的统考、调研;还有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教材更新,学校逼着大家自己研发的各种校本课程……教师难啊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与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面临着生活的危机,有着过上幸福生活的种种期望和合理要求。这些都作为教师自己的问题,而被校长、家长们所集体性无意识地忽略了。

教师处于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中,该如何理清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这些种种的期望,而又能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呢?……

教师可以在其自己的生活世界和被学校所约束和控制的世界的夹缝中感悟这三个特征,教师在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之前,首先感受着自己过着一种复杂而尴尬的教育生活。如何超越教师的“中间人”的困境,走向积极的介入教育生活,化被动为主动,似乎并没有什么现成的答案。

教师工作的“无边界性”揭示了教师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告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宣告结束。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地扩张的性质,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教师的实践是‘千头万绪’的,惟有教室里的日历和时钟在划分教育教学工作的段落。……这种无边界性带来了教师的职域和责任的无限制的扩大,……也带来了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繁杂、教职专业的空洞化和职业认同的危机。”

在“教师”这一个简单而又多元的概念里面,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规范的话语,通过种种思维的刨析和辩驳,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师角色的复杂性和独特的职业特性,从而更好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职业位置和社会价值,意识到自我救赎和自我超越才是唯一地走出两难困境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