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2025/05/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六岁前儿童会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的把握住这些敏感期,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学习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

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小时候咬东西甚至“咬人”烦恼过,其实这是孩子正处在用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应当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尝的、干净的食物或牙胶、磨牙棒之类的物品来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假如限制过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咬皮肤就会成为替代,也就极有可能出现孩子咬人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幼儿敏感期如何进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我希望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提出正确的分析和建议,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2

父母书单里必备的一本,最早接触这本书是在刚刚工作时,那时的我匆匆看完,没有特别的感触。只是在看的时候觉得有趣,像一本解密的书。常常想到原来我小学时爱咬头发是因为迟到的口的敏感期啊!

如今换了一种身份来看感觉太不一样了。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能轻易的将自己孩子的某种行为对号入座了,看的也更仔细了,

“孙瑞雪”是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这本代表作《捕捉儿童敏感期》她开办了一所幼儿园,在里面践行蒙特梭利教学法“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并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以及家长使用蒙特梭利教学法后的.感悟,整理成了一本书。作者就用一个个真实巧妙的案例展现给我们看,全世界的孩子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会在特定的时段爱吃手、爱扔东西、爱涂鸦……将蒙台梭利的理念解释得淋漓尽致。无论你是否接受“敏感期”这一概念,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清晰的了解孩子行为与心理的生长规律。书中的许多案例都十分有趣,哪怕是不怎么看育儿书的人,都把它当成故事书看得津津有味。每一个案例后还有实用的解决方法介绍,让我们在欢乐之余又对孩子那些看似“调皮”的行为,多了一份理解与收获。我女儿(快快)经历了吃手、扔东西、执拗、秩序、追求完美、逻辑思维等敏感期,因为之前就读过这本书,书里告诉我那是孩子在用手探索这个世界。抱着这种理解,我并没有因此感到特别烦恼和不解,反而是更为耐心的去观察她的行为,并且用书里的办法一点点的去引导,感觉很好用。

大概从重新拾起这本书那段时期,快快(我女儿)进入了排序敏感期,她非常执着于排序,那段时间不管是吃的或者是三个遥控器又或者是几张纸她都要把它们排列好,每到快要摆好一排恐龙或者一排积木时如果这时突然其中的一只倒了,她会气急败坏的把其它的推倒然后又重新开始,就这样循环直到全部排好后给自己鼓掌,才算完成!我们常常不去打断她,但在她气急败坏时又会小声的说句,没关系!再来一次。

在最近一段时间,快快的审美有了要求,前天,她爸爸在给她一块山楂片之前掰了一小半后,她突然非常生气,叫爸爸吐出来,她甚至在地上打滚,把那块山楂片扔了出去,我批评了她和她爸爸但是在那半天她都久久不能平复,晚上当我看到书中92页时,突然发现原来她可能是进入审美的那一阶段了,她开始要求食物必须要完整了,这个时候是考验大人耐心的时候,如果理解了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尽可能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3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并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例作了详细的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清楚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顺利通过各个敏感期的关键所在,从而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而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读完书我发现,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4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XX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这也是我们每一名小蜗的老师要做到的。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家长提出的疑问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分析与指导,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5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编著的书,本书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就如书中所说:“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破译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内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一次在网上给单位买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好评如潮便给自己下了订单,买回来后从7月到9月一直搁置在书架上,直到顺利搬家完。10月用了四个周末的女儿上辅导班的时间阅读完。这是自己今年最认真阅读的一本书,每看完一个篇章就做了标注和写下关键词,以便提醒自己再次回看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再此也特别推荐给家有小宝贝的妈妈们。

本书有8个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过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从婴儿吃手、脚丫、玩具等用口来感知世界,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说明孩子从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间交换,在成人看来属于不等价,而在交换背后却藏着孩子的秘密和感觉,有着他们的喜悦;在秩序敏感期,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做事,如果大人破坏规则他们会要求不断的重新来,她也会要求大人或者小伙伴们按照自己摆放玩具的要求放好,这也是儿童的“直线式思维”,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对绘画和音乐有着天然的直觉,在这一时期,如果被家长们发现和抓住,为孩子提供艺术环境,那么就能很好的进行“潜力开发”。读完第一章,让读者对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读者对探索孩子有了兴趣,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分别从0—2岁、4—5岁、5—6岁和6岁以上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做说明,每个阶段通过孩子与家长、老师的故事进行阐明各个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呢?书中给出的定义是: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本书作者在介绍敏感期的时候,也给我们介绍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美好——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爱的环境,让孩子们保持天性自由发展。

读完敏感期,让我再次重新认识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比如:刚出生下来为什么总是爱吃手和脚丫子,很多次把脚丫子放入口中,被我制止逗她玩,而她还吃得津津有味;家里的玩具和书也是被她咬,总是担心她把细菌或者不能吃的物品吃进去掐住;不喜欢照顾她的奶奶穿黑色的衣服,奶奶穿了黑色的衣服她就哭,就让奶奶脱;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让别人动她的玩具,如果玩了玩具必须是放在她的地方,放错了她就大哭,让人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太自私了;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女孩经常踩着我的高跟鞋,拿着我的化妆品给自己涂涂抹抹——很多的为什么,也让我在这本书找到了答案。读完此书,让我们认真的面对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陪伴她成长。

每个敏感期的到来都是短暂的,也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它,在12岁之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也是可以弥补的。作者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勇敢、坚定、乐观、充满自信,拥有这样一个孩子,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