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蝉》有感

2025/05/0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蝉》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蝉》有感 篇1

《狐狸与蝉》的主人公是一只聪明机灵的小狐狸和一只善于观察的小蝉。

《狐狸与蝉》主要讲了一天一只小狐狸十分地饥饿,当它看到一只蝉在树上无忧无虑地“唱歌”,狐狸便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狐狸走上前去,笑眯眯地说:“您的歌唱得真好听!”蝉看了看狐狸,心里想道: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狐狸见没有不当,又笑眯眯地说:“您的歌唱得真悦耳,您能下来再唱给我听一听吗?”蝉想考验考验狐狸,就用脚踢下了一片树叶,狐狸扑了上去。蝉见了,大笑道:“自从我看了你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我就对你有了戒心。”狐狸见自已被识破了,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在生活中,我也发生过类似这种事。愚人节时,学校门口的小贩卖一种假的口香糖。这一天,我有一个“死党”递给我一片口香糖,我当时不假思索的接过来,结果就在接的时候,突然感到手一阵麻,我立刻松了手,他一阵奸笑,我才知道这是假的口香糖。

第二节课下,我的另一位同学也要给我口香糖,我看了看,像真的一样,可又想: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他为什么给我口香糖?无功不受禄。我还是不要吧!果然不出我所料,还真是假的。

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先要通过大脑思考、善于观察,要不然就会讨小便宜,吃大亏的呀!

读《蝉》有感 篇2

今天,我读完了《蝉·歌唱家背后的心酸》这一篇文章,心里有很多的感触。

说到蝉,很多人都会想到《蝉和蚂蚁》这个寓言故事,这个寓言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冬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蚂蚁们为了储存过冬的食物而不停得忙碌着,蝉却在整个夏天都在快乐的唱歌,还嘲笑蚂蚁们不懂得享受生活。当寒冷的冬季到来的时候,没有储存一丁点粮食过冬的蝉又冷又饿,向蚂蚁乞讨食物,受尽蚂蚁的嘲讽。

如果你听了这个寓言,肯定会认为蝉是一个大懒虫,这就大大冤枉蝉了。蝉的寿命只有五、六个星期,是不可能度过冬季的,而且蝉只会喝不会吃东西,储存食物对它来说一点价值都没有。只要我们知道了蝉的生活习性,就可以知道蝉不仅不会乞讨,还有一付喜欢帮助别人的热心肠哩。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的小虫子渴的要命,但是蝉一点儿也不怕,蝉会找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用长在胸前的嘴——一个非常精巧而尖利如锥子的吸管刺穿树皮,就可以吸到汁液了。

在大自然里,总是有很多的强盗喜欢不劳而获,那些找不到水喝的饥渴难耐的黄蜂、苍蝇、玫瑰花的金龟子都喜欢来到蝉的身边,舔食那些大树的汁液,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蚂蚁。

蚂蚁虽然个子小,却一点也不客气,拼命地挤走其他的昆虫,有一些蚂蚁还直接从蝉的身体上爬过。好心的蝉从不和蚂蚁计较,可是蝉的谦让反助长了蚂蚁野蛮行径,有的蚂蚁爬到蝉的背上,抓住蝉的吸管往外拔,蝉被无理的小蚂蚁闹腾的心烦气燥,拍拍翅膀飞走了。

从这篇文章看来,原来向别人乞讨食物的原来是寓言故事中勤勤恳恳的小蚂蚁啊!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冤枉了蝉。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终于为蝉平反了;也说明了平时生活中,看任何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啊!

读《蝉》有感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没上这课之前,我对蝉的印象不是很好,这事源于一个故事,相信你们也知道。

知了整个夏天都在唱歌,到冬天时他们没粮食了,就向他们的邻居蚂蚁乞讨,说:“好朋友啊,你就个我点粮食吧。”蚂蚁是没好气地说:“你夏天怎么就不知道准备点粮食?”知了理直气壮的说:“我这个夏天可忙了,整天都在唱歌。”蚂蚁接着说:“那你就接着去唱歌跳舞吧。”说完就把门关上了。你说这样一个好吃懒做的人,谁会喜欢啊?

学完这篇课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读这篇课文的《小学生课文同步扩展阅读》,说让我们了解一些关于蝉的知识。刚开始啊,我没打算做这项作业,但是想想:万一老师明天提问怎么办?到时候站起来一问三不知多丢脸啊。于是我就大概看了一下,你还别说,这不看还好,看完我都觉得惭愧啊,我居然错怪了蝉。

蝉并其实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振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我不是说哀恳吗?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哎呀!错怪蝉了。真后悔没早点读这篇文章。

读《蝉》有感 篇4

今天学习了一篇课文——《蝉》,也想到了点东西。

这篇课文牵扯到一个“生命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以为:生命长短不是由自己决定的,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把自己能做的做好便可,这便能死得其所,死而瞑目,有何不值得呢?

蝉也是如此罢,一夏天便死去,正是这样,不留什么遗憾,这样的生命是可贵的,是值得尊敬的。

我于是想到:能安心死去,不在这世上留什么遗憾,难道不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吗?又有什么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大多人不都是死不瞑目,多多少少有些惦念吗?所以,蝉不光是伟大的,还是幸福的,单纯的。它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但它可以毫无顾虑的死去。这般拿得起放得下的,恐怕只有佛吧!佛家讲“坐化”,死的时候静静的,无人知晓。这才是真的大智慧——来时两袖清风,去时一缕青烟。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写道:“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大概就是生命的真谛吧。

蝉便是这样,即使无人知晓,也要让生命有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应学习的,我们更应该明白:我们是为自己活的,不要管别人怎样,即使没人关注,我们也要发挥自己的价值。还有,只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在生命结束之时没什么遗憾。

现在已是冬日,脚踩大地,再过半年,蝉就会又从土里钻出来,想到这儿,耳边仿佛充满了蝉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