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2025/05/08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1

看了这本书两个想法。

首先,虽然是说的普遍全球的男女平等问题,但这里暴露的更多的是韩国自身的问题。加上最近爆发出来的崔雪莉问题,这个被财阀垄断的资本国度本身阶级流动就相对固定,思想的封闭更是循环在各个阶层,女性的奴性根深蒂固,虽然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有所反抗,但仍旧止步不前难以改变。女性的出路和价值被更多指向了娱乐圈,指向了“饥饿游戏”里的潜规则(与文本无关不多说),指向了家庭内部自我身份的确立,指向了相夫教子的偏安姿态。(韩国近几年给人感觉真的快完了)

然后是对这本书提到的'几个时间段的不平等事件。幼时的男女顺序问题,求学的工作导向问题,工作期间的孕期问题,生育后的家庭分工问题……这大概是每个女生都会经历的问题吧,着实难以解决。但我感觉韩国那边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更多是在于①财阀垄断背景下的家族继承传统影响全国范围的家庭内部思维②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让男性身份再次突出③男性的理所当然④女性对女性的谴责压迫……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男女无法真正平等。因为当你提及到“追求”男女平等,这世界便已经不平等了。真正的平等应该是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实践,而不是嘶声力竭却无法改变的痛苦追寻。(当然我们是需要把平等吼出来,那种“If its not me who?If its not now when?”的坚定绝对不能退缩)

读书少的幼稚想法,轻喷。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2

韩国的社会问题,客观来说像是比中国更加严峻,但这不代表中国文化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如此包容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在发声。

我家里两个女儿,我和我妹妹。对重男轻女的第一认识是我的奶奶在我小的时候不愿意照顾我,她要照顾我爸爸哥哥的儿子。愿意给爸爸哥哥的儿子买糖,而我的糖是之后妈妈知道后留钱给奶奶才开始有。好在生活在观念日益改变的'江浙沿海地区,家长的想法也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

再次意识到性别问题的时候是大学,武汉。一个班级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但居多来自湖北省各个市。4年的大学生涯,年年投票选出来的班长都是男性。不是那种巧合性。像是对性别的约定俗成。

对于职场要是在20xx新年伊始之前,我可能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性别困惑。一毕业选择了上海,是那种能力说话的地方,女性在职场风生水起。20xx年年底,考虑结婚的问题回家发展,开始投简历、面试。而面试官一定会聊到的话题,不管是直接还是侧面,结婚后多久要孩子的问题。说白一点,如果近期要孩子我们不要你。

所以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最后,无关本文,因为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用文中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因为要是没把想讲的话说出口,之后一定会有说不完的委屈和愤恨。

下次记得讲出来,亲爱的。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3

有时候打动人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生活细节。感觉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却个个说到心里,因为和我们的生活太贴近了。

我的家庭以前也是很重男轻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我这个三女儿,还好我生长在黑龙江,一个外来文化逐渐成为主流,在我们这里,没有祖辈给压力,没有所谓老规矩怎么样,父母辈按照自己的喜好养孩子,所以现在满大街都是姥姥姥爷在看孩子,因为没有那个观念一定要爷爷奶奶看孩子。所以对应的,女儿也是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生活的非常幸福,自由。而且爸爸妈妈在我依然是女儿,以及计划生育的.压力下,不再奢求儿子,于是我这个老幺就成了香饽饽,现在爸爸妈妈,姐姐们还把我当孩子一样宠。

可是金智英没有我的幸运,他们国家的大环境,父辈的传统观念,以及他们骨子里的妥协,一起早就了她的悲剧。至于要怎么改变,这个说不好,因为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推翻,只能自己不要太纠结这个,心里放过自己和别人,也就没有那么辛苦。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 篇4

这样的金智英在中国也是到处可见,与我国的传统相似,家务、育儿也是在多数家庭中是由女性承担,女性更加细致、温柔的性格在这些工作中具有优势,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是习惯,大家也没有觉得不对。韩国显然对女性特别不友好,文中的几个关于女性的职场数据都证实这个事实。

所幸我出生在中国,而不是韩国,虽然今后可能也会有育儿与职场的困扰,但是我国显然对女性更加友好的多,比如与男职工享有相对平等的就业机会,同样的休假权利,还有产假、婴儿喂养室等。而且即使重返职场依然能找到工作。

父母帮忙照顾或者请保姆也都相对容易一些。而且祖国越来越强大,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充满了希望。感恩~

同时希望男同胞看到这本书时能多想想自己的父母及妻子女儿,体谅她们的'辛苦。一个家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需要共同参与,否则就如网上说的:钱我会赚,灯泡我会换,饭我会做,衣服我会洗,地我会拖,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车我会开,出去我也会玩。有了老公还要给他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还要照顾他家人!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