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骆驼祥子读后感

2025/05/08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骆驼祥子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1

老舍的《骆驼祥子》我读的次数不多,但是感触很多,在老舍简朴的笔触下,我仿佛置身于旧北京三十年代的黑暗生活。

祥子是一位乡下来的小伙子,他流了三年的汗水,终于拼到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从此,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他梦想着:自己所赚的钱以后都属于自己,然后买第二辆、第三辆接着当上老板。可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当时,人民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兵横行霸道抢了祥子的车,他只好再买一辆二手车,却又被孙侦探骗走。接着祥子的妻子难产而死,他所爱的小福子受不了欺辱而自杀。这一切的一切,纵使祥子心中的希望之花一次又一次地被熄灭。他崩溃了,他不再工作了,他无恶不作,如行尸走肉的败类,淹没在黑暗中。

祥子原本是位多么优秀的车夫啊!在暴风雨之中依旧拉车;病了就咬牙坚持;累了歇会儿,再拉车。他有过梦想,可残酷的.社会让他从天堂摔向地狱,背负着绝望与无奈,摔得粉身碎骨。

社会不会因你的理想而变化,你的努力也许是白费的,生命便是如此,就像你走进黑洞,无论怎么挣扎,被吞没的未来终究回不来。

这是一本悲剧的书,却又反映了在社会的黑暗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有光明前途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2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3

大漠孤烟很直很直,犹如一个大大的耸插苍穹的感叹号,叙说着无言的沧桑。长河落日好圆好圆,苍凉和悲壮一览无遗地泻在茫茫戈壁上。驼队,总也络绎不绝,负重跋涉在漠漠沙原上,不甘寂寞的驼铃在夕阳下,叮叮当当……

生逢末世,清朝在内忧外患的夹攻下已成残灯末庙,气息奄奄的老舍先生是以平民而跻身文坛为数不多的文学佼佼者。可见《骆驼祥子》浓郁的古都风情,市井气息在老舍先生的妙笔生花下使京腔京韵的《骆驼祥子》散发出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在文学上何等显赫,让中国文学真正拥有了劳动者的穷苦世俗社会风情的“谭叫天唱《定军山》”。

车夫的圈子,大杂院的生活,随同祥子的命运走向绝望,走向暗淡。祥子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也带着自己一份勤劳和坚忍走向了我们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祥子认准了“拉车”一行,凭着他的坚毅和率性,终于成为了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坚韧不拔、恒心和毅力不正是做人处事之道?可歌可泣的故事,当时社会环境是军阀混战,容不得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了三匹骆驼。但是风雨吓不倒祥子,他倔强地反抗着命运,克己地拉车重新白手起家。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正如俗语所言,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那么平坦的,千辛万苦得来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圆车梦再次成为泡影。为了追求自己一直向往的理想,他再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车子,但这一次是以和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加之又失去他喜爱的小福子,连遭生活打击的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它不再像从前那样以拉车为豪,它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4

今年暑假老师让我们读了三本名著,其中《骆驼祥子》里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他有一个理想:就是能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韧省吃俭用,最终有了第一辆洋车。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们抢走了。但祥子并没有灰心,靠着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是太倒霉了,辛辛苦苦攒的钱又被侦探抢走了。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没有办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于是他便开始了游戏生活,整天吃喝嫖赌,样样都干,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城市里的一个垃圾。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个大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韧,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变成了社会里的垃圾。以前的祥子善良、正直、淳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周围的人都是干了一件事还在想着干另外一件事,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没有任何怨言,他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奋斗,目的.就是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的去追求,追求成功和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那个悲惨的结局。

所以,当我们看到结尾时,就请去祥子的内心深处想一想,是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

真的希望在这个世界里能够多出现一些绝望前的“祥子”,不要再出现堕落后的“祥子”。《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5

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市民的生活为背景,以黄包车司机祥子坎坷悲惨的一生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展现了一幅真实的旧中国画卷,生活氛围浓郁,民族风格鲜明,具有地方特色。好胜心强的祥子,希望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娶了刘四的女儿虎妞。不久虎妞难产而死。拉切二哈得隆的女儿小福子对祥子有感情,但因为贫穷,她无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祥子来到小福子身边时,小福子已经死了。争强好胜的祥子最终被食人社会吞噬。

我仿佛看到了天桥、鼓楼、白塔,那是牌坊、街巷、车库、画厅、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这里没有田园般的幸福。相反,祥子的大脚马不停蹄地穿过大街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到处都是他艰难的身影。士兵的鞭子,杨老师的剥削,师傅的责骂,孙侦探的抢劫,洋医生的冷漠,这才是真正的地狱!最后虎妞惨死,小福子上吊,老马头死在街上,祥子终于落魄,渐渐消失在一个城门洞里……这就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底层劳动群众的'生活。这种生动的描写让我认识到人力车夫不可逾越的悲剧命运,让我深刻理解“地狱是什么样的”。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对祥子周围人物和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貌,军阀、特务、车房老板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编织的统治网对祥子压迫被压迫关系的畸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