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昆虫记》的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
来自苏宁易购网友:刚一翻开书,看到序言的标题“享受生命的细节之美”,就让我很触动。突然间就想起小时候一个人蹲在树下玩蚂蚁的情景,挖蚂蚁洞、看蚂蚁搬食物、给它们制造障碍,一天活着一下午的时光就那么过去,很快乐的。已经记不起上一次观察或看到昆虫是什么时候了,生活在城市里面,好像昆虫、大自然就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最近在看哈佛关于幸福的公开课,也时常问思考自己的幸福是什么?也明白生活的幸福不在赚钱、不在名利,而是在于家庭、朋友,但是回到家中,吃饭、聊天、干家务活、睡觉,一切机械的日复一日,我发现不了那些文章中告诉的幸福。直到看到这本《昆虫记》。以前一直把它看做是一本给孩子的科普书,现在才发现原来里面蕴藏了这么多的东西。法布尔花了大半生的经历去观察、研究昆虫,人们喜欢形容他是“艰苦卓绝”,但是在这大半生的时间里,他何尝不是幸福的。他安静的观察、慢慢的记录、细细的分析,时光就在法布尔的专注中满了下来,他观察到的不仅是昆虫的每一个细节,更是自己生命的细节。一个人能够这么清晰地感受到生命循环的细节是多么令人嫉妒的事情。我们每天要做很多事情,一年过完,我们对自己生命的评价不外是累、无聊、失望,关于自己都回忆不起一个能让自己感动的细节;一生过完,我们对生命的评价难道还要是累、无聊、失望么,这样的人生多么的可悲。看完《昆虫记》让我有一种久违的真实感,看着那些昆虫的一举一动,感觉自己也把握住了自己生命的细节,格外的充实、满足。生活在我的眼里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多了很多东西让我感觉是那么的有趣、丰富,值得我细细的品味……
昆虫记:高明的杀手的读后感,来自新华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女儿上小学了,学校的老师推荐《昆虫记》,于是在当当给她买了一套图画的《昆虫记》,女儿看的很起劲,兴奋地拉着我让我看里面的天牛,惊奇地告诉我天牛长的是这样的,听到女儿的这句话,我才突然地想起自己小时候放养天牛、捉蜻蜓、扑蝴蝶,而女儿在我们的管教下,竟然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事儿。别说女儿,自己也记不清上一次看到天牛、蜻蜓是什么时候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昆虫就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在当当上看到这套书就买下来了,不是给孩子而是给自己的。以前总觉的那些捉蜻蜓、扑蝴蝶的游戏多么幼稚,现在才发现原来是这么的可贵。这两天每天都在看这套书,睡觉前读一点,看着里面的图,感觉就像回到童年时代。昆虫的世界很简单,一点一点的读下去让我自己的心也变得平静和单纯。自从每天睡前坚持读《昆虫记》开始,睡眠的质量倒是提高了很多,白天很多的心烦事儿,在读读昆虫的故事后都能够让我暂时放在一边,最近也很少失眠,确实让我也很意外……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2
我假期里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很好看。
世界上第一本《昆虫记》出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那是一本集自然科学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昆虫百科全书。当时的《昆虫记》全书共十卷,长达二三百万字。在《昆虫记》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特征和日常生活习性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这本书一出版就立即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着,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被人们冠以“昆虫的史诗”之美称,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界的荷马”、“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等桂冠,并因此书于19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我最欣赏的故事是《萤火虫》,这个故事是描述萤火虫的特征与生活习惯,写的细致深动,还多处应用了比喻,拟人等等手法。
《昆虫记》是由人类杰出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平凡子名——昆虫,共同谱写的。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3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着名的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的第一个特点是从自己的观察、实践出发,体现了昆虫研究的科学性。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涵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对这些器官在昆虫的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却很少思考;昆虫生命的重要特征本能与习性等,登不了昆虫学的大雅之堂。法布尔却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虫人”,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探求生命的本质。
《昆虫记》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言生动,体现了很高的文学性。《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及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记下来,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化手法,使昆虫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
《昆虫记》的三个特点是从昆虫思考人类,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法布尔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虫、悟虫,以虫性反观人性。他笔下的昆虫世界其实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在法布尔看来,一切自相残杀的行为都是有违人类道德的,昆虫世界如此,人类如此,人类对昆虫更是如此。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违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然法则的事。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4
今天,我又从书柜里拿出《昆虫记》这本老书,拿出来叙叙旧情。没想到的是,还真看上瘾来了。下面,就让我给大家简介一下吧!
你们知道古埃及人第一次见了蜣螂是怎么样的吗?下面,就由一位专家来为你们来讲一讲。其实,我的每句话都很专业,你们一定要认真听哟!
古埃及人第一次见到蜣螂的时候,很吃惊地说:“哎呀!这是什么东西呀?”每个人都非常吃惊。不瞒您笑话,我长这么大,见过蜣螂只是一小次而已,还是从书上看的。
好了,最后,我还希望家长让孩子看这本书,让您和孩子了解许多您和孩子不认识的昆虫,从书上了解它们,与它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