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活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端午节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端午节活动方案 篇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的体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此次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创建和谐校园为指导思想。
弘扬民族文化,共度和谐端午。
组长:姚自瑞
副组长:李林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一)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通过活动,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一)上好一节班会课
各班在6月7日组织学生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通过活泼、多样、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的精神。分管各年级的.学校领导随机听课。各班主任于6月10日前将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上交到政教处。
(二)制作一份手抄报
三至六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过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资料,每个学生制作一份手抄报。各班在6月9日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展评,各班评选出3份优质手抄报于6月10日前上交少先大队。
(三)体验一项端午风俗
倡导学生进行体验端午风俗活动(学做粽子或卷糕、缝制香包、插杨柳等),各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动员、指导工作,在体验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教育中,要注重对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传统中华文化教育。
(四)出好一期宣传专栏
由少先大队负责出好宣传专栏,利用宣传橱窗向学生宣传“走进端午民俗”的卫生健康知识,从科学的角度介绍悬白艾、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等端午传统,促进学生“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端午节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端午节期间各地的各种风俗习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中国的起源、形成、不同的民间庆祝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体验其意义;体会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一员,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核心,真正了解节日和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年轻人增强科学的节日文化观念,弘扬创新的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
二、活动的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由来和习俗。
2.通过了解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和习惯,唤起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实现家庭幸福和生活甜蜜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和使用数据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时间:
端午节前两天
四.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成4组,收集世界各地端午节的节日、习俗和习惯,以及端午节的相关数据。
动词(verb的缩写)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收集端午节的.名称、起源、传说和故事等。
第二,调查拜访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第三,端午节故事演讲。
第二阶段:以班会的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况导入
深情吟诵端午节诗词
第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心得
第一个主题:谈谈端午节
1.端午节的起源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禺说;从夏至节三代开始;避邪月邪日论,吴越民族图腾祭祀论,等等。上述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来源。根据学者闻一多和考古专家考证的《端午考与端午历史教育》中所列的100多部古籍,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吴越人举行的图腾节,比屈原更早。但是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诗篇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人们“珍惜和哀悼,世界谈论它的话语,并传递它”因此,纪念屈原的理论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赛龙舟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2.端午节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3.你对端午节诗歌了解多少
第二个主题:端午节实践活动
粽子,香包
1.感受粽子的甜,香包的美。
2.学会用折纸做彩色粽子。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4.特别设计精致的粽子。团队成员每年都是怎么过端午节的?(队员们讲了各种庆祝端午节的民间活动)
导出——赛龙舟,端午节吃粽子。
5.举办粽子盛宴
老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前几年和谁一起吃饭?
老师:是你买的粽子,还是别人送的?谁发的?(是买来送去的;妈妈给奶奶,有小姨给奶奶……)
老师:为什么要送粽子?
A.如果老师给队员发粽子和祝福;粽子应该扔进海里,因为你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别忘了给自己扔一个粽子!端午节快乐!
B.组员互相送蝎子;
c、鼓励那些不愿意把粽子送给同学的人,把自己的爱和祝福送给队员。
吃粽子(大家一起吃粽子,体验班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听辅导员讲故事)
老师:端午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第三,讨论端午节活动方案
1.端午节快到了。你有什么想法吗?说说今年端午节怎么过?
2.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
第四,小爽
团队成员对端午节了解了很多,为今年的端午节想出了很多好主意。虽然每个人都用各种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最美好的、传统的愿望,那就是:粽子香,香厨;哀夜香,香而人满;大门插桃枝,出门看麦黄;这里端阳,那里端阳,哪里端阳都是吉祥的。祝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老师觉得好开心!最后,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第三阶段:扩张和延伸。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了端午节的名称、起源和节日习俗,并欣赏和背诵了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我们将来会做进一步的研究。未来的研究想研究什么?
(分为4个活动组)
1.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端午节的传说和故事。
3.关于端午节的诗。
4.端午节的食物。
不及物动词实施战略
这项活动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动准备,收集端午节的名称、由来和传说故事;调查拜访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活动节目,端午节故事讲座等。
端午节活动方案 篇3
一、活动时间
20xx年6月5日下午3点整
二、活动地点
XX酒店
三、参与人员
XX银行全体员工
四、游戏规则
将XX银行全体员工分为四组,每组人数基本相等,拿到A的为该组组长,站到对尾,负责游戏最后猜词语,其他组员顺序由组内自行商议决定(商议时间不超过2分钟),若其中有不能参加的则该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猜词顺序按照牌黑桃、红桃、梅花、方片的顺序进行,游戏期间由XXX负责对每一组进行计时。当对内所有队员都完成形体传递词语后,由组长进行猜词,当组长猜对词语(意思相同即可)或确定放弃时停止计时。
1、表演的人员不许用声音及口型
2、表演完的本队人员可以看但是不许用任何方式交流
3、等候的队员不许偷看
4、不许使用道具
5、场下观看的人员无论是表演过的还是没表演的,只能乐别的不能做
6、违反此规则的全队给一次提醒机会
7、给一分钟准备
五、游戏方式
每一组排成一排,面向背后站立,做表演的两们同事转过身,向前走两步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回归队伍,表演时采用1和2、2和3、3和4的方式进行,依此类推,直到游戏做完为止,每一组10分钟。
六、获胜条件
当猜词成功时,使用时间最少者为获胜队;
当所有参赛组均未猜对词语时,则使用时间最短者为获胜。
七、违规判定
1、两位表演者之间不可说话,不可对口型,只允许使用形表演;
2、在表演人员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队内其他人员不可以回头,
在表演结束后将身体转向相反方面,不可再次参加与到表演中;
3、如若出现上述情况,视为犯规。
八、惩罚
违规者将被更换词语,重新开始,不停止计时,为了对违规队的惩罚,词语的难度将有所增加。
九、奖励
粽子分为多种不同的馅儿,获胜组的组员将有权利进行选择自己喜爱的口味,剩余组将由派发的方式进行。
十、注意事项
1、装备照相机及摄像机---XXX
2、购买粽子及带蒸锅----XXX/XXX
3、准备两幅牌并发给大家---XXX
4、制作分组队员名单---XXX
5、计时工作---XXX
6、现场拍照及摄像----XXX/XXX/XXX
7、游戏过程中进行粽子的加热----XXX
8、准备若干与端午相关的语句
端午节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包粽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地进行表演。
2、能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
2、幼儿观察过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过程。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激发创编兴趣。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指导语:
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你想干什么?
(2)随着音乐自由地表现包粽子的.过程。
★指导语:
这段音乐表现了包粽子的过程,怎么包呢?
我们听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2、迁移包粽子经验,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
★指导语:
包粽子要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用什么动作表现洗叶?
用什么动作表现装米?
3、尝试随音乐合拍地表演包粽子。
(1)听音乐自由匹配动作。
(2)交流随音乐表演时的经验与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动作。)
(3)听音乐,完整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