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 篇1
目标:
通过观察、摆放感知物体的远近关系,并能尝试用水粉表现阳光下的树林,初步积累写生经验。
重点:
表现阳光下的树林
难点:
理解近的物体清晰,远的.物体模糊,能初步表现。
准备:
1、各种树模板(清晰和模糊两种)
2、深绿、浅绿、黄色、橘黄、咖啡、黑色皱纸碎片
过程:
一、观察:感知各种树,初步感知物体远近关系。
师:你们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二、摆放:理解远近关系。
1、实物摆放BR P/P(1)师:这里有许多树,请你们来摆摆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为什么?
(2)幼儿分组摆放。
(3)师总结:近的树叶子清晰放在前面,远的树模糊放在后面。
2、皱纸表现树
(1)师:树有哪些颜色?(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皱纸。)这么多颜色呀,那么我们先用皱纸来试试看,做一幅阳光下的树林。
(2)师生共同撒皱纸。边撒边小结:近的树颜色对比强烈、笔触小,远的树颜色相近、笔触大。
三、自由创作
师:你想画哪些树?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还有些什么?这些树可以用什么笔触来画?
四、欣赏交流
师:谁的树林最美?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正确的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
2、幼儿初步掌握中锋、侧锋的运笔法,并尝试表现出浓、淡墨变化;
3、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范画:螃蟹。
2、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笔洗、垫纸、吸水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打一动物)谜底:螃蟹
二、展开
1、出示范画,引发幼儿作画兴趣。
(1)提问:“这是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螃蟹”,说出螃蟹的主要特征;
(3)教师用正确的.词汇小结螃蟹特征。
(4)提问:“这叫什么画?”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2、教师示范螃蟹的画法
(1)教师演示身体的画法——淡墨侧锋画身体;
提问:“老师是如何用笔的?”引导幼儿观察侧锋的运笔法。
(2)教师演示螃蟹“螯”的画法——浓墨中锋画螯;
--画螯时和画身体用笔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中锋的运笔法。
--画身体的墨色和画螯的墨色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对比后,感受浓、淡墨的变化美。
(3)请幼儿画出螃蟹的腿和眼睛,教师重点点评执笔。
(4)教师小结螃蟹的基本画法。
(5)启发幼儿说出可以添画的景物。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注意指导幼儿执笔及运笔方式;
(2)启发幼儿添画相关事物;
(3)提醒幼儿注意画面、衣物的清洁,养成良好作画习惯。
4、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1)请画好的幼儿将画贴在板面上,相互欣赏;
(2)请个别幼儿说说小螃蟹(作品中)在做什么?教师点评;
(3)教师粘贴“快乐的小螃蟹”字样,构成一幅完整的展览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作品的着色特点,感受作品的色彩美。
2.尝试运用点彩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活动准备:
素描纸、水粉笔(小号)、水粉色、调色盘、洗笔桶;彩砂纸纸、油画笔。
预设提问:
1.画家在这幅作品中花了什么?
2.话中的物体是怎样画出来的?
3.这幅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有没有轮廓线的情况下分辨出画面表达的内容。
师: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哪些内容?
师:你觉得这是一幅表现什么的画?
师:这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落日的风景》。
(2)引导幼儿感知作品创作的技法。
引导重点:观察作品的笔触和组合排列规律,感受点彩画的绘画风格。
师: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师:这幅画远看和近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近看全是用点组成的,没有线条和大的色块,远看可以见到完整、具体的形象,这样的画就叫做点彩画。
师:点彩画和平时混合颜色画的画效果有什么不同?谁的色彩更强烈、更醒目?
师:这些彩色的点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太阳、数、土地等内容各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3)讨论。
师:画面中运用最多的是哪种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画中的“树”是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的?太阳呢?草地呢?
师:画家为什么不像我们用一种颜色来画?
师:多种颜色一起使用来画一个物体,可以使这个物体色彩更加丰富;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色调来表达,可以使画面中的内容更清楚和富有变化。
2.创作。
(1)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点彩的绘画方式。
师:点彩画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画法,你也学着用点彩的方法画一种富于你自己的画吧。
询问个别幼儿,帮助其建立自己的想法。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提醒幼儿用有规律的点构成画面,注意色彩的丰富与变化,不用线条和大面积的色块。强调不同物体之间要用不同色调来加以区别。
3.作品评价。
(1)欣赏色点排列有序、轮廓清晰的作品。
(2)欣赏色彩既丰富又有变化的作品。
(3)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作品?原因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2、知道果冻壳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3、鼓励幼儿根据果冻壳的外形,用夸张的方式,表现动物外形特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教学难点、重点
把握好粘贴翅膀、脚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圆形的果冻壳、剪刀、即时贴、彩纸、双面胶
2、幼儿能准确地画出蝴蝶、七星瓢虫、螃蟹、乌龟等的外部特征,会熟练运用剪刀
3、活动室周围张贴有昆虫、动物的图片,摆放有装饰过的果冻壳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1)师出示果冻壳,请幼儿说一说,果冻壳从那里来?你们吃完果冻后的果冻壳是怎样处理的?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果冻壳,说出形状、颜色,并了解果冻壳的用途和特征(可用来放食物和饮料,较轻、不易腐蚀)
2、观看录像。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并分组讨论,用过的果冻壳如何处理?如何人减少果冻壳对环境的污染
3、制作活动:
(1)欣赏老师制作的`果冻动物,说一说,这些动物、昆虫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成的?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制作时充分考虑果冻壳的大小、形状
(2)幼儿同果冻壳制作动物、昆虫,教师鼓励幼儿用即时贴、彩纸等材料夸张地表现五官、手脚等
(3)交流作品。请幼儿说说你制作的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4)区角活动:还可以用果冻壳来做其他物品吗?比如用长形果冻壳外面包上皱纹纸制成火腿肠等。
教学反思
此活动我曾在大班开展,幼儿兴趣浓厚,想象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制作比较大胆,幼儿根据果冻壳的外形进行装饰,也很有创造性。能把动物的翅膀、脚等表现得非常到位。制作完后进行了拍照留念,全体幼儿共同分享制作成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活动也使我意识到,活动前老师与幼儿多接触,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活动设计视幼儿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才能保证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我在制作活动目标是时,根据《纲要》,在情感发展和能力上提出明确目标,并把纲要精神付诸行动,教学环境环环紧扣。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生活,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主要从幼儿年龄、爱好入手,在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幼儿的学习制作活动,通过直观的录像、谈话,启发幼儿观察、发现、创造,引发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制作带来的喜悦。并使幼儿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我注意地位的转变,教师是幼儿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老师鼓励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幼儿的主动、大胆创造和勇于表现的品质。
活动选材、取材均源于幼儿生活年,立意深刻,能较好地根据果冻壳的外形进行装饰。
幼儿制作活动时,我能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对于运用剪刀能力较差的幼儿,我能及时帮助,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为幼儿播下了良好习惯的种子,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提高了环保意识。
但也发现有少部分能力差的幼儿运用剪刀不熟练,教师在上课前应适当准备一些剪好的纸片、图形,让这些孩子直接用这些材料做成成品,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