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 篇1
我读完了《霍金:轮椅上的勇士》,知道本文主要说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学家——霍金坐上轮椅后的一系列故事。
这篇文章介绍了霍金四件事:第一件是说霍金被车撞后48小时又投入工作;第二件是他用手指驱动去工作;第三件是说霍金每次跌倒又站起来;第四件是说霍金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完成著作。
我从这么几点看出来霍金是个挑战命运的勇士,他虽然残疾,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他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去挑战命运,敢于去努力。我们不应一有困难就后退,应该去勇敢迎接困难。而且我们应该不懈地去努力,去和困难斗争。从中我还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只要你去努力,也会有可能打破常规,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我还觉得:如果有患了重病,我们不应去算自己剩余的日子,应该开开心,开朗乐观地生活,有时候命运是可以挑战的。我们应像霍金一样顽强生活,去迎接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我们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只要有了收获,我们就等于成功。让我们一起学习霍金,做个挑战命运的勇士吧!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 篇2
法国的博物学家、作家布丰曾经说过:“所谓天才,不过是最大的毅力而已。”是的,哪个人的成功,不是依靠顽强的毅力呢?学了《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这么一位人物:霍金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40年,但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不仅如此,霍金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试问,霍金成为一位科学家依靠的是什么呢?不就是靠着他那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毅力吗?
毅力!一个传奇而神秘的词!它会让你的生命绽放出希望之花,也会让你丧失一切。霍金不就是凭借它,身残志坚、撰写《时间简史》,被誉为“宇宙之王”的吗?霍金不就是“毅力”的最好的诠释吗?是!“夫苟其挫而不退矣”,“惟坚忍者始能遂其志”……一个人如果没有毅力,他会一事无成;一个人如果有毅力,他会走向成功!
纵观古今历史,哪一位名家大师不是靠毅力而名扬四海的呢?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就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但是,她身残志不残,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最后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让我们穿过长长的时光隧道,回眸这位度过87年无光无声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不能不感叹:“是惊人的毅力造就了海伦·凯勒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
而21世纪的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不能做到毅力顽强。就说我吧,即便学习成绩看似优秀,却不能持之以恒,意志坚定。在我学前班的暑假中,我曾硬叫母亲给我报了美术班,并承诺一定要好好学画。结果呢,刚开始有几分热度,画得还算可以;慢慢儿呢,就越发感到枯燥了;再加上老师一批评,便哭着闹着退了班。可见,我的意志不够坚定,毅力不够顽强,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一缺点。
我们要铭记霍金给我们的启示:顽强的毅力能创造一切!
是的,拥有毅力,就一定能踏上人生的星光大道!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 篇3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巨人……或许,他是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点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就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从儿童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道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黄昏,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既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永久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当然,霍金也尝试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的辐射X光、伽玛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 篇4
人称“宇宙之王”的霍金,21岁时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完全瘫痪。1985年,他因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再也不能说话。医生曾诊断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却一直顽强地活了四十多年。而且,他正是在这种举世公认的艰难中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断出黑洞的大爆炸,成为天体物理学之泰斗……并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那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不仅如此,他并没有认为,命运残酷地使他失去太多,相反地,他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高兴。
由此可见,霍金有着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坚强的人格力量。他不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个乐观向上、正是命运的、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一个非凡的人!
霍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其中,我最欣赏的是他那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和乐观向上、正视命运的精神。因为,如果他不勇敢顽强,不乐观向上,不正视命运,那么他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哪来的科学成就?即使他苟且偷生,那必定是碌碌无为,郁郁而终,绝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甚至可以说,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和乐观向上、正视命运的精神是他成功的最大原因。
我们的任何困难都不能与霍金的相比,但我们在生活中做到了不怕困难吗?我原来很讨厌练习书法,总是不能静下心来练字。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霍金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难都没有放弃,我遇到这么小的困难就更不该放弃了。我决心克服所有的困难,练出一手好字!
《轮椅上的霍金》告诉我们:这样像霍金那样,有着勇敢坚强的`人格力量,和乐观向上、正视命运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