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2025/05/1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篇1

最近,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

看着这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的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是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的眼睛直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

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他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有了母亲的鼓励,他不自卑,不骄傲,增强了她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是他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他不断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如果巴迪的父母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写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在今天,我们又何尝不希望所有的家长都像巴迪的父母一样去教育自己的儿女们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读后心理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他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恰恰相反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在这两种不同的爱的鼓舞下,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最终获得成功。

当我读到“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是啊,人需要鼓励,但是单有鼓励可能导致盲目自信、骄傲自大;人也需要批评这种爱,但是单有批评也可能导致过于自卑、失去自信。要使鼓励和批评达到相互平衡的效果。作者是那么幸运,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中生活,使作者努力向前驶去。而我也是一个这么幸运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了99分,妈妈看了后,对我不住地表扬,让我有点飘飘然,于是我赶忙拿给爸爸看,结果爸爸只是淡淡地说:“不要骄傲。”这把我喜悦的心情全给冲没了,甚至让我有点讨厌爸爸,不过我知道爸爸也是爱我的。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受到表扬就骄傲,遇到挫折就气馁;要把鼓励转化为信心,把批评转化为谨慎,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篇3

我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是一篇讲了深刻道理的文章,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写的一首诗,父母的评价却完全相反,但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是出于爱!让我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让我感到了在别人的鼓励下和警告之下自己才会走上成功的道路。而如果只有警告,你就会老是觉得没有自豪感,很自悲,心情就会一天一天地失落下去,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别人的鼓励,你才会上进,一天一天地进步。你还会感受到因为有别人的关心,才会有爱时常伴随在你身边。因为有警告,才会时常提醒你,你就会知错就改。所以两种是缺一不可的。

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还收获到了:如果父母或别人常常爱鼓励我,我就会高兴,但是我也不能这样一直骄傲下去,要时常提醒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继续努力。如果父母常常批评警告我,我也不能灰心丧气,不能责怪或心理埋怨自己的父母,因为批评和警告是告诉自己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还需要完善,要知道父母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好。

批评警告与鼓励夸奖并肩行走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它们会指引我们走向成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篇4

在这个小故事中,我体会到了两种对孩子深深的爱。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爱,为了鼓励孩子,让他增加自信却有些名过其实。而父亲的爱,则是严厉的爱,为了让孩子不要骄傲,但话语也重了些。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却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出发点——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怎样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呢?

我觉得对孩子真正的好并不是他想怎样就怎样,也许他这是很高兴,但以后呢?难道他们还会像小时候那样高兴?也不是孩子想怎样都给他一个绝对的答案:“NO”!这样他会认为你根本不爱他,什么梦想都是虚幻的泡影……

我认为孩子做得对的要鼓励,做得不对的要批评。他的要求要是合理就尽量满足他的愿望,使他认为只有合理的要求才能实现,而且要经过自己得努力才能实现……

孩子,我们是因为爱你们才严格要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