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房子》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草房子》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草房子》有感 篇1
今天把《草房子》看完了,细细的想一想,曹文轩以孩子们的视角来写,反应的也是孩子们的故事。我看完后觉得是从孩子角度,看大人的故事,秃鹤的演变,由开始的无所谓,到在意别人的眼光,再到顺其自然。这何尝不是成人的态度呢,在自己不在意时的无所谓,到在乎别人的看法时的维护与遮掩,最后到无法改变后的坦然接受。围绕桑桑发生的人与事,纸月的美好,可能也是作者心目中最美好的形象,她漂亮,敏感,友爱,优秀等等,桑桑无形中喜欢纸月,是那种懵懂的,无畏的,奇妙的感觉,也是世人向往的最美得初恋吧,桑桑为了纸月与人打架,为了让纸月看见美好的自己,穿上白色的衣服。一个土头土脑的野孩子注意起自己的外貌,又是洗又是收拾,真的有点女为悦自者容呀!
关于爱情,在蒋一轮老师与白雀身上体现出来,多美的画面,一个靠着树吹笛子,一个在树下听着。爱情让一个人变得多愁善感,变得没有了自我。除了她,什么也不重要,蒋一轮诠释了爱情的种种表现,脾气可以变,性情可以变,外貌可以变,但对爱人的心不会变!然而有情人终难成眷属,白三的阻挠,爱人间的误会,导致一个远离,一个结婚。让读者唏嘘,世上真的遇到爱情的太少太少,遇到而有没有在一起的让我们遗憾与难过。
关于事业,杜小康是最好的代表,典型的富二代,集宠爱于一身,班长,英雄,学习优异,家庭富裕,周围的人礼让三分,而然好景不长,家道中落,失学,担起家中重任,给父亲看病,与父亲去放鸭!经历了成长的磨砺,懂事与聪敏,调节自己的心态。人常说上去容易,下来难。杜小康他经历了,承受住了落差,瘦弱的肩膀担起家庭重任,在学校摆摊,放下所有的面子,看到的是商机。桑乔曾说过,他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我也相信他定会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他有成功者的素养与根基,所以他定是不凡的人。还有一位细马,他也有不一样的经历,心性自由,但由于语言不通成为大家的笑柄,他退学放羊,缺少交流,脾性越来越暴躁,终于在打了一架后,所有孩子离他越来越远,二妈的言论,二爸的疼爱,水灾的蔓延,让他意识到珍惜油麻地的种种,不幸的是二爸去世,二妈的疯病,都没有压倒他,他担负起照顾二妈,许下盖大房子的诺言,他一步一步的实现着,他的脚踏实地,他的无惧无畏,让今天的成人汗颜,现在有多少成年人还大言不惭的啃老!细马把职业规划为放羊,盖房子让妈妈住。
桑桑无疑是重点,他可爱胆大,随性。把家里的蚊帐扯下来做渔网,把家里的锅砸了卖钱,母亲的棍棒教育毫不畏惧,他善良,替老师送信,后来老师失恋,发生教育事故,他都认为是自己造成的,当老师结婚后,他觉得送信是不对的,善良的本心还表现在很多地方,给朋友杜小康筹钱,卖掉自己的鸽子,关心细马,保护纸月,他真的是作者心中的最有活力的少年,倾注感情最多的,他后来得了重病,作者都不忍心让他早早退出,最后圆满的小学毕业,父亲升迁,他的病也好了。真可谓善有善报!
《草房子》还有许多值得说的地方,以后在慢慢品味吧!
读《草房子》有感 篇2
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和文静的纸月……他们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六年,也给桑桑的脑海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让他载着那一连串不平凡的故事告别了这座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想找桑桥的儿子,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他的小学六年,虽然得过一种怪病,但他在那个充满甜酸苦辣的集体中长大,懂得了除知识外好多好多的东西。这一切,是他的启蒙,是他自己的小学时光。
“秃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秃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是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秃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逃避同学一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能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甚至后来还用严重的错误来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即使这样,他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后来,秃鹤在一次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一个是身有残疾的“秃鹤”,另一个是美得让人忍不住
有保护欲望的纸月。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地有了自卑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虽然纸月是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
在这六年中,桑桑还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人与人间无邪的真情,同学间天真的友情。他从这一切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勇敢……这一切的一切在他心田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最后桑桑得了一种怪病,父亲桑桥不仅辞去工作来照顾桑桑,还带来他到处寻医,几经周折,他战胜了病魔。桑桑离开了那片闪着金光的油麻地,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他长大的人啊。
读《草房子》有感 篇3
《草房子》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鸣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冷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让孩子喜欢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作品。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成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读《草房子》有感 篇4
《草房子》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桑桑接受人生启蒙的六年。
主人公桑桑是一个善良的男孩子,同时,他还喜欢异想天开,常做出些让人苦笑不得的事,比如:在油麻地旱热的夏天里,他为了引人注意,竟身穿棉袄,头戴棉帽,在油麻地小学中人最多的时候,大摇大摆地走。再比如:桑桑看见渔民打鱼,很是羡慕,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想,把父母房中的蚊帐剪开做网打鱼,回家被母亲盘问,结果晚上他自己房间的帐子被拿走了,桑桑被蚊子咬得不成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但桑桑屡教不改,从不长记性,因此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每当看到桑桑这样的表现,我就总得笑上一段时间。
除桑桑外,里面还有一些人,以及这些人身上发生的事。秃鹤原名陆鹤,因为是个小秃子,被叫做秃鹤,他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从一年级到三丶四年级,都对自已的秃头不太看重,一天,他突然对自己的头看重起来了,不让任何人摸,后来他父亲给他买了一顶白帽子,桑桑却搞恶作剧,把帽子挂到旗子上,那一刻,我觉得桑桑是个坏孩子。后来文艺演出,柳三下不能演,陆鹤给蒋一轮纸条,让自己试试,结果,他成功了,纸月是一个文静乖巧,灵气十足的女孩子,她从板仓小学转学到油麻地小学,成绩非常棒。但后来,她跟着慧思和尚一起失踪了......
这一本书是一部少年大篇小说,但是大人也可以读,大人们都可以用它来温习自己的童年,桑桑身上所发生的事,或许有那么一两件,你们也发生过,桑桑的同学,你也有貌似的一个,调皮又善良的桑桑,残疾又自重的秃鹤,多舛又灵秀的纸月,漂亮又温柔的白雀,英俊又坚强的杜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