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教授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崔教授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崔教授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1
经过这次幼儿园继续教育培训,不只让我意识了新老师、新朋友,还能和一些同仁们在一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真让我收获颇丰。
一、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自从我参加继续教育研修班以来,常常在电脑旁学习,。从听李冰洁园长的专题讲座《幼儿园言语教育的成绩与对策》也是从《纲要》开始,解读言语教育的五个方面内容,七个方面的要求,四个知道要点的引见。我觉得本人的教育理念有了根本的转变。作为教师只要“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要与时俱进,遵守师德,勇于探求,敢于创新,尊重先生,具有业余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拓展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和园长们的经验引见,让我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我的目光和思想迈向整个幼教发展的道路上。也让我领悟到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应该是以孩子为着眼点,从一点一滴的小成绩着手进行钻研。
三、互相学习,提升本人的能力
经过理论学习和与同事们的研究、交流、思想的碰撞及对本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让我对教育观念的始终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进步。在经过这次学习是我心中的疑团一个个解开。也经常阅读其他老师的作业,学学他们的教学法方法,发表一些本人的看法。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就会提升本人的教学思想与能力。
总之,学了继续教育研修班我可以说是经受了一次全新的洗礼,在思维上,举动上,观念上与以往说是有了很大的改观,研修室让我们走了捷径,矿大了意识面,失去了经验。
在今后的幼教事业中,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和研中走出本人的风采。
崔教授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2
我认真观看了线上实验教学培训,通过培训,我感觉收获非常大,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感自己在实验教学上的不足。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课的根本,我们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科学实验的类型、实验学业考核方略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理论知识,介绍了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经典教学案例、仪器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如何自制教具等。培训紧扣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它能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教学,适应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培训给今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和探索世界的方法。科学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用直观的手段、科学的精神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大胆的提出假设,敢于质疑,最后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我想起了以前所教的一堂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本课在科学知识方面,我以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学生从小就玩磁铁,都知道磁铁能吸铁,没有什么好深入的,没必要深究下去。于是我在教学中就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们都说懂了,不要讲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感到索然无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太把教材看简单了,当初学生是完全懂了,还是一知半解?是所有学生都懂了,还是知道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为何不让每个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或者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呢?看了实验教学培训后,我感觉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失误,今后要认真加以改进。通过这次实验教学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必要去探究了,在教学中再遇到同类的教学内容时,处理一定要尽量地细腻一些,尽量通过实验,使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认知、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科学课上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较模糊的科学知识理顺、理清,建立真正的科学概念。自此,我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实验教学培训我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在这一课中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通过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如果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收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但我当时却没这样做,现在想起来感到很遗憾,看了实验教学培训后,我觉得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实验教学真起到教学上的作用。
崔教授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3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实实在在的课堂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象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谭娟老师在教学《背影》这课时,她让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语言声情并茂唤起了学生的共鸣。让许多学生流下了热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谭娟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文内含。廖举莲莲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上课从来就是用丰富的语言与学生一起产生公鸣。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王涛的一节数学课教学——严谨、科学。王老师的课严谨。先让学生做题导入,“把问题抛给学生,采取合作学习,小组中互相帮助,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三、课堂教学评价
我喜欢用very good!Good!Well done!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评价。或进行小组回答问题比赛,哪组获胜就用各种办法奖励他们。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今后我要认识到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一定不能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
崔教授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篇4
8月28日上午,本人有幸聆听了华东师大崔教授别开生面的一场精彩报告,感叹不已。全新的思维,独特的语言,典型的个例和幽默风趣的演绎风格,撕开了课程改革中不便触摸的面纱,道明了爬涉征途中的是非与取舍,可谓高瞻远瞩,拨云见日。其中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与实现的论述,视角独特,褒贬中肯。让我感悟最深的要数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底线”观点。
众所周知,教有法而无定法。“评”有没有法?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如何去评,评价的对象,选择的角度、指标、权衡等不同,评价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如何体现评价的激励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有效问题。长期以来,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习惯倾向于追求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以完整的内容呈现和理性目标的有效实现为主要评价指标,经常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身心投入音乐体验的评价,造成音乐课有“音”无“乐”的倾向,这是一个很普遍也很悲哀的事情!
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除了作品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无法深入体验音乐作品本身,无法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并从中获得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按照教学目标要求,作品介绍了,歌曲学习了,技巧掌握了,学生在被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对音乐内在的美的个性体验和感受经常被目标要求所忽视。
崔教授的“底线”观点中有一条:认真听课的学生没有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就要想想你的课是否有问题。我想,首先是音乐教师提供的音乐作品和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其实,作秀的音乐课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所谓有条有理、内容丰富、准备了很久、在同一班级上过多次的优质音乐课,学生已麻木,对音乐和音响没有了感觉,这样的音乐课,获奖可以,但绝对不是好的音乐课。因为,这样的音乐课有“音”无“乐”。
因此,评价音乐课,确实不能只从理性指标是否实现来衡量,应把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本身并获得美感作为评价底线,至于选择什么作品,通过什么途径,以何种方式呈现就显得不是十分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