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盛夏》读后感

2025/05/27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盛夏》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盛夏》读后感 篇1

隆冬时节,在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上读到了《盛夏》,心头竟没有暖意,更多的是难以释怀的沉重。这是篇短篇小说,作者是吴江的青年女作家,李云。

盛夏,一对来自经济贫困地区的夫妇带着一双儿女外出打工。一家四口人,租住在拆迁小区的一个车库里,生活十分艰辛。

有意思的是,小说中除了王老师,那一家人无名无姓。塑造人物无名无姓,这样的写法很少见,但《盛夏》里每个人物都十分鲜活,让人印象深刻。

描写小姐姐的眼睛,小说是这样表达的:“她的眼睛大而亮,但过于沉寂,像茅草覆盖下的水潭。”一个孤寂、不屈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描写小弟弟很有趣:“小弟弟有了尿意,就掏出小鸡鸡对准蚂蚁尿。尿水像毛笔在地上画着圈圈,将蚂蚁冲得四处打滚。”一个活泼顽皮的孩童令人心生喜欢。女主人是个勤于持家的人,但为了女儿读上好的学校,她去见王老师时,精心打扮,“她穿了件收腰的`连衣裙。连衣裙的领口是心形的,腰带轻轻地系着,下摆像伞一样飘逸。花色是鸢尾花。风一吹,一朵朵鸢尾花就迎风飘舞起来。”如此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过目不忘。那男主人是描写最少的一个,但同样出彩,“胖男人走到小姐姐身边,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但立马又无奈地指着身上工作服上的油渍,将手掌落在她的头顶上抚摸着。”一个爱子女、老好人式的家长让人感动。对王老师,作者三言两语就表达出来:“那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一脸卑微与沉闷的人,可他的心啊,早已走遍高山流水,草原和雪地。”描述出王老师复杂的个性。

这样出彩的描写在小说中比比皆是,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关注底层社会的怜悯情怀。

粗看,《盛夏》似乎是一部儿童小说,但并不是。小说揭示了社会底层群体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但他们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希望下一代读好书,出人头地,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是《盛夏》给我带来的思考,我想也是《盛夏》的价值所在。

《盛夏》读后感 篇2

那是一个夏天,一个装满了少年纯真的童心,浓浓的孝心和对未来的向上之心的夏天;那是一对翅膀,一对承载着亲情,梦想和希望的翅膀。

——题记

《盛夏的翅膀》是一本非常励志的图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小喝“百家奶”长大的艾乐,是一个学习很不错,又有孝心的孩子。因为阿妈的病,艾乐一心想要辍学打工为阿妈治病。可是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不久后,阿妈便去世了。这时,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凭艾乐家的能力,上不了县中学,于是老毕摩连夜奔跑,为艾乐筹钱,终于凑够了。艾乐拿“百家钱”,重新踏上了追梦之路。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温暖与感动。

我为艾乐家的善良而感动。那一次,艾乐的阿爹在母亲河里捕到了一条大红鲤鱼,可仔细一看,才知道那条大红鲤鱼已经有了仔,阿爹虽然知道自己家的日子过得苦,也心疼阿妈和孩子们,但还是把大红鲤鱼放回了湖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阿妈身上,阿妈和艾乐上山捡菌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鹿,阿妈不仅治好了小鹿,还把小鹿送回了山林。这难道不使人感动吗?在当今时代,我们是多么需要这份善良呀!

我为五姊妹的坚韧而感动。自从阿妈去世后,这五姊妹便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荞粒和麦子带领着村里的小姐妹接下了十万元的手工绣作品的订单,艾苦和艾康与县里的一家竹器厂联系上了,在村里组成了一个“罗泊村生态竹产业合作社”,保护性地开放竹制产品,买到山外去,艾康还在村里组成了一个农家乐,专卖农家菜。这难道不使人感动吗?少年强则国强,愿祖国能有更多这样的好青年。

我为这样一个多民族村落无私的爱心而感动。艾乐生下来时,高烧把阿妈烧得一滴奶水也不剩了,好在有很多母亲自愿到老龙树下给艾乐喂奶,艾乐就这样喝着“百家奶”长大了,再后来,艾乐没有钱上学,又是大家一起给他凑了“百家钱”。这怎能不使人感动?看啊,这个中华大家庭是多么团结友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置身于一草一木,一声鸟鸣,一片蛙声的大自然中,置身于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人性,丰饶的家园之中。不知不觉中,我像艾乐一样爬上一座从未到过的高山,展开了梦想的翅膀。

《盛夏》读后感 篇3

暑假的时候,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盛夏的翅膀》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来自云南的少年艾乐从小吃“百家奶”长大,因为妈妈生了重病,想要放弃学业去挣钱给妈妈治病,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手握“百家钱”走出大山,继续念书的故事。

读过这本书后,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感受到来自大山深处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满是善良和感动。

这本书告诉我,爱心是做人的根本。艾乐出生的时候他的妈妈没有奶水,他喝的不仅仅是“百家奶”,更是来自大家对他的关爱。当他的妈妈不幸去世之后,村民们为他筹集学费,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爱心给人带来的幸福,更让我懂得了做人要有爱心。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艾乐始终坚守着信念,战胜了来自生活的磨难。艾乐,一个少年,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承受住了来自家庭的困难,人事的沧桑。面对这些挫折,他并没有被打倒,而是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为家里分担,我折服于他的坚强。

这本书在写少年的坚韧的同时还写出了爱心无价的道理。艾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坚持爱心梦想将会实现。家庭的贫困并没有埋没他内心的善良本性。比如,他的爸爸放生大红鲤鱼,妈妈放小鹿归山。善良在这一家人身上,在村民们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重病需要钱医治的时候,小小年纪他想到的是辍学自己想办法为最亲爱的妈妈治病;内心无数的委屈,他想到的是向村口的老榕树倾诉,从未自暴自弃倒下坚强的旗帜;由于家庭原因,成绩优异的他选择不参加考试,独自坐在瑞湖边落寞地扔着石头,如潮的委屈从未淹没他对妈妈的爱……小艾乐是坚强的,当他紧攥着张老师给他的80元钱,抓住难得的机会考上了县一中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多么地感动又为之雀跃——艾乐真的是好样的!

我从未想过会有那样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坚韧顽强地支撑起生活的一片蓝天;我从未细想过伟大的民族的爱能够燃起那样一段炽烈的善良的`火焰!

读过“小艾乐”的故事,我不禁深深地低下了头——安逸顺遂的学习生活,我居然会厌烦它无聊乏味,每天钻研偷懒和玩乐的法子……这样的我又怎么能在困难来临之际支撑起心头的一片晴空呢?学习之路上小小的几个数学题目便令我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可是生活艰苦的“艾乐”呢,他又是怎样隐忍地坚持,承担了他那个年纪本不该有的沉重!

小艾乐的汉族小学老师也用最为朴素的道理告诉他:“人可以生病,但不能没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

反思自己,我也该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我们该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该有一颗坚定不移追逐知识的心,该有一颗始终善良的心!让我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智慧的海洋里扬帆起航!

《盛夏》读后感 篇4

东野圭吾的小说目前读了快十本了,这本在我看来阅读体验是最差的。就我看过的几本来说,从阅读体验方面,排名是白夜行、嫌疑人、恶意、放学后、圣女的救济、幻夜、单恋、盛夏方程式,还看过几本中短篇,暂不放在排名之列。什么本格啦,社会派啦,我也不太懂,作为普通读者,还是更在乎情节的流畅性、人物的塑造等,比如和盛夏方程式同时购买的恶意,我是分两天看完的,情节的流动会让你忍不住一直看下去,但这本我用了两周,分了十多次才勉强看完,实在看不下去啊,里面出现好多警察的名字啊,可是真的有用么...这篇行文也太拖沓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如果情节紧凑些用一半篇幅就可以讲完吧,感觉很多人物的设置并不是那么的必不可少吧,反而增添了读者的负担。很多关于海洋保护,汤川和恭平的对话,对于我这样更多关注案情本身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冗长拖沓,可能是作者对自己写作的.试验和提升吧,不满足于只写案件本身,要投入更多笔墨反映社会问题什么的...案情设计嘛,还是关于守护与救赎的,由于过于拖沓冗长,看到后面早就忘了前面的清节了,作者在前面设置的伏笔,什么成实在会场遇到向她微笑的人啊,恭平姑父手拿湿的硬纸板啊,读到后面早就忘了啦。作者如果再精心安排一下,完全可以再把清节设计的更精巧紧凑一下,人物再精简一些,什么西口对成实有好感这些情节,完全没有意义啊。

看了一下,这个小说好像拍成电影了,可能一些情节和人物的安排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影视化吧,总之作为小说,感觉不是一部精雕细琢的用心之作,比较敷衍,不太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