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葡萄》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葡萄》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葡萄》有感 篇1
一颗亮晶晶的,又大又圆,薄薄的皮,包着蜜汁一样的野葡萄,像成串的红玛瑙,在我眼前晃动。不,那不是野葡萄,是白鹅女美丽的、亮闪闪的大眼睛。不,那不是她闪亮的大眼睛,那是白鹅女纯洁、善良、美丽的心。暑假里,我读了这篇动人心弦的民间童话故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这是一本葛翠琳老师写的民间童话故事集,里面收录了11篇表现真善美主题的,反映伟大民族性格和善良人道情怀的民间童话故事集。
《野葡萄》主要讲了:美丽小姑娘的白鹅女10岁就失去了父母,婶娘便成了她家里的主人。婶娘自己的女儿眼睛是瞎的,狠毒的婶娘便把白鹅女原本清澈、透明的双眼弄瞎了,小姑娘的世界中从此只有黑暗。为了重见光明,白鹅女带上自己心爱的小白鹅,逆水而上,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终于在一个山谷中找到了野葡萄。小姑娘的眼睛复明了,她摘了很多的野葡萄,在山神老人的帮助下,走出了山谷,给瞎眼的老人、织布的瞎眼老妈妈和放羊的瞎眼小孩送去了光明和希望。最后,她回到了村里,凶恶的婶娘已经死去,小姑娘和村里的人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白鹅女是多么善良啊,当恶毒的婶娘把她的眼睛弄瞎后,她不但不卑不亢,还要去采摘野葡萄。一个盲人去采摘野葡萄,简直是比登天还要难。连双眼能够看见的人也不一定能采摘到野葡萄。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了。一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困难。路上遇到一条河,她逆着往上游走。来到一座陡峭的高山前,经历种种磨难:一只老鹰、一头老熊、一条巨蟒,她都巧妙地躲过去了。终于踏着溪水,在半山腰找到了甜津津、带着醉人清香的野葡萄。吃了它,啊!她立刻看到了蓝蓝的天,请亮的泉水,五彩缤纷的野花,枝头累累的果实……她快乐地唱起了歌。白鹅女的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不已。
她虽然重现光明了,但是她还想着别人。她想让村内磨房里那瞎眼的老头儿,不用再摸着墙根儿走路。让他吃了野葡萄,睁开眼看看天上的星星,看看明亮的阳光!那吹笛子的盲艺人,不用再让儿子领着走路了,给他吃些野葡萄,也让他看看路边的草长的多么绿!还有那瞎眼的小妹妹,让她看看我们的白鹅,多么白,多么漂亮……读到这里,我感动极了。不禁想到:白鹅女为寻找野葡萄,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她是多么勇敢顽强;当自己重见光明后,马上想到还未见到光明的人。她的心像金子般纯洁,像水晶般透明,不含一点杂念。我被白鹅女善良的形象深深感动。我暗下决心,做人,就要做白鹅女这样的人。
这是童话故事吗?不,不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有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金钱来引诱别人,用权势来威逼别人……我想:人,要有人格,要想白鹅女那样,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贪;心,就像透明的野葡萄,就像白鹅女那样,甜、美、纯,心甘情愿默默为他人奉献,奉献……
读《葡萄》有感 篇2
提起狐狸,大家马上为它贴上坏标签:比如狡猾,比如凶残,比如无情无意.....
《妈妈的葡萄》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山洞里,狐狸妈妈和狐狸宝宝相依为命。一天宝宝想吃葡萄,妈妈翻过几座山趟过几条河为他摘来了葡萄,不料被园子的主人打伤。妈妈逃出后,刚坐在门前的大树下歇脚,突然看见了猎人。她大喊:“儿子,快跑!”儿子刚跑出洞口,猎人的枪口对准了儿子,妈妈奋不顾身挡在了儿子前面。儿子脱险了,而妈妈却.....
故事中的狐狸妈妈为了让孩子吃上酸甜可口的葡萄,不顾山高路远,不顾疼痛,为儿子摘来了葡萄,在儿子遇到危险时,不惜自己的生命.狐狸妈妈为孩子送上的血色母爱让人为之流泪,为之震撼。这份深深地爱子情、护犊意是多少“可爱”的动物所不及,甚至我们“伟大”的人类也未必做得到,难道能说狐狸是无情无义的吗?
故事《狐假虎威》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人们甚至把它变成了成语使用。狐狸蒙骗老虎大王的“罪行”成了他永远洗刷不掉的罪恶。这对狐狸太不公平了!面对老虎,狐狸急中生智,对老虎说;“我是上天派来的,专管你们百兽的。”愚笨的老虎马上跪在狐狸脚下。狐狸在敌人面前沉着应战,想出巧妙地办法保护自己,何况他面对的是专门欺负弱小动物的老虎,为大家出了一口气,这有什么错?难道小白兔战胜大灰狼被称为聪明而狐狸就只能被看做狡猾吗?依我看,狐狸其实是一个智勇双全、打抱不平的的好狐狸。
所以,我要为狐狸平反,希望人们不要带着有色眼睛来看待狐狸,“聪明”、“有情有意”用在他们身上也挺合适的,你认为呢?
读《葡萄》有感 篇3
暑假期间我看了本益智趣味故事,里面有好多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其中小狐狸栽葡萄这个小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
这个故事讲了:小狐狸要栽葡萄,小猴告诉它:“栽葡萄要搭架子,葡萄藤蔓爬上去,才能结葡萄。”小狐狸想:搭架子多麻烦,我得想个不搭架子的省力办法。它一边想一边走到一颗桃树底下,突然想出个法子来:这棵桃树不是现成的架子吗?把葡萄栽到桃树底下,不就得了!于是小狐狸把葡萄种在桃树下,让葡萄藤缠绕着桃树往上蔓,自己到外面旅行去了。
小狐狸旅行大半年后回来,它满以为桃子熟了,葡萄挂串了,可是走到树下一看,桃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藤上一颗葡萄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呀!原来,桃树被葡萄藤缠死了,葡萄藤跟桃树抢养分,也没长好。
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事情要踏踏实实,不能随便偷懒,即使要运用捷径来解决问题,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不然会一事无成。
读《葡萄》有感 篇4
《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我从小就读过,课本上也出现过。小时候的感受与长大后的感受肯定不一样,时间总会带给我们许多。小时候只觉得这狐狸真坏,自己吃不到葡萄就算了,还去要摘葡萄的孔雀说,“葡萄是酸的”。
你看,它就是这么一个坏家伙。可是,现在长大了,我经历得虽不多,但想得还是不少的。我把这个故事又重新看了一遍,想想这个故事的描写以及寓意,我认为,过去的我认识的太过于肤浅了。
从前的我会认为这个故事就是在于教育我们,像狐狸这种自己得不到,便想让别人也得不到的人很可恶,我们可千万不要学它!我总认为重点在于教育小朋友的三观,千万不要做那样的人。想在这么认真一想,哎,种地啊按应当在与不要轻易上人的当啊!
中国人一直是一种具有盲从心理的人群。只要别人一告诉他们,“哇,这家店超赞的啦,你一定要去看看啊!”、“这件商品烂透了,你千万别去买”之类的,大部分的人都会轻易地相信,并不会真的去试那个产。正是因为中国人天生的盲从心理,便会有大批大批的人上当受骗!
那么,如果每个人都能深层面的想想《狐狸与葡萄》这个故事的寓意的重点所在,是不是情况会大有所不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