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作计划
微文呈现整理的技术工作计划(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技术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以环翠区下发的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积极适应市、区两级教育局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要求,有效、有序、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确保这一学期教学工作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积极做好学校机房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做好学校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电脑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软件化、档案化,做好电脑设备的使用、借用、维修等情况的台帐,并做好机房的卫生、安全等工作。
2、整理机房软、硬件资源,健全管理制度,做到软件资源不流失、不损坏,并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管理工作。
3、积极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确保这一学期教学工作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将围绕“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真正使上机操作落到实处。
4、本学期,五年级学生面临着环翠区组织的信息技术三级达标考试,而其它课程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如何调动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就成为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本学期我将围绕这一课题,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上学期的基础之上,努力提高五年级打字的能力和水平。
5、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书籍,认真备好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和教学日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素养。在自己能力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能力和基本功竞赛。
6、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条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认真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信息技术比赛。
7、积极做好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交流、沟通工作。多听本校或其它学校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汲取他们有益的`教学经验,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8、积极做好对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课程培训工作。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发展,落实信息化教育培训精神。努力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让信息化教育思想融入我校课程改革之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教学计划的正确指导,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奋发有为,不断进取,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
技术工作计划 篇2
德育是培养学生优良性格的重要方面。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进行良好的网上道德教育。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的习惯
5、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1、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3、培养学生敬师爱师、师恩难忘的情感
4、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自觉抵御不健康内容
5、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6、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五、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技术工作计划 篇3
20xx年,市科协将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进一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推动新时期科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1、开展特色品牌科普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科普进屋场”等特色品牌科普活动,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重点,深入开展城镇社区、农村屋场科普活动。
2、抓好民生安全科普工作。以“热爱生活,尊重生命”为主题,与安监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协作,加大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活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常识,减少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实施科普惠农项目。全力助推农业产业升级,组织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等学会的'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做好“科普基层行动计划”等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建好科普示范基地,培养科技带头人。
4、宣传科技工作者。加强与市内外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宣传报道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建言献策座谈会和专题论坛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5、加强科技团体建设。争取市直学会挂靠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学会、技术协会工作,逐步推进学会、技术协会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科技团体的凝聚力。指导学会、技术协会按章办会,吸纳更多科技工作者和民营科技人员加入学会、协会组织,努力培养各学科学术带头人。
6、探索科普信息化途径。积极主动与**本级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加强合作,增设《生活小百科》、《科普大篷车》、《科普之窗》、《农业科技信息》等科普新栏目。针对全市各乡镇、街道目前已有自办网站、自办杂志和远程教育系统等信息平台,加强业务指导,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其开辟科普栏目,免费向其提供科普宣传资料、专题片、视频等资料,有效促进其发挥科普知识传播作用等。
7、夯实农技协组织。要依据有关文件精神与民政部门协调,简化成立农技协的手续,为农技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充分发挥农技协“接地气”的优势,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通过联合和协作,创造行之有效的服务形式,引导其积极开展科普示范、科普培训,促进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指导其成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重要力量,成为各级科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渠道。
8、推进“科普进屋场”。利用屋场空余地、村民空余房、闲置老屋等建设农家科普书屋、农民课堂、百姓舞台、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各类科普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新生活,邀请科技专家学者到屋场进行卫生、农业等科普知识培训讲座,提升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9、强化“院士工作站”建设。依托科协系统的人才队伍和技术优势,组织中南大学“院士**行”活动,启动创新型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带动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传统产品高端化步伐,力争到20xx年创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以上。
技术工作计划 篇4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已不能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这套教材正是这种改革的一种尝试。它吸取以往教材的特点,遵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渗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重新编写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主要来说:
1、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通过“活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能力。
3、将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4、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与操作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1.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契机抓好学习的入门。
2.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3.以抓好课堂教学良好纪律为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以教学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5.切实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认真进行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课题研究,向教研要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6、针对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感性的“范例与活动”的学习,做好理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加强课外“阅读材料”的学习。
7、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分类施教,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8、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活动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各种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软件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机会,如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用VB进行了解什么是编程等,这样既可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办、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