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窃读记有感

2025/06/1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窃读记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窃读记有感 篇1

今天早上读完早读,我偷偷的看了一篇文章《窃读记》,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主人公林海音从小家里很穷,买不起书。那为了看书呢,中午的时候就跑到书店里,静静地看书。多么热爱学习啊,而现在的学生呢?中午要么就赶着回家吃饭,要么就是打开电视津津有味的看动画片吧!

林海音热爱学习,喜欢读书,值得我们所有人都去学习。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古时候就有匡衡凿壁偷光,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大学问家。中国的知识博大精深,要想学懂学透,就要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钻研,方能获得一丁半点的知识。每日都能有收获,日积月累,终有一日会成为学富五车的学问家,成为国家的栋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现在的学生呢?沉迷于电脑游戏,手机,或者电视。很多学生课余的.时间就是玩手机游戏,把珍贵的书籍早就束之高阁,时间久了上面是厚厚的灰尘。这样长此以往,将来中国还能有多少人才?

让我们都向林海音、匡衡学习吧!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做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啊!

读窃读记有感 篇2

五年级的我学了一篇课文:《窃读记》,这篇课文讲述了旧社会时,作者在书店里窃读的情景。作者有时躲在人群里如饥似渴的看书;有时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是大人的孩子……作者这样做,都是为了躲避老板视线。作者那种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读书精神令我震惊!最后课文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也深深的`记着这句话。

作者爱看书,我也爱看书;作者很辛苦,我却很舒服、悠闲;作者是在买不起书的情况下窃读书,而我却是在书多得看不完的情况下看的书。我们俩看书的方式大不相同。所以,这么辛苦的读书方式才造就了林海音成了一名作家。

书是智慧的钥匙,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时代的生命,书是致富的信息。爱看书很好,但重要的是要多看书,会看书。如果你看书时不做笔记,这就是不会看书的表现。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不开口的老师,书是心中的启明星,书是通向彼岸的船,书是人生的向导。林海音窃读的快乐足以说明这些。

读罢《窃读记》,我激情澎湃、浮想联篇,林海音对于读书的渴望给我的读书生活又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读窃读记有感 篇3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课就是《窃读记》,这篇文章是由我国大名鼎鼎的作家林海英撰写的.,让我感受颇深。

文章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因为她酷爱读书,却家境贫穷,没钱买书,只好偷偷的到书店去窃读,她窃读时有着苦乐交织的复杂感情,虽然从书中得到了知识和快乐,但是要时刻提心吊胆提防老板或者店员,还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生怕被发现,可谓十分辛苦不易,有时为了读一本好书,她要去几家书店才能看完,虽然如此,但她仍然挚爱读书,常常读得如痴如醉,忘记时间。她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书的渴望真令我感动。

再看看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都支持我们读书,我们想读哪本书父母就会给我们买哪本书,而且学校也开展了共读共写活动,和本文作者那时候相比我很惭愧。所以我要向她学习,学习她那坚毅刻苦、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时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蹉跎岁月,要时不我待。总之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开启智慧,让我们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为座右铭,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学习和进步,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书吧,在读书中不断成长!

读窃读记有感 篇4

读了《窃读记》以后,每当我津津有味地看书时,脑海里似乎总会浮现出作者当时在书店窃读的情形;不仅如此,还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她当时那种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心情,然后,就有点心酸。

看看她,再看看我们,简单的比较一番,一点不夸张地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们现在在天,她那时候在地。

我们可以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书店把喜欢的.书直接买回家;或是去“未成年人阅读基地”把书借回家,躺在沙发上,开着空调,放着音乐,还喝着饮料,看着书,太享受了!而她呢?每天放学时已经是饥肠辘辘,还要冒着被发现的风险,提心吊胆地去书店窃读,而且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站得腿直发酸。然而在走出书店时,作者却感到浑身轻松。因为在她看来,读书就是一种最好的享受了。

颜真卿说得真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和读书环境,应当要好好珍惜!趁着年少,要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去多读书,读一些好书,日积月累,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