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情商》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情商》读后感 篇1
《情商》是哈佛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影响深远的一部作品。所谓情商是:一个人管理自我情绪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说起情商和智商让我不由得想到两部电影,一部是《心灵扑手》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波在席上公布了一道困难的数学题,却被年轻的清洁工威尔解了出来。可是威尔却是个问题少年,成天和好朋友查克等人四处闲逛,打架滋事。当蓝波找到这个天才的时候,他正因为打架袭警被法庭宣判送进看守所;另一部是《阿甘正传》智商只有75的阿甘在学校是低能儿,凭借着跑,跑进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阿甘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和智商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情商看来更加重要。
情商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情商的本质呢?丹尼尔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阐述:
1、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即感受发生时能够识别到感受的发生,是情绪智力的基石。如果无法注意到自身的真实感受,我们就只能听命于感受的操控。对自身情绪更加确定的人对生活有更强的掌控能力,他们更加清楚自己对和谁结婚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个人决定的真实感受。
2、管理情绪。
恰当地处理情绪是一种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差的人常常受到痛苦情绪的困扰,而那些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人则可以更快地从生活的挫折和烦恼中恢复。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为实现目标进行情绪控制,是集中精神、自我激励和控制以及创造力的关键。自我控制情绪即延迟满足和抑制冲动,这是所有成功的基础。个体如果能进入全神贯注的“涌流”(flow)境界,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拥有这种技能的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更加高产和高效。
4、同理心
同理心是基本的“人事技能”,同样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微妙的.社会信号显示了他人的需要或欲望,有同理心的人对这些社会信号的协调性更强。他们擅长从事护理、教书、销售和管理等职业。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说的就是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他人的痛苦即自身的痛苦,与他人感同身受也就是关怀他人,愿意与之分担困苦,才促使人们行动起来帮助他们。
5、处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艺术属于管理他人情绪的一部分。交竞争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受欢迎程度、领导力和人际交往的有效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在任何需要良好人际互动的领域都会有出色的表现,他们是社交明星。
关于同理心,在家里很有体会,公司在长沙,老婆和儿子在郑州,工作家庭不在一起,之前老婆有时候在家对孩子发脾气,我很不解,觉得有点小题大作了。放假时,我在家带了三天孩子,才深深理解了老婆,小家伙今年刚刚四岁,正是疯跑,好玩的年代,晚上不睡觉,往往是瞌睡的不得了,小家伙还拉着我,让陪他再玩会。早上好早就起来了,自己下床把窗帘拉开,说爸爸天亮了,起来玩吧。到了商店,一看到玩具就走不动了,非要玩,要玩,怎么劝都不行。吃饭时候不好好吃饭,要去买零食冰激凌什么的。后来和老婆交流,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的确没有经验,也理解了老婆有时候脾气不好是什么原因了。能理解她的痛苦,能感受她的难受,也知道体谅她,尽最大的努力去分担她的劳累。
情绪心理的科学模式告诉我们,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情绪驱动的,我们在某一时刻会非常理性,而在下一刻又会变的很不理智,所以情绪教育很重要。而情绪教育是要从小都要慢慢培养的,从小要教会我们的孩子处理愤怒或积极解决冲突的技能,培养孩子的自律和同理心等健康的情绪经验。所有的一切,我们作为父母的首先要做到,没有情商高的父母,也必然培养不出情商高的孩子。从一点上看,情绪教育我们也要学习。正如老A爷爷杂货店所说,智慧父母,学习成为对的父母,学会做孩子一生的情绪支柱。
《情商》读后感 篇2
《情商》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一本科普作品。从副标题“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可以看到,本书的主旨是强调情商的重要性。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最初内心是拒绝的。我一直把情商片面的理解为社交能力和说话能力,那些能在社交圈长袖善舞、善于察言观色、遇人说人话遇鬼会说鬼话的人,贬义的譬如和珅等一众佞臣、褒义的如公司里的营销人员。而我却是典型的笨嘴拙舌的理工女,极不擅长社交、说话。
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了情商的概念。情商EQ,是Emotional Quotient的英文缩写,也曾称为情绪智力。通俗的理解,就是情绪控制&管理能力,管理好自身的情绪,以及与他人建立并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戈尔曼认为,情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情商是情绪相关的,情商高的人可不一定是长袖善舞、善于言辞之人。情商高的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能敏锐的捕捉到别人情绪变化,对情绪充满掌控力和分寸感,不仅自己大方得体,也给对方真诚舒适的感受。
TED“What makes a good life?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中让人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的社会,我们都是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网中,难以避免去处理各类人际关系。那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情商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每个人的体内都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情绪是身体本能,人生而有之,无论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情绪,我们都需要能有自我意识,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以及自身对这个情绪的想法。“自知者智”,自知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情绪都很难体察到,那么他又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又怎么能够去敏感的感知他人的情绪呢?冥想通常是一个深入了解自己潜意识的方法,也是作者推荐的可以用以增强自我情绪认知能力的方法。
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情绪是感性、直接的,负面情绪一旦发生的过于强烈,就会妨碍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行为,甚至导致对个人、对他人都不好的结果。这几天重庆坠江公交事故,愤怒的人因情绪失控,不计后果的发泄,带来了15人丧失生命的惨痛后果,“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作者认为懂得延迟满足和抑制冲动,是管理情绪的关键。在情绪失控即将失控之时,多给自己一些缓冲时间,延缓本能地想发泄情绪的欲望。
自控能力,一个人要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调节他人的情绪。
自我激励,人生不如意,十有八。有些人跌倒了,可以重新爬起来,再次往前。有些人则跌倒后原地趴下,自我放弃。自我激励能力就是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认知他人情绪关键是要有同理心。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同情心是将自己与他人割裂,同理心是让自己与他人站在同一战线,懂得参与对方的情绪,跟对方共情,与对方站在同一立场看待问题,并共享情绪。在社交场合,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受欢迎和有魅力的人通常很善于体会到别人的感受,识别出对方隐藏的情绪,从而使互动交流进行的更顺畅。以自我管理和同理心两种情绪管理成熟为前提,通过调节他人的情绪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好开展和维护。
《情商》读后感 篇3
在出差途中的火车站,买了《情商》,有别于常规书讲一大堆情商的重要性大道理,细细品味后发现作者用讲故事的手法剖析了情商和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几个阶段的问题,提出有效可参考的方法提升情商。
情商包含四个维度:感知情绪的能力;使用情绪的能力;理解情绪的能力;管理情绪的能力。情商高不等于八面玲珑的小聪明,也不只是说话让人舒服,更不是深沉的心机和城府……女人在处理棘手的事情时,首先不要剑拔弩张,要懂得以柔克刚,温和而坚定,有礼有节地保护并且争取自己的利益。
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伤害,打上封闭静默就好,没有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身边人造成二次影响。情商高的人,既能把握他人情绪转变,也清楚对方承受的底线,也能准确识别出情绪的`绿灯、黄灯和红灯,从而控制自己谈话的内容,这就是自控情商。
生活中会有很多声音影响自我的判断,有时需要一扇门把自己与噪音隔开,避免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具备这种抗干扰能力,可以让思维正常的发挥,做自己计划中该做的事。
情商像一种技能,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升。我希望自己具有从容自如的表达能力,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提高个人情商是有技巧的,那就是思考周到,只有想周到了才能说话周到,同时要学会自圆其说,随机应变,听懂什么是真话和假话。学会理解情商,识别情商,利用情商,管理情商。
《情商》读后感 篇4
周末清理书架时发现这本《情商4》,现在对这类书有点偏见,本打算直接扔到废书堆里,突然想到自己情商不高,不如再看一次,说不定有启发,于是就留下了。最近学到如何判断一本书好不好,就去看它翻印的次数,这本书于2014年1第1版,2016年8第16次印刷,看来当时确实是本畅销书。
情感是Emotion,用情感来领导,领导者的根本任务是要为员工带来积极的情感。这个观点对我来说不陌生,自从第一天走上管理岗位,我就有这个意识,是不是我在领导力方面有点天赋呢。不过有意识只是第一步,还得培养情感能力。书中分析了高效领导者的4种情感能力,分别是: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关系管理。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够控制消极情感和冲动;有透明度,能够表现出诚实、正直以及可信度;有适应能力,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克服阻碍,关注成就感,有提升表现以满足卓越性的内在标准的驱动力;有主动性,能时刻准备采取行动,抓住机遇;还有积极乐观。
关于情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我看到有些管理者会注重,但往往只是个人的修身养性,因为组织系统并没有这类要求。比如,传统企业在挑选或评估管理者时,基本上不会考虑其情感能力是否适合这个管理岗位。所以常常会看到,有些管理者表现出来的情感自我管理能力很糟糕,伤害了团队的成员也损害了整个组织的能力,而他却不自知。由于对其任职评价时并不评价这些,而他的上一级管理者也未必重视这些,所以问题常常无法真正暴露,也不会有人为他提供正面的反馈。我就遇到过这样的管理者,在他领导下,团队士气低落,每个人都变得不自信,不敢发表个人意见,只能唯命是从,甚至于有时顺从也可能受到责难而变得无所适从,每天工作就像处于噩梦一样。每个人一天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对个人来说,组织氛围与家庭氛围一样重要。在一个组织里,员工能否积极的工作并取得成就和成长?是管理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领导者具备充分的情感能力。所以,情商高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会来事”或“八面玲珑”,而是指有较强的情感能力。
书中也分析了6种领导风格,其中有两种是需要谨慎使用的,包括标杆式领导和命令式领导。对照发现,我的管理风格有点倾向于标杆式领导,对比近半年工作中的体会和困扰,我不禁想,这大约是老天要给我一个提示,不然为什么突然读到这本书呢。其实6种领导风格在工作中我都有所运用,只是后续要更加注意相互结合,避免过多单纯使用标杆式领导风格。
书中引用了少量关于领导力的大脑科学分析,提出领导力学习的最好时期是在青春期到20岁左右,此时大脑的某些回路还没有最终形成,就使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更牢固。成年以后,只能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才能促进大脑结构的改变,所以耗时更久。看到这里,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一直认为领导力需要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人的'成长成熟而增加,当然有些人可能具有领导的天赋。但我也越来越多的发现周围更年轻的人似乎比当年的我具有更强的领导力,对此我很难理解,一度怀疑是否自己的心智太不成熟,也很苦恼为什么自己就如此不成熟?看来,原因还在于当年的我只顾读书和玩耍,没有下功夫啊,所以只好成年后加倍学习来弥补,还好不是不可弥补。
关于如何提高个人情感能力?书中提出五步走的方法,发现理想自我,发现现实自我,识别差距并制定学习计划,反复实践促进大脑回路形成,找几个信任的人来提供反馈。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方法。但我意外发现,在设置学习目标时,并不是针对自己的不足,而是要建立在自己的优势之上。如何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实现提高的学习目标?这个有点难度,常常需要跳出固有的思路创新思维,每个人的方式会不一样。这是需要后续认真思考的。至于制定学习计划,则需要考虑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日程中,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这点对我也有启发,只有这样的学习计划才是能够真正执行的,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精力去做额外的事情。这个方法不只是可以用于提高个人情感能力,也可用于提高其它方面的能力。粗粗一想,比如我想学好英语,就可以将自己喜欢阅读的书少量换成英文原版,在写材料时尝试用英文来写,与孩子交流时尝试用点英文,是不是比专门花时间去练听说读写要好呢?可以试试看。
好了,有了这几点启发,也算是这本书有贡献,书可以继续扔掉,余下便是行动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