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5/06/19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他的译文被称赞为“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具有传神的特色”,同时他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傅雷夫妇一生呕心沥血地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和付敏,其中傅聪成为优秀的钢琴家,傅敏成了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家书》这本书就记录了傅聪留学期间与父亲傅雷的书信往来。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傅雷写这段文字时,在外留学的傅聪正处于精神消沉时期,傅雷言外之意就是引导傅聪不要太过压抑,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过激的情感极有可能导致人颓废,会对生理、心理方面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父亲收到傅聪的信后,接连寄出四信,鼓励傅聪走出低潮,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我们被烦恼缠身时,父母总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他们能全心全意地倾听,不时送上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个个温暖的拥抱。这看是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往往能带给陷入困境的人极大的光明。

生活总有起起落落时,那个等待期末成绩单的假期,虽只有短短一周不到,可在我看来却是度日如年般的漫长——我考砸了。好像连那几日的太阳都打不起精神,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致,我整日闷闷不乐。父母觉察出异样,便找我促膝长谈:“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早遇到问题总比迟遇到问题好,因为现在的失败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成功。……”我心里的难过、委屈统统倾泻而出,父母听了反而笑了,不是讥笑,倒像是释然的笑。那一夜,他们跟我说了很多,分享了年少时相似的经历,鼓励我抬头向前看,不要因一次失败而气馁。他们还教育我怀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傅雷家书》中,傅雷不仅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在生活习惯、仪态礼仪等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笔墨。例如,一信中傅雷教育儿子生活要节俭,要学会理财:“你向来糊涂,有多少用多少的办法,必须改变。目前逞着自己年富力强,满不在乎,但是一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必得留些余地,能积蓄一些总是好的。”又一信中,傅雷教育儿子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无论是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就能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的父母也特别注重细节的培养,平时作业总要求我格式规范,不要偷懒成性,不然养成坏习惯到考试时也很难改正。他们对我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一旦记作业的字迹太过潦草,便会在《家规家业》上留言指出不足。

傅雷的一生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对祖国的热爱,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也不停灌输这种理念。傅聪留学期间,傅雷一直提醒他要珍惜这次机会,抓紧时间学习琴艺,不要辜负了国人的期望,因为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迎着亮眼的灯光,代表的就是中国。在傅聪逐步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他也始终惦记着祖国,始终不忘父亲的一番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这就是傅聪,一个良好家风成就的优秀少年!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我第一次翻开书时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发现这句话是傅雷收到傅聪从波兰来的信,知道傅聪的老师、朋友、听众对傅聪的演奏的赞美后所写的回信上的文字。继续阅读了解到:这本书是傅雷的儿子傅聪出国留学和父母来往的家信的收录。鱼传尺素,父亲有含蓄的不舍和留恋跃然在家信上。

我看到家信上说“我们之间,除了“爱”之外,没有可说的了。只要常常写信来,只要看见你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满足了。”在那个时候的中国,留学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傅聪和父母分别时间之长可见一斑。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只能通信。国际之间传达信件是费时费力又费钱。父母和孩子互相的思念之情也从信件上一行行的文字中涌出来。想到当我独自出门研学时,每天父母都打电话来的嘘寒问暖,不是和傅雷的爱子之情相仿吗。

“你要学习的不仅仅有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种种礼节方面跟你烦了。但希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这是信中的语句。傅聪来波兰有一年左右了,父亲、母亲仍是经常给他写信。作为一个父亲,傅雷事无巨细,又是指导傅聪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又是提醒傅聪他身处西方上流社会,言行举止都是格外重视,融入西方礼仪,细致到一件件小事都仔细说明,父爱就张显在一点点的小事上。

傅雷的爱子之情让我心中也感到温暖无比。在自己远走高飞,去追寻自己新的生活时,父母就像这样在背后默默支持你,陪伴你。而傅雷还怕说多了傅聪会厌烦,还苦口婆心的解释,令人感动。我的父母不也是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着我吗,可我还总因此跟他们吵架,看到傅雷剖析自己的内心,我不禁感到万分愧疚。

“以我们的感情来说,你一定懂得我们想见见你的心,不下于你想见我们的心。可是我们不能只顾感情,我们不能不硬压着个人的愿望,而且为你更远大的.问题打算。”他们互相都想团聚,可是出于傅聪的事业考虑,现在这个时间点也不适宜回国。作为父亲傅雷也很矛盾,一方面自己已经许久未见到儿子,想要和儿子见一下,谈谈心,可客观情况不允许。所以傅雷抑制住了自己的思念,反过来又去劝说傅聪不要回国。还替他排忧解难,分析局势。含辛茹苦,一步步哺育成人的孩子,在成才之际,离开屋檐之时当然是充满不舍之情的,他们希望傅聪独立、自立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现在来看傅雷已经逝世了,但他们的精神和他的贡献是永远也不可以磨没的,傅雷家书中所传达的人生道理和独特的傅雷家风将永远不朽。家书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爱,更是他精神的汇聚。

一天天地阅读《傅雷家书》真的好像同傅雷一家过了半个人生。每一页书都代表时光逝去,傅雷一家是如此,我亦是如此。体悟父子情深,我会带着傅雷的精神财富奔向未来。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聪,手一开动,大家都受成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首。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眼泪。”这是傅雷先生于一九五四年1月28日给儿子傅聪的信。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儿子才刚刚离开家,但傅雷夫妇已经忍不住开始思念儿子,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牵挂。父母的爱,总是那么默默无闻,父母的关心,总是那么小心翼翼。“亲爱的孩子,等了多久,终于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们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谅你写信写的迟。只担心一件事,怕你吃东西不正常不努力,营养不够”,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真挚的关心。没有繁杂沉长的句子,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只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温暖的爱。

我们总说,父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他们的牵挂总是无处不在,他们的爱,总是爱到骨子里,他们的关心,总是隐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人生的苦难,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过客而已。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担心与思念。傅雷先生以自身言传身教,他的心随着儿子的近况起起浮浮。儿子开心,他便开心,儿子难过,他便担忧,他,此时此刻,只是一位父亲,一位合格的父亲,一位为洋彼岸的儿子牵挂的父亲。微黄的灯光下,书桌旁,一位双发微白的父亲正伏首给在太平洋彼岸的儿子写信,他写道: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里斯朵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里斯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一钟声,响遍世界,向遍每个人的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位父母心里所希冀的。傅雷夫妇也不外乎,他们对新中国对儿子充满着希望。当儿子有所成就时,他们为此而感到骄傲。此时的傅雷,只是一位为儿子而骄傲的父亲。唯有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齐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精神上的和平恬静,才能真正心胸开朗地继续前进!孩子,勇敢些!别怕!别铸讁!没有过激的语言,只是用鼓励的方式告诉儿子别怕,别铸讁。此时的傅雷先生心中应该是担忧的吧,只是,他未曾将自己的担忧传达给儿子,只是鼓励。也许,这就是父亲,他只会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保护我们。

精神上的折磨也无法阻拦傅雷先生夫妇对儿子的牵挂。尽管自己已处水深火热之中,但对儿子的思念却是不受控制的。这种爱,爱到了骨髓深处。不知此时太平洋彼岸的傅聪是否能感受到。这份爱,令我悄然泪下。看《傅雷家书》时,我落了很多次眼泪,应了那一句“情到深处泪自流”。看着傅雷先生给儿子写的一封封信,我置身其中,久久无法自拔。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我看完了整本书。

我只知道,在我的心中,傅雷不再是那位著名的翻译家,他只是一位父亲,为儿子担忧,为儿子牵挂的父亲,一位普通的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是一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那促膝的谈心,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地拉近了我与父母距离,我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谁人没有父母,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傅雷家书》让我发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对儿女的谆谆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最平凡的关心、理解与沟通。傅雷敢于在家书中剖析自己,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把自身经历中的经验与教训像涓涓细流灌注在儿子成长的心田中。傅雷先生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难。

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难、汗水与辛酸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只有“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抱着永不放弃的心理,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这样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子女们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诉儿子“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善,应该是发自我们内心,奉献给社会的。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关爱别人,使别人因为自己的“善”而变得无比幸福,这才叫真善。

读《傅雷家书》,我感动于傅雷先生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子女的关爱。大到事业、人生与艺术,小到吃饭、穿衣与花钱,事无巨细,关怀备至。从家信的言谈语气中,我们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极其严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这样的爱子教子的精神怎么能不令人感动至深,钦佩至极。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对子女满怀关爱,使儿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其实我们的`父亲也像傅雷一样的平凡而伟大: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他们的鬓角已经斑白;为子女的成长费尽心血,这就是伟大的父爱,这就是真正的父亲。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谦虚待人;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乐曲,只有这些高潮与低潮,我们才会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只有坦然面对它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应对,这样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乐趣,才能真正幸福。

读过这本书后,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给了我巨大的感染启发。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与父母沟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