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奇特的一生》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篇1
《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柳比歇夫的人生是一个可以“复盘”的人生,或者说得准确一点是他人生的后56年是可以复盘的。
读这本书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拷问。我们经常抱怨着时间不够用,时间好快啊!学校里的、社会里的时间制度,让我们争分夺秒,有时为自己刻意节约的那几分几秒而感到窃喜。但是,回到宿舍,我们却把时间大把大把地浪费在与同学的闲扯上;亦或呆头呆脑地上着网、刷着剧,浏览着毫无用处的信息;也可能以一个能迷惑自己的心安理得的理由,玩着电子游戏,虚度着时间。
那么,书中的柳比歇夫又是怎样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呢?他是怎样通过“时间统计法”来摆脱低效率的人生的呢?我们又能从柳比歇夫那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呢?
时间统计法的本质便是一种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他先对自己接下来五年要完成的任务做出规划,列下五年要达到的目标。接着对这五年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细分,到年、到月、到周、最后到日。这不算什么很新奇的自我管理方法,当然这点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柳比歇夫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能精确地计算时间,规定节律,让一切事物都各得其所。
而柳比歇夫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水平,正在于他每天的“事件–时间”日志,这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将所做的事件、在什么时间、耗时多少记下来,形成当天的时间日志。日集成周、周集成月、月集成年。基于这个记录,当遇到什么好的事情、坏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这个日志来进行分析,也便能更好的找到事情的缘由。但是更为重要的点是,柳比歇夫通过对“事件–时间”的记录和刻意训练能够使他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确、对自己做什么事需要多少时间有了了解。这样也便解决了如何能精确地计算时间的问题。柳比歇夫甚至可以不通过表就可以感受时间走了多少。再加上对自己的高效能时间和低效能时间的了解,合理地安排与整理,让一切事物各归各处,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一切井井有条。
柳比歇夫真的是一个传奇,他通过对自己规定的“时间统计法”严苛地执行来管理着他的时间。他的“时间统计法”犹如制度一般,随着慢慢的适应它,柳比歇夫开始不能离开它,到最后他通过对“时间统计法”的驯化甚至可以利用“时间统计法”来为他的弱点进行服务。我们不能说这有任何的问题,方法的本质是工具,工具本身存在的意义便是让人来用,通过工具,可以让你做事更有效率,也可能让你错得更有效率。
通过“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拥有了广博的知识面。他不仅是一个昆虫学家,又是科学界里的一个杂家。每个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对他的评价各不相同,他们认识的柳比歇夫各不相同,他们在和柳比歇夫的交往中只能看到他广袤知识大厦的一角。他对时间道德般的遵从、他的执着、他的治学精神。诚然,他不是一个神,他有缺点,但这些缺点的存在却更加强了他光辉的形象。似乎通过一个闪闪发光的他,我们也被照得发亮,让我们对远方未知的世界,又加深了一层洞察。
当然,我们有可能一辈子也不可能学会“时间统计法”。但通过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我们总应该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探索。我们向往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梦想难道是只能用来祭奠吗?我们的所有想法,难道仅仅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上吗?
以上仅仅是阅读《奇特的一生》的些许感触,这本书的真正价值还需要您自己动手挖掘。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篇2
你能想象一个人五十六年如一日得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吗。柳比歇夫,他每天会精确到分和秒,来简要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个月、每一年做总结,做计划。他一生有很多成就,更重要的事,他很幸福。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的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的确,昨天我和表姐聊天,她四月一日从加拿大回来,感慨已经回来一个月了。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她才回国一两个星期而已。时间过得这么快,昨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状态,写道:"如果不是坚持日更写文,一个月留下来三十篇文章。要不然,自己想想这一个月,好像什么也没做似的。"
看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突然感觉写作也好,记录也好,真的是对时间最好的保留。我也想明白了在微博、微信兴起的时候,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在上边记录、回顾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新年会刷一遍去年的记录,感慨良多。看着自己一年的记录,有照片,有文字,有影像,好像又把之前的生活快放了一遍,那种感觉很奇妙,也很美好。现在,我知道了自己喜欢记录的原因,那就是对时间的尊重,并留下印记。
我开始尝试用柳比歇记录的'方式在本子上简单写下了今天的生活。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我能感觉到一种满足。我们的记忆系统还不够发达,不用说几年前,哪怕昨天的事情我有些都记不起来了。所以,记下来的文字就成了我在这个世界活过的最好的怀念。
如果我的亲人,我的孩子,在我百年后的某一天,某一个节日还能想到我,我希望Ta们能看看这些文字,见字如面,并能给Ta们一些慰藉,一些鼓励。
自己从小就有记录的习惯,有时是日记的形式,有的是随手写的感悟和笔记。很庆幸的是,这次搬家我把之前很多记录的小本子都找到了。随便翻翻初中、高中、大学的文字,竟然发现当时写这些文字时的情景突然就都回来了。而且,我发现,自己这么多年,除了年龄和经历,性格和本质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改变。
我想像柳比歇夫一样,坚持整理、记录我的随感和生活,并作总结和计划。提高效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事,这会帮我像他一样,活出一个立体的人生。
《奇特的一生》,确实是本好书!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篇3
再次用3个小时连续读完《奇特的一生》,在感慨之余,心里竟生出莫名的情愫,这个时候配上木心先生的《从前慢》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从前可以一整天窝在图书馆,看我喜欢的诗歌、哲学,不问窗外天气阴晴如何;而如今尽然无法一气读完一本书。真的是因为从前的时间过得慢吗?是哪个从前,是百年前的今天,是千年前的今天,还是曾经懵懂的少年时光?
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在无限的加速度的扩张,人类在这勇往直前的时间之箭上。相比广袤无垠永恒存在的宇宙而言,宇宙也有其终点,然而与人类那相对短暂几乎可忽略的时光,人的一生是何其渺小和卑微;我们终其一生不过只是在这个时间之箭的一端前行而已,何曾窥见时间的一斑。
抛开宇宙的永恒不谈,放在人类的百万余年历史,即便是放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来看,我们也能感知时间的加速度。公元前三千年,古埃及的祭司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规律来设定历法,他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明白一个自然存在的规律;经过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大航海时代,蒸汽机革命,人类第一次拥有了神奇的力量,可以去开拓疆土和快速发展生产;而工业革命,以及近三十年来的信息革命,似乎给了人类无限的可能。我们未来将拥有走出星际探索宇宙的可能,也有向内求,探索人工智能和永恒的话题。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并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因为社会生产力落后,人们大可以徜徉在时间的河流上。“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因为年少时我们予取予求,尽情游荡在田野上,不过在等待晚钟响起时回家的召唤。科技越进步,社会整体的时间过的越快;而人的一生是个奇怪的过程,年少时渴望长大,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而时间不紧不慢,中年时奔波于生计和满足人性的各种欲望,时间却像长了翅膀一样转瞬即逝,老年时开始慢慢忘记时间,而时间似乎变得不紧不慢了。
为什么从前慢?在科技进步,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上京赶考一去一回一是半年光阴,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体会生活的点滴,恍惚如在梦中慢镜头的感觉,一朝一夕均能令人回味。一生也只够爱一个人,也只有这么长的时间去遇见一个人而已。而现代人一朝一夕之间只可往返京城,何曾感觉这路途的遥远,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和体会这时光就已经过去了,没有值得回味和咀嚼的地方。如果有一个表,在千年前的`计量也是跟现在相差无几,只是我们已经放了太多的东西在这同样长度的时间里。变化的不是时间的长度,而是时间的内容。
为什么时间越过越快?年少时我们的人生在做加法,世界对我们是未知的,而我们是如此的单纯可爱;中年时,在红尘名利场中,渴求太多无关的欲望;直到老去,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是已经具备所谓的”看破红尘“,返璞归真了。时间并未曾过得快了,只是我们迷失在欲望的漩涡里。
慢生活,一步一步的负重前行,认真体会清晨早起的每一刻。感受水龙头下的每一滴水珠,打湿你的头发,打湿你的身体,慢慢的……慢慢的……尽可能的慢,感受时间在你的身体里流逝。轻轻的坐下来案前,翻开书本,一字一句的阅读和琢磨字里行间的韵味。时间会在你的慢节奏生活里变得慢下来,慢慢的你就会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体会到人生的要义。
昨天还想今天要写一篇实用的文章,在思考的光景突然回到了一个时空的陷阱,正如最近跟朋友的谈话,我到底是一个过分压抑自己感性的偏执理性狂人,还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斗士,不过都不重要,只是写下这段话来缅怀从前慢的岁月。明天,继续回归理性。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篇4
《奇特的一生》是一部讲述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故事的书。柳比歇夫是一位极为勤奋的科学家,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研究昆虫的行为和习惯上。在他的研究中,他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时间统计法,这种方法被称为“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是一种自己监控的方法,用于评估和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柳比歇夫每天都会记录自己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研究时间、休息时间和其他活动的时间。他将这些时间分为几个小时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用于特定的活动。
这种方法使得柳比歇夫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柳比歇夫的研究中,他经常需要处大量数据和信息。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名为“分类和总结”的方法来整理这些数据。他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每个类别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柳比歇夫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并决定哪些活动占用了最多时间。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帮助其他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需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并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每个类别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时间管理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奇特的一生》中的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是一种自己监控的方法,用于评估和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并决定哪些活动占用了最多时间。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适用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