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凡卡》有感

2025/06/23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凡卡》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凡卡》有感 篇1

九岁的凡卡是一个孤儿,在一个鞋匠家里做学徒。幼年的他,受尽了打骂、折磨,经常忍饥挨饿,痛苦不堪。他唯一的亲人,最疼爱他的爷爷,却不在他的身边。凡卡再也不想忍受老板和老板娘痛苦的折磨了,于是,他在圣诞节的前夜,偷偷地用一支生了锈的钢笔向爷爷倾诉了他的痛苦生活,表达了非常想回到爷爷身边的愿望。不幸的是,历尽千辛万苦写完的信,他的爷爷却不能收到!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可怜的凡卡!多么无情的社会!凡卡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没有爱的环境里,忍受着残酷命运带给他的不公平。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从小到大,我一直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对我的百般呵护和疼爱,从来不为吃穿发愁,现在想想,我真是太幸福了。但是凡卡呢?身边没有亲人的疼爱,还要受老板的打骂,每天只是吃一点面包,稀粥,睡在过道里,晚上只要听到小崽子哭就别想睡觉。而我呢,睡在舒适的床上,每晚听着妈妈那有趣的故事,进入甜蜜的梦乡。这使我十分同情凡卡,他当时的环境是多么恶劣,现实是多么残酷。我也要感谢凡卡,是他让我知道,我的生活原来是多么幸福。

对比小凡卡的经历,我真的很满足,生活在这么温暖的大家庭中,我感到十分幸福。我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

读《凡卡》有感 篇2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替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爱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钉玛卡里奇”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本文篇幅较长,但脉络清晰,全文的主要线索是写信、发信,并把信的内容与回忆和写信的过程结合在一起叙述。

作者在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了家乡的“天气真好,晴朗”,连星星也“快活地眨着眼”,而鞋铺却似牢房一般,“那个昏暗的神像”更增添一种阴森的气氛。两种环境,一个快活、美好,一个恐怖、昏暗,使人不得不为凡卡担心。作者还写了莫斯科的繁华,富人奢侈的生活,与凡卡在莫斯科的痛苦、孤独的生活相对比,把深刻的道理寓于形象的描绘中,说明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加强了文章的悲剧气氛,使读者对凡卡产生深深的同情 。

读《凡卡》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凡卡》这篇文章。当我含泪读完了催人泪下的文章后,我对凡卡产生了深切的同情,无比憎恨黑暗的旧社会。凡卡是一个九岁儿童,从乡下到城市去鞋铺学徒,遭到老板和老板娘的毒打,还有伙计们的捉弄,过着悲惨生活的故事。

凡卡为何有着悲惨的命运呢?那是因为凡卡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的最黑暗,最残酷的时期,人们过着苦难悲惨的生活。凡卡也是如此。而我们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里,幸福地生活着。凡卡年仅九岁就做了学徒,吃了不少的苦。凡卡在鞋店里遭老板和老板娘的毒打,伙计也捉弄他,欺负他。而我在家里,有家人的关爱,在学校里有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相比之下,凡卡生活很差,连学也没上完,而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关爱,被爱包容着。凡卡一日三餐除了一点儿面包就是稀粥,而我整天大鱼大肉,早就吃腻了。凡卡每天睡在过道里,整夜挨着冻,还要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而我睡在温暖的席梦思上,舒舒服服地,一点也冻不着。相比之下,凡卡的生活条件非常差,最起码的温饱都得不到,真是可怜啊!而我生活条件无比优越,像在蜜罐里一样。

通过读《凡卡》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和凡卡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报效祖国!

读《凡卡》有感 篇4

《凡卡》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是生活在旧俄时代的穷孩子,在鞋匠家里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挨打、挨饿、挨冻,他实在忍受不了,才给爷爷写信,恳求爷爷把他带回去。凡卡为何有着如此悲惨的命运呢?那都是因为他生长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年代。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穷孩子永远得不到幸福的。而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却从小过着幸福的生活。凡卡年仅九岁就作了学徒,过着悲惨的生活;而新中国那些跟凡卡年龄相仿的少年儿童,却都早就背着书包上学了。凡卡经常受伙计们的捉弄,挨老板的打;我们这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着。而凡卡呢,一日三餐都只吃那麽一点儿粗茶淡饭,他经常饿肚子;我们却经常讲吃讲穿,从不知足,有时还发点小脾气,想想真叫人脸红。再看看凡卡睡得怎么样——在过道里,没有床,没有被,常常挨冻;那有我们高大宽敞的楼房、柔软的席梦思床、温暖的鹅绒被,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凡卡的童年是孤独而悲惨的。而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孩子,每一天都充满快乐与温馨,人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凡卡那恳求爷爷把他带走的话语又回响在我的耳边: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凡卡只不过是旧俄国千千万万被摧残被迫害的少年儿童中的一个,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有多少穷孩子和凡卡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啊!通过学习《凡卡》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我和凡卡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