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报告大全 > 正文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

2025/06/24报告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 篇1

为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带头提高社区各村人民的生活环境水平,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xx月xx日,xxx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了一次环保卫生清理大扫除,对社区内的所有卫生死角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治。

活动中,xxx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积极发挥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个个奋力争先,认真地把花圃中丛生的'杂草铲除,对各类花木进行修剪,把长期无人清理店面的墙面、杂物等垃圾清理运走。附近一些村民见状,也纷纷拿来扫帚等工具,帮助配合清扫,自觉加入整治环境的行列中,用行动为社区清洁出了一份力。

通过这次集中清扫活动,不但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状况,还带动社区居民增强了环境保洁意识,为共同创造洁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开了一个好头,社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 篇2

一、工作积极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镇关于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精神,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创建长效机制。

组织召开了改善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村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落实了责任,明确了目标。村两委班子是改善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卢星明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将改善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日程,亲自安排、亲自落实、亲自推进。建立了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优化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展板、户外广告、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扎实开展“四清四化”“三清两拆一放”等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目前,出动宣传车20余次,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播放广告12余条、悬挂标语15条,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整治,提升人居环境。

一是对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除了村内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和乱贴、乱画,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

二就是去除村内道路堆满的砖、砂石以及弃置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毁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等,达至了道路通畅、干净、整洁。

三是开展对老镇区的集中整治,对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实现了道路清畅、秩序井然。

四就是在率先推行了村环卫清扫电子监督化运作,对老镇区、小组的垃圾展开了分类搜集清运。

五是规范了畜禽养殖管理,对大规模畜禽养殖严格进行审批,积极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确保环境整洁。截止目前,全村共拆除违章建筑2700平方米,清除杂草垃圾4万多平方方米。达到了全村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基本实现了环境目标。

(四)加强建立,建设美丽乡村。

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安全饮水、道路畅通。目前,完成村民危房房屋改造5户,粉刷墙体3万平方米,栽植绿化面积5.8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盏,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新建垃圾场1座,实施卫生改厕120座,切实改善了我村人居环境。

(五)加强监管,创建长效机制。

一是抓队伍建设,按照标准配备保洁员18人,实现了常态化管理。

二就是揪机制建设。制订了“三分制”督查考核办法(月初环评、中旬督导、月末考核),创建竞争激励机制,秉持月位列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村在改善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搞了大量的工作,也获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与上级建议较之除了一些差距,还存有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村环境还需提高。“脏、乱、差”现象还一定存在,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草堆杂物堆放、畜禽养殖等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

二就是老式厕所影响生活质量。由于传统生活习惯影响或局限于自然、经济条件,目前少部分农户还未改厕,农户还采用旧式坑式厕所,雨淋日晒,臭气烧人,特别就是夏天难传播疾病,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损美丽乡村形象。

三是绿化美化标准不高。总体规划滞后,有的'地方绿化不切实际,有的地方绿化管护不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急于

下一步,我村严格按照省、市、镇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水平。

(一)思想上再注重。进一步深入细致贯彻落实省、市、镇工作建议,强化资金投入,强化措施,有效率积极开展工作,逐步提高我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二)推进上再有力。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改善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循序渐进,按照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坚持群众主体、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群众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 篇3

靖安县作为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努力做到“污水不入河”,积极探索适合靖安实际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采取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模式,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96座,建设配套管网112.6余千米,日处理污水能力最高可达6620吨,直接受益人口8.2万人。通过精品实施、连片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农村污水治理的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一是建机制,确保工作推进有力度。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及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现场推进会,协调推进工作进展。

二是优模式,确保处理工艺有优势。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xx—20xx)》,充分结合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人口特点、产业状况等特点,明确了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工艺建设标准,在原来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引进了多功能处理池+微生物滤床处理工艺,并进行全县统一建设,做到了资源化利用与治理相结合、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具有建设成本小、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

三是开思路,确保项目资金有保障。先后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特色小镇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资金1.467亿元,开展镇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年初,又启动了总投资1.39亿元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项目,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258.8万元(水流域500万、中央农村环境整治758.8万),其余部分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的低息、长限贷款解决。项目分城区、集镇、农村三部分,计划新建140个、整改提升30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60%,预计年底可全部完工。

四是重统筹,确保建设运维有标准。通过公开投标,将全县污水治理工程及运维,分别发包至专业队伍,结合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在原有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建设项目,明确了整县推进污水治理项目实施的时间表、作战图。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化管理机制,制定了《靖安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行管理制度》,提出了强化站网共管运维要求,将镇村污水处理站及管网运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县、乡财政根据运维数量共同承担,同时压实各乡镇的属地责任,安排专人负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

五是强考核,确保污水处理有效果。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列入综合考核内容,县环委办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将设施运行问题列入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督查内容进行督办;县生态环境局每季度组织对各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第三方运维款拨付以及对各乡镇环保考核的依据。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 篇4

五里川镇位于河南省卢氏县西南边陲,209国道和331省道在镇区交汇,S59呼北高速,和在建的蒙华铁路从镇区一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翻译家曹靖华先生的故居。境内伏牛山绵延起伏,灌河从镇区蜿蜒盘旋流过,镇域植被茂密,春看满山杜鹃,秋赏遍地红叶,景色宜人。20xx年被省建设厅授予“中州名镇”20xx年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五里川镇作为豫西南地区的窗口乡镇,镇党委政府一直坚持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发展经济同时实施天蓝地绿生态工程,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抓投入,强基础

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五里川镇建设成为豫西后花园是镇党委政府总体思路。农村人居环境要改善,必须搞建设、抓投入,强基础、立长远。为此,我们实施了一系列长、短结合的具体工作。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20xx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并已实现公司化运作。二是投入280万元对镇区休闲路进行了绿化、亮化和美化。镇区绿化面积达3.4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景观灯35盏;道路铺装15000余平方米,在灌河两岸安装花岗岩护栏2400米;三是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加大对镇村环卫设施投入。镇区配备啥水车1辆垃圾运输车3辆,配备移动式垃圾池80个,果皮箱及垃圾收集桶200余个,配备保洁人员40名。个行政村均按人口的千分之五配备保洁人员,按每150人配备一个垃圾箱,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台垃圾运输车。这些环卫设施的配备完全满足全镇需要。

二、抓队伍,重管理

镇党委政府在加大全镇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投入的同时更注重抓队伍建设。我们首先抓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镇政府成立了市政管理所,配备巡逻车,统一配发服装和执法记录仪,每天对镇区经营秩序及镇区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取缔了马路市场、店外经营,拆除了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规范了机动车亮的乱停乱放。镇政府还成立了环卫所负责全镇镇村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作。保洁队伍100余人,要想领导和指挥好这支庞大的队伍,打赢每一场战役,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镇政府组织镇环卫所人员外出栾川,信阳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镇环卫所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听取社会各界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改进。第二要抓好保洁队伍建设。镇环卫所不定期对各保洁人员分管的路段片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兑现奖罚,定期召开镇、村保洁人员会议,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步工作指明方向。对保洁队伍中混日子的人员不管是谁坚决清除出去,这样才能使保洁队伍打赢改善人居环境的持久战。

三、抓机制,保成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永远在路上,环境整治抓一时容易、抓长久难,打好攻坚战、打赢持久战,必须依靠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工作成效。我们一是实施镇村居民素质提升工程,落实居民商户门前“四包”责任。全镇4954户全部安装了责任牌,并一季度一评比,从而推动环境整治管理、保洁工作见成效,全镇居民生活习俗的大转变和个人素质的大提升。二是实行领导包片,站所、镇直单位分包路段。将镇区所有路段分包到全镇27个站所,包卫生包秩序,要求每天早上7点钟全体干部职工上街值班,并根据工作情况,评出最美站所和最差单位。三是严格督查。抽调市政、村镇、派出所、交警队、工商所人员组成检查组,每周三汇报检查结果。将检查结果和工作情况成效除以通报形式下发外,还在镇政府和街区电子屏幕上不间断滚动播放;将评出最美站所和最差单位,在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公示栏进行公示,从而彻底解决了市场秩序混乱和卫生差的老大难问题。四是强化考核。组织人员对各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评比,半年和年终总结考评。月度检查结果与保洁员绩效工资发放挂钩,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对排在最后一名的,村支书在全镇大会上做表态发言。通过检查评比,激发了镇村干部和保洁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了工作成效。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 篇5

今年以来,我镇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制度导向,坚持人居环境、路域环境、镇域环境常态化一体推进,不断强化机制创新、重点整治、考核导向、系统思维,人居环境实现长效常态美丽,努力争创全市首个通过验收的乡镇,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

一、强化机制创新,在“分好责任田”上下功夫

一是公共区域全员参与。在全县首创周六党员群众义务劳动日制度,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中,实现了群众由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觉干的转变。

二是门前屋后落实五包。建立了包卫生、包秩序、包整洁、包设施、包绿化“门前五包”制度,全镇5224户住户门前张贴责任牌,定期开展“合格户”、“示范户”督导评选,通过积分换礼品等形式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

三是全镇网格责任细分。全镇所有村庄绘制了“民居分布图”,标注每户人员基础信息、宅基地信息、党员信息和村庄整体情况,按照图纸进行网格划分,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二、强化重点整治,在“打好攻坚战”上下功夫

一是打好“八清零一提升”攻坚战。对重点难点问题采取销号式管理,拆除残垣断壁及破旧房屋155套,建成公厕6处,创新“池塘长”制度,全镇61个池塘岸边树立责任牌,明确1名池塘长、2名管护员,崔西北村投资15万元,打造环湖景观带,“三大堆”问题全部清零。

二是打好“空中蜘蛛网”攻坚战。投资135万元,镇驻地实施弱电入地工程,2.7万米弱电线缆实现入地,大幅提高了镇驻地美观度。

三是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厉打击秸秆荒草焚烧行为,实施新能源替代行动,全镇累计“气代煤”改造2929户,占全镇总户数的57.2%,大气环境质量长期位居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前列。

三、强化考核导向,在“拧紧责任链”上下功夫

一是擂台比武促落实。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擂台大比武”活动,党政班子带队对全镇所有村庄进行观摩学习和检查评比,客观公平公正进行现场打分,并召开观摩评比总结会议,切实比出了压力、赛出了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