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昆虫记》的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1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
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
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
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2
我读过《昆虫记》后感悟颇丰。这是一部科学百科,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通过读《昆虫记》这部著作我算涨了见识。书中讲到碧蝇能把固有物质变成液体物质,我以前从没听说过,真感觉新鲜、奇妙。文章中有一个反问句值得我们留意:“还有什么别的更好更容易的方法来消灭腐烂发臭的动物的尸体,让他们分解成元素被泥土吸收而再为别的生物提供养料吗?”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除了这种听着去令人作呕的碧蝇、灰肉蝇和一种大的肉蝇能把死的动物的尸体进行再利用,其它的生物基本就没有这个功能了。“它们有着漂亮的金绿色的外套,发着金属般的光彩,它们还有一对红色的大眼睛。”由此可见,碧蝇是个很漂亮的虫子,我估计,碧蝇应该算得上是“贵族之后”吧。其它苍蝇应该很敬重碧蝇吧。
蚂蚁也是种不可小看的昆虫。有一次,我见到一群蚂蚁和一只大青虫搏斗,我原本以为大青虫肯定能打败蚂蚁,可是,蚂蚁因合作的好,配合得默契,最终战胜了大青虫,使我很惊讶,也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说到这里,可能你还会不服气,肯定以为蚂蚁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一脚就能踩死。可是,你有没有见到蚂蚁在和别的昆虫打架的情况,蚂蚁一大堆,也不管对方的实力如何,它们就拼命咬住敌手决一死战。哪怕是对付我们人类,它们也是毫不示弱的,如果你激怒了它,它们团体攻击你,一个劲从你的裤腿角往上爬,然后就一直咬你,让你痛苦不堪。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一次可把我吓坏了,全身起满了红疙瘩,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呢!所以,我现在不敢再踩蚂蚁了。
蚂蚁除了有着团结英勇的宝贵品质以外,还有着高强的本领,它们能够运用头上那对细小的触角当发报机,为自己的同党发送各类有用信息。
读了《昆虫记》后,我越来越喜欢观察昆虫了,更加喜欢阅读有关昆虫的科学书籍了。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3
打开书架的门,忽见一本书,孤独的躲在书架的最边上。翻开书页上面写着三个字“昆虫记”。
依稀还记得,前年,老师让我们读这本书,我从书店里买到之后就一直放在这里,再也没碰。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科学家只会摆弄着显微镜,注视着下面的世界,文学家只能整天挥舞着笔杆子。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生。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学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尔的这部《昆虫记》,大概也是一本“边缘性书籍”吧!
昆虫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文笔流畅,让人感觉到是一部散文。虽然是散文,但昆虫记处处都流露出知识,把人以前错误一扫而光,使你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
《昆虫记》一书,给了我许多的回味。在书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虫、蟋蟀、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看到了一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觉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读“帮忙的甲虫往往不怀好意。更多的时候,它是打着帮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营生”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原来甲虫也是非常的狡猾;读“四年苦工,才能换来几十天重见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蝉的生命意义;“天气越来越冷了,迷宫蜘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将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尽而死”,这句话,又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满足感和一位母亲应尽的全部责任。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昆虫记》的读后感 篇4
坐在窗边,阳光从窗外洒进。在这暖洋洋的午后,怀着期待的心情,翻开一本书——《昆虫记》。
他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记》这部传世佳作亦是他的作品。他,就是法布尔。他用心血写出成这本著作文字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使你感觉不到一丝乏味,将你带入一个充满盎然情趣的昆虫世界。在作者不下,酷似人类的虫子翩然登场。杨柳天牛像一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服。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的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我又忍不住细细往下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幻想,潮湿泥土的气味总在鼻尖萦绕,“嗡嗡”虫子移动的声音用在耳边响起,让我身临其境。是法布尔,让我们看到了昆虫在对待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的许多问题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昆虫记》不是坐着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它不同于小说,他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为一天每一夜,它亦是孤独的,宁静的,是法布尔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叹服大自然的神秘,可我却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它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神秘与奇妙,又让我感受到了到了作者独具匠心和细心观察。
《昆虫记》中所描述的昆虫,有的是我们熟悉的,而有的却是我们从未听过和见过的。可有那么几只是我不得不提的:萤火虫——燃烧的希望许多文人都写了优美的诗文来赞叹萤火虫不灭的光,但是法布尔却发现了萤火虫短暂的一生,并为它感到惋惜。萤火虫的一生只有短短的14天,在这14天中破蛹寻偶、找到伴侣、繁衍后代,然后终其一生,默默死去。对于许多自暴自弃的人来说,萤火虫无疑是勇敢的,因为它在最后的14天内熄灭自己的光芒,二十一就忙碌着,快乐着,为迷失方向的旅人找寻回家的路,带来勇气和希望。蜣螂——勤劳的工作者蜣螂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屎壳郎,也许你会认为它是污秽的。可它在我眼里却是伟大的。它地农民还要任劳任怨;在田间工作时,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它的工作,可他从不抱怨,而是节约下那些发牢骚时间;来尽快开始重新工作。它的勤劳、认真、任劳任怨都是你所不知道的。
《昆虫记》,让我发现了昆虫世界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昆虫的身上其实也能看到人类的影子,尽管他们不像人类用语言表达,但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的深刻含义。
《昆虫记》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的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读不尽的书。这本书不仅蕴含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相的探求给了我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像法布尔那样勇于探索世界,有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与毅力。无论做什么,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理想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