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

2025/07/10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 篇1

蔡康永曾经说过“如果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只能知道已经知道的事”,所以依据连岳的推荐选了些科普类的书来读。

美国学者DQ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是一本简单易懂的逻辑学科普入门书。看完这本书感觉重温了大学课程《离散数学》,只是这本书更人文、浅显些。

以前的我一直都很困惑学生时代所学的各种知识的作用。当初课本上的逻辑学在期末考试后还会有什么用处?我知道“A和B,所以A;所以B”,我知道“A或者B,A,所以非B”。可这些如何来指导我的生活呢?后来写东西才发现论证无处不逻辑。

好的文案读来环环推理、层层递进,说明一件事或论证一个观点逻辑思维不强就没有说服力。比如论证一个体系是正确的,首先看它是否是体系,含体系中的各种必要元素;再从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最终得出它是正确的。

我最爱看的辩论节目《奇葩说》中就有很多逻辑学运用的例子,有的选手辩的压根就不是论题,有的选手偷偷地将A换成B。这时一个人的逻辑能力就呈现出了高低之分。好多次我被绕的云里雾里时,反方“奇袭”几句就点明方才论述中的逻辑错误。

所以如同平日里的大米饭给身体提供必不可少的碳水化合物一样,逻辑学给大脑提供必不可少的推理方法和工具。当然,吃下的米饭还要通过运动和消化来变成骨肉,学到的知识也要通过练习和使用才能发挥效力。

书中写到: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受时代及个人的影响,当我们的大脑很难客观的反映事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关于空间的认识,古人的地心说,及稍后的日心说在当时都是先进的思想,可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的我们知道无论“地”、“日”都不是“心”,只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不断学习使我们更清楚此刻的客观世界的状态。

无论我们有意或者无意,我们学过的知识总是无时不刻指导着我们的思维和日常行为,所以多学知识就可以较少次地坠入陷阱,但是万一摔倒了也不用太懊恼,站起来继续前行就是,毕竟没有一个人能躲过生活中所有的坑。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 篇2

逻辑学不仅仅是辩论社会里的利器,更是日常生活中表达阐述自己的手段,像极了血肉人类的骨骼。刚入职场年轻人需要用逻辑阐述表达自己,老练的管理者更需要用逻辑清晰的传达自己的命令。只有先定好目标基调,才能一步步的完善细节,用最短的时间向着共同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工作中,逻辑能力强的同事,总能把事情讲解的非常清楚,而逻辑能力弱的同事,需要我们引导之后,才能把工作汇报清楚。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后者占多数。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逻辑和辩论的训练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不太多,但我们工作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来经营公司,因此需要多多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才能在沟通中得心应手。

逻辑学更给了我们质疑的勇气。越长大越对于常态的事情,只要多数人支持,我们就收起了我们的言语,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质疑。任由他们玩弄混淆前提结论,向我们投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垃圾。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五分钟就能浏览一个小新闻,俩分钟能够看完一个小视频,掐头去尾不用逻辑质疑,只能让千百个人都成为网络机器。就像那句话,我不知道网上戾气为何那么重,喷子那么多,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身边人不上网?同时由于自己的无知,我们不敢接受质疑,甚至不能面对问题,只能对咨询的人冷嘲热讽,大吼着存在即合理,逼迫着别人接受。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 篇3

世事运行皆有规则,个人行为处事必须符合社会公认规则,否则则会被社会所排斥。那么什么是社会规则?如何符合这些规则?在我看来,这些规则实质上就是逻辑的表现形式之一。常听人言,某某说话不合逻辑、某某行为不合逻辑。其实就是说某某说话行为不符合社会规则。进而言之,窃以为逻辑是社会规则的上位概念,逻辑不仅涵盖社会规则还包括自然运行规律,有点类似中国古代所谓的“道”,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点理由:一是从逻辑表现方式看。逻辑最重要表现是推理,表现为从一个结论推出另一个结论。这和社会发展是一致的,社会的发展也总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社会形态;也和自然界的发展相一致,新的事物总是在已有的事物基础上产生。二是从逻辑的基本原理看。逻辑最主要定律有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同一律。无论是人类社会规则还是自然规律无不契合这些基本原理,不能违反这些原理。三是从抽象程度看。逻辑更为抽象,涵盖更为广泛。社会规则和自然规律往往是具体的.,而逻辑是基本原理,涵盖两类事物。所以逻辑是规则和规律的上位概念。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社会规则、自然规律成千上万,不同领域有不同领域行为规范和客观规律,个人难以面面俱熟,但逻辑不然,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掌握。掌握逻辑即是掌握了一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金钥匙。一方面运用逻辑增强自己思维表达能力,推进人类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另一方面逻辑又是检验自己言行是否正确的客观依据,促进自身合乎规则。那么如何掌握逻辑这一工具呢?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和进行逻辑训练是惟一的捷径。在众多的逻辑学著作中,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所著《简单的逻辑学》,则是其中的翘楚。

这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有关逻辑的准备知识,告诉读者什么是逻辑,逻辑与语言的关系。第二部分讲逻辑的基本原理,主要讲逻辑的基本定律。第三部分讲逻辑学的语言,即如何论证。第四部分讲非逻辑思维的根源,也即是错误思维的原因。最后一部分论证百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正如书名,这是本简单的书,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页,不用半天就能读完,但它却系统全面地把深奥的逻辑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名为简单其实绝不简单,简单的是叙述的方式和扼要的内容,关键内容却是谈的非常深刻,比如什么是正确的逻辑如何做到正确逻辑,作者观点鲜明一针见血。本人以前也曾经尝试读过一些逻辑学的书,但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但这本书却连续读了两篇才肯释手,实在是因为阅读此书让人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真正体会大道至简。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 篇4

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三段论推理,以后的日子,用易经推演,用逻辑学推理,相辅相成

北大的时候,王强选修了一门课程,叫《形式逻辑学》,当时,整个北大选修这门课的人只有3个人,其中包括王强。王强说,当时上课的女教授说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句话就是:逻辑学是门推理的科学,你们很聪明,选修了这门课,逻辑学对你人生最大的作用就是:当你的人生需要获得重大结论的时候,你可以省去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推理过程,可以直接从前提推到结论。

当年王强出国,到了加拿大留学,他想选修计算机,但从性价比上来说,在国外读本科要4年,需要花4年的钱,读硕士只要2年,只花2年的钱。所以读硕士是性价比最高的。但是他没有任何计算机的基础,他面临两难的选择。此时,王强想到了他选修的逻辑学课程,他把逻辑推理的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用在了这个选择上。他说,面对这种情况,大前提是:计算机是人发明的;小前提是:人一定能学会人发明的东西;由此,他直接推出结论:王强一定能学会计算机,或者是王强不是人。根据这个推理结论,他果断的在计算机知识0基础的情况下,选择了计算机硕士,用了2年时间顺利毕业,毕业后进了贝尔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