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名师讲堂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名师讲堂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0月18日至20xx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惊叹于他们敢于创新开拓的勇气;陶醉于他们流畅跌宕的演讲?聆听了他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权威理念和真知灼见;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的那份深沉博大的爱!参加这样高档次,大规模的语文高端盛会,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从政策层面提高了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不仅提升了我的语文教育理论水平,更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此次无锡之行,领略语文名师名家的风采,使我获得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欣喜极,思索至深,意义至大!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吕同舟,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语文特级教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代表三百多人齐聚一堂,碰撞思想,交流优秀的教育理念,分享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激励调动后起之秀。这里有着一群语文的朝圣者,这里真是一次学术的盛会啊!
18日上午9点,大讲堂在郭永福会长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他做了“有效科研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简短报告,指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最高能力,参加科研的出发点、目的和功用定位,强调从本校改革和发展中选取科研课题。接着吕所长致辞,他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历谈“教研”,谈到区分”有效教研和无效教研“的话题,尤其指出”一场高效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必须做到”五个一“的教学设计和”三个实现“的教学目的。
接下来是由备受尊敬的语文泰斗李老师为老师们做《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三部曲”实践与研究的八个台阶》的学术报告,她的讲座滋润心灵,荡涤心扉,留给我的感动也最为深刻。李老师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的教坛生涯,回顾了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讲述了她如何在36年里执着于一个课题的研究,怎样将课题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最后到“儿童情境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步步深入。李老师一路探索,不断开拓,持之不懈,润物无声,硕果累累,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新方向,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流派,赢得世人的瞩目。她是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她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着实可嘉!她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胸怀令人感动;她那种不懈的韧劲和研究精神令人钦佩!从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师德”、什么叫“师爱”,她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教师”这一伟大的称呼,她真不愧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10月19日上午,来自北师大的李教授为大家做了《教学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他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指出该怎样去搞“教改”、“教学”,反对从上而下的一味盲从,批判了当下教育上的一些弊端,演讲发人深省。风趣生动、犀利深刻的演讲不仅博得热烈的掌声,更使与会老师产生强烈的共鸣。接着
是中国“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老师做了《我的母语如歌》的'精彩讲座。她先对“素读”课程作简介“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读,适合诵读经典作品”,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她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用经典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夯实语文素养,她强调“吟诵”的重要性,讲授基本的吟诵规则,并结合大量的经典诗词和古籍,指导诵读方法,亲自示范吟诵。她的诵读曲韵婉转,如歌如诉,似春风拂面,似珠落玉盘,让人耳目一新,不禁连连叫绝!
这次的研修学习使我的内心受到深深地震撼。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名师们内心真挚深沉的语文情怀;感受到了他们为中国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学然后知不足!今后的教坛生涯中,我会张开双臂,迎接挑战,追随名师的足迹,更多一份虔诚,更多一份钻研,更多一份韧劲,在语文的田地中辛勤耕耘,用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去努力做好这一份美丽的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应有的姿态!
名师讲堂心得体会 篇2
2014 年10月18日至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无锡举行的第五期“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活动。本次大会由教育部语用所指导,由语文出版社主办,以媒体推广、专家引领、交流互动、培训提高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语文名师和名校的典型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
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让我有机会与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名师、教授等零距离接触。我钦佩于他们那渊博的学识和辉煌的成就;感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惊叹于他们敢于创新开拓的勇气;陶醉于他们流畅跌宕的演讲???聆听了他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权威理念和真知灼见;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的那份深沉博大的爱! 参加这样高档次,大规模的语文高端盛会,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从政策层面提高了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不仅提升了我的语文教育理论水平,更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此次无锡之行,领略语文名师名家的风采,使我获得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欣喜极,思索至深,意义至大!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吕同舟,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编委会副主任徐功明,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时俊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李芒、语文特级教师陈琴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代表三百多人齐聚一堂,碰撞思想,交流优秀的教育理念,分享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激励调动后起之秀。这里有着一群语文的朝圣者,这里真是一次学术的盛会啊!
18日上午9点,大讲堂在郭永福会长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他做了“有效科研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简短报告,指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最高能力,参加科研的出发点、目的和功用定位,强调从本校改革和发展中选取科研课题。接着吕同舟所长致辞,他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历谈“教研”,谈到区分”有效教研和无效教研“的话题,尤其指出”一场高效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必须做到”五个一“的教学设计和”三个实现“的教学目的。
接下来是由备受尊敬的语文泰斗李吉林老师为老师们做《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三部曲”实践与研究的八个台阶》的学术报告,她的讲座滋润心灵,荡涤心扉,留给我的感动也最为深刻。李老师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的教坛生涯,回顾了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讲述了她如何在36年里执着于一个课题的研究,怎样将课题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最后到“儿童情境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步步深入。李老师一路探索,不断开拓,持之不懈,润物无声,硕果累累,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新方向,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流派,赢得世人的瞩目。她是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她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着实可嘉!她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胸怀令人感动;她那种不懈的韧劲和研究精神令人钦佩!从李吉林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师德”、什么叫“师爱”,她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教师”这一伟大的称呼,她真不愧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10月19日上午,来自北师大的李芒教授为大家做了《教学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他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指出该怎样去搞“教改”、“教学”,反对从上而下的一味盲从,批判了当下教育上的一些弊端,演讲发人深省。风趣生动、犀利深刻的演讲不仅博得热烈的掌声,更使与会老师产生强烈的共鸣。接着
是中国“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做了《我的母语如歌》的精彩讲座。她先对“素读”课程作简介“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读,适合诵读经典作品”,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她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用经典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夯实语文素养,她强调“吟诵”的重要性,讲授基本的吟诵规则,并结合大量的经典诗词和古籍,指导诵读方法,亲自示范吟诵。她的诵读曲韵婉转,如歌如诉,似春风拂面,似珠落玉盘,让人耳目一新,不禁连连叫绝!
这次的研修学习使我的内心受到深深地震撼。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名师们内心真挚深沉的语文情怀;感受到了他们为中国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学然后知不足!今后的教坛生涯中,我会张开双臂,迎接挑战,追随名师的足迹,更多一份虔诚,更多一份钻研,更多一份韧劲,在语文的田地中辛勤耕耘,用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去努力做好这一份美丽的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应有的姿态!
名师讲堂心得体会 篇3
听了余老师等名师的讲课,好多东西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使我认识提高。特别是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他的语言风趣幽默,人格魅力高尚,感染了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我们被他们征服了,心灵受到了震撼,所有会场安静,人们都不觉得累,反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吴老师亲切和善,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敢说,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丰富,使学生按顺序说出了动物的特点,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余老师,旁征博引,把难读,难理解的《红楼梦》教的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且抓住了人物特点。
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个人功底深浅不一,教学风格各异,面对的学生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教,课堂效果也不会一样。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只一味简单的模仿,甚至直接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即便画得再像,也仅仅是形似而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习名师,关键在于走到名师课堂的背后,深入思考,于细微精到处体察揣摩其中的奥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和优势,活学活用而不是全部拿来,学会扬弃,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走出一条出于教学新路。这就算学到了名师课堂的“真经”,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在现代社会里,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严。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尊重,方能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不如学生,那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通过学习名师,我切实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学生,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揣磨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化的语言更利于学生接受。与其说名师是一位老师,倒不如说名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总之,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逐渐缩小与名师的差距,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名师讲堂心得体会 篇4
作为年轻的教师,需要通过更多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
水平。4月12日,我特别幸运地参加了省教育厅办公室在贵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名师讲堂”活动。本次“名师讲堂”活动分《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两门学科,我是参加《小学语文》学科的,在师大的国际音乐厅,举行。这次的“名师讲堂”请来了来自北京,江苏,成都及我们
贵州遵义、贵阳的特级教师,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开课的第一课,是来自北京的武琼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五年级语文《我和祖父的园子》。武老师我以前在电脑和空中课堂里看过她的讲课,这次能够亲眼看到她本人到我们贵州来授课,真的是太幸运了。她的课非常的朴实,整节课没有一张幻灯片,却把这课上得十分有感染力。在这节课中,她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课文的感情,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我们平时教学课文时,我们会让学生圈自然段,然后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教学生读,再让学生去体会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在这节课里,武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趣事,把学生的趣事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接着引出本课课题,把课题板书出来后,让学生围绕课题中的“园子”“我”“祖父”这几个词,有目的地去读文,从“园子”开始,武老师提问:“你在读课文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的?”学生然后有目的去文中找寻答案,从菜园,花园,校园乐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接着再“我”到“祖父”层层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感悟课文,并引导学生在读中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她让学生体验语句的逻辑关系,锻炼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学生感悟整篇课文内容后,再回过头看看自己课前讲的自己的趣事与课文的趣事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整节课,武老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得,有思,有乐。武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受颇多,就像她说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死抓住文本,一味地教学生学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更多的应该抓住“标本”(课程标准)和“学本”(学生),应该注重语文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这样为学生指导、归纳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怎能不提高?课堂教学怎能无效?
写作课我一直不知如何下手去讲,每次都是那么几句“请大家观察一下”“请大家想想一想”“请你来说一说”“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学生每次交上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话,稍好的会引用一下名句。我们总是嫌学生写作水平太差,殊不知作为老师,你没有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如何去写?在13日早上,听了来自成都特级教师刘晓军老师的课后,让我十分震撼,原来写作课可以那么有趣。课前,刘老师与学生相互认识,幽默的语言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从一把普通的锁引入,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说话,从有形到无形,再到异想天开,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一点一点把自己想到的积累起来,就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学生写作灵感被激发了出来,到后面的礼物的出现,学生已经能很快进入角色,进行思考和想象。整节课气氛是那么的活跃,师生之间是那么的亲切、让我不得不再次震撼,这才是真正的写作课,这这才是我们语文老师应教给学生的。
为时两天的培训,每天的课排得很满,让我听到了各种类型的课,有阅读课,有写作课,有古诗,还有研讨课。虽然很累,却带给我很多惊喜,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特级的精彩授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这次的“名师课堂”培训结束了,让我深深体会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太多太多。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