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寒假,我拜读了路遥先生的这部反映建国初期社会状况的著作——《平凡的世界》。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已将近子夜,脑中已经差不多混沌一片,想不起来是什么样的感受,只是闭上眼睛便看见孙少平在悟得了人生的意义以后,幸福的向着属于自我的地方跑去,在他的脑海中,是那个美丽而善良的惠英围着红色的头巾带着系着鲜红色红领巾的明明站在山坡上迎之后少平的归来,他们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安宁,那样的坦然,那样的纯净。
虽然相比于大都市中的一切,以及妹夫吴仲平为他安排的前程那样让很多人憧憬的荣耀,可是,他们的幸福,他们的人生,作为普天下最为简单、最为原始、最为朴实的一种状态也是最为安全最为幸福的一种状态,那里的城堡中的主人就是他们自我,平凡的人生就是如此,没有闪亮的星,可是却因为有了素雅的云,一切仍旧具有朴实无华的美。
《平凡的世界》无疑是一部家族式的史诗,与当下流行的电视剧《闯东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一个家族的纠葛变迁为窗口,了望的是整个国家的变迁与沉浮。只可是,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心境却与闯关东完全不一样,前者给人的是一种宁静,而后者给人的以一种激荡。一个是君子淡如水似的豁然开朗,一个却是英雄当如是的大气凛然。
在当下的浮躁社会中,很显然,大气凛然已经有点由于锦上添花的美而变得让人有些疲惫,可是平凡的世界不一样,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本来就是如此,这就像是一杯清水给茫茫浊世带来了几分清凉与慰藉,让在繁忙与俗物中苦苦纠缠的人们能够暂且抛下一切烦恼,能够忘记自我现今的荣辱,而回忆起以往最为纯真最为朴实无华的那个年代,让人们懂得,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亦会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
《平凡的世界》对人物描述的造诣之高能够说是空前绝后,并且贯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发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处于一个社会的变局之中,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情节的发展。老实善良的少安,最终不再局限于背向蓝天应对黄土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溢的少平最终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来自价值的确立。
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要说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无庸质疑绝对是大众认可,可是在细品这部书后我发现路遥先生原先还在书中加入了不少的浪漫主义元素,这在孙少平在失去了田晓霞后精神迷离而遇见外星人,以致于出现第三类接触这一场景的充分体现了出来。孙少平含混不清,心智丧乱。凭借自我的一点阅读与外星人交谈,当然资料的确是太“内性化”了。竟能使外星人使用黄原方言进行沟通,尚且不说路遥先生用笔之高,光这一点便可看出孙少平用情之深,人物性格一览无余。期望得到满足,还有比这种手法更无奈又更好的吗?
这部书还有一大看点便是它的时代性。从建国初期直至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之后,无一不体现了社会鲜明的时代感。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能够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应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布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
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反复冲突,并且经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从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书都是读书人写的,所以读书人总是喜欢把自我的影子或者写成怀才不遇,或者写成大器晚成,或者写成心远世事的高人隐士。这其实只是读书人的梦想,或者说是一厢情愿,而其实这些都是不真实的,都只是阿Q式的自欺。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扎实、踏实、现实、真实,真正读书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有既定目标、正确方法、坚定信仰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些才是我所认为平凡世界里平凡人真正实践经历的社会生活,否则只会被这生活吞没自失其身。
读完路遥先生的这一着作后,我的心如同书名一样,平静又平凡地理解了平淡的结局。可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却隐藏着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当生命的搏斗,命运的抗争,精神的洗礼,社会的变迁,感情的萌动等第诸多人性交织在一齐的时候,就是一种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年初,《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火爆银屏,近日又重拾书本重温那不平凡的文字,读后依然感慨良多。
第一次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我便被书里的内容所深深地感染。真是想不到在一个不起眼的标题下,《平凡的世界》道出了不平凡的生活与人生。
无疑,孙少平是这本书里的主人翁。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年,他在那个年代有着对现实和梦想的冲劲、猛劲,有着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坎坷遍地、荆棘丛生,当然也留下无数值得回忆的美好记忆。在孙少安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村的普遍青年,一个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的担当和艰苦创业精神。两兄弟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当代青年人的不同理想和抱负。哥哥热爱大山、留恋大山,弟弟向往外面的世界,一心想走出大山,同时他们都有着农村人的朴实与善良,有着一颗带着黄土芬芳的心灵,有着追求理想的执着。他们有能力和才智,他们的人生反映的是中国上世纪70、80年代社会的大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变革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人生奋斗过程,当然也给无数青年人树立了人生的目标与效仿的形象。
孙少安应该说是一个传统而不失创造的开拓者,在面临上学难的时候,依然决定把希望寄托在弟弟和妹妹身上。他更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好后生,在他十多岁的时候挑起了家庭的大梁,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为了弟弟妹妹能够继续读书。他知道没有读过书的孩子生活是多么地艰难,而他就是那个为之牺牲的替代品。但他又是那么的心甘情愿,感觉那么的理所当然。他心中装着乡亲,记挂着群众冷暖,为乡亲们都能吃上"黄馍馍",一起办砖厂,大家共同挣钱……
在他的生活里,同样有着美好而浪漫的爱情。同村的田福堂之女田润叶虽然到县城工作,但是依然死心塌地地爱着这个生活贫穷而具有责任感的男人。她并没有因为两个家庭的背景而放弃追求自己的爱情,起初的孙少安还是向往这样一段婚姻,但是抵不过现实生活的残忍。孙少安他拿得起,放得下,他从远方带回来一个同样贤惠的女子,开始过着自己的人生,终结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爱情。回想这样的生活写照,联系现实中的一些人,我们又何尝不是感慨万千。他们或许因为家庭条件;或许因为父母的反对,或许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只能向现实低头……也有为爱而生,为情而去的人间悲剧,化蝶而去悲情天地。当然至少应该为自己的梦编制一段美好的回忆。
孙少平,一个鲜明的梦想创造者,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付诸实践。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顶住压力奔跑在梦想的前沿,虽然经历了艰难的高中,那里曾经也留给他美好的回忆,那里也有自己委屈的人生。每天只能在饭桶里捡回自己的黑馍馍,忍受了三年的痛苦。在高中时期,他参加过文艺演出,而且还是在家乡巡回演出,他自豪过,高中时就去过远方,那时他就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田晓霞也走进了他的生活,两人在交谈对社会的认知方面有着惊人的共同点,所以在心底互相喜欢。在那个年代,读完高中如同现在读完大学,所以他也面临着找工作,无奈又回农村过着面朝黄土的生活。然而他不甘心,当过村里的代课老师,最后远走他乡,来到县城,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起点。他当过临时工,背过石头,扛过砖块,没日没夜的劳作着,忍受了皮开肉裂的灼痛,只为"享受"这一痛苦的过程,在身心疲惫时,才能让自己有一丝丝的"医学专用"。
而后,孙少平在田润叶的帮助下到了煤矿,日夜奋斗在黑暗中,每天都经历着人生的昏暗生活,在别的认为苦不堪言时,他干的有滋有味。同时牵挂着家里人的一切,包括奶奶的病情。他爱他的家人,能够为家人付出一切。在妹妹读高中的三年,是他一直支持着妹妹的学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支持着妹妹。为了改变这样残酷的生活,哥哥凭借自己的努力,开起了砖厂成为农村的创业者,成为带领村民奋斗领路人,改变了村庄的面貌,也翻新了祖屋,达到了筑新屋目标,享受着自己劳动的成果。他和他的哥哥,记录了一个时期的生活写照,包括丰富细腻的感情,曲折的生活和人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是所有人都甘愿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虽然孙少平在那个时代一直浮浮沉沉,但他总是力图改变这样的现实。他向往着美好的爱情,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向往着未来的人生。这是一种在内心埋藏已久的执着,表达了一种坚不可摧的人生志向与追求。
作者在平凡的字眼中,让我们能感受到作为农村的子弟,他们希望插上飞翔的翅膀,他们向往美好爱情,追求幸福,渴望拥有一份专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小家。他们拥有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追求和希望改变命运束缚而坚定的"挣扎",在被扭曲的现实主义里改变。
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当代年轻人又何尝不需要经历一下碰壁、挣扎、失败。我们也同样渴望走出自己的家乡,走向那心中曾无数次幻想的世界,哪怕伤痕累累,只为了追求心中那一抹绚丽的阳光,却从不停下脚步。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停下来,慨叹书名的妙处,同时也不停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才是生活。戏台上的情节是浓缩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所以才有那么紧凑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琐碎的矛盾纠葛,你牵着我,我绊着你,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这才是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铭心的爱,刻骨的恨,当然存在,但普通人遇到的几率又有多大呢?属于饮食男女的,不过是些筋头马脑,说来无聊,但却缠绕。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有凌云壮志,也有颓唐消沉,这才是活生生的人,这才是生活。百折不挠,愈战愈勇,山崩地裂不皱眉,那是神话中的英雄;现实中,纵然是强者,也难免苦痛,难免挣扎,难免有“弯”的时候,但弯而不折,生活需要的就是一个“韧”字。
所有的少年时代,总有年轻气盛、目空一切的一面。心中有着太多地愿望要实现,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太多的期许。少年心思当拿云啊!尽管肤浅,尽管狂妄,但毕竟有豪情。
而现在《平凡的世界》让我从空中回到了地面,知道了脚踏实地,知道了平凡中的伟大。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将从此成为一个收起锋芒的中庸的人,我是一个手中有着大把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处在我这样的一个年纪,应该是努力奋发的,应该像少平那样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再想路遥写作这本书,也不是在他的年轻岁月,而是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40多岁。
我想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从孙少平,到孙少安;以及田晓霞,田润叶;少平的师傅以及师娘,少安的山西老婆。还有那个山村里面所有的人际关系,世故的,淳朴的,农村特有的风情和地域色彩。里面包容了路遥太多的写作功底和技巧。他对农村的热爱,对中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扬,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显现。他崇尚艰苦奋斗,坚信承受苦难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记歌颂中国农民那一颗质朴的心,敢于拼搏,敢于吃苦的精神。不忽视属于农民的那种特有的爱情传达方式,以及由于文化差距而引起内在素养不同而造成的爱情悲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世界就是农民的世界。而路遥,用敏锐的眼光注意到了这点,取材于中国西北部一个普通的农村,然后在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中展开整个故事情节。用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小世界折射出整个中国,整个人类的平凡的世界。
生活本身就是无数庸常琐事堆砌而成,所有世界本身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通篇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成长历程。没有戏剧化的情节,同样没有传奇性的故事,全部都是按照生活的常理发展的,让读者觉得真实,觉得可信,给人美感的同时,给人以激励,给人以震撼,直写到人的灵魂深处去。
人物的刻画也极其独到。注重人物的现实性。比如,孙少安,是个耿直,质朴的农村男子,他善良,能吃苦,有责任心,同时血气方刚,真心地爱着润叶。但是却因为他身为农家,而润叶却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他在润叶面前表现出退缩,爱,却没有勇气,爱,却自卑。这样的心理矛盾,路遥刻画得细致入微,尤其逼真。同样,也很符合现实状况以及现实心理。他,最终错过了润叶。但是,同样因为他的小农意识的局限,他娶了山西姑娘以后,生活便代替了爱情,一切平淡了,生活便是真实的生活了。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无不让人惋惜。那么好一个姑娘,受过良好教育,活泼,勇于追求,热爱生活,爱着孙少平。却最终生命赋予她只有那么短短的二十几年。后来,少平和师傅的妻子结合。一切都很平淡,没有轰轰烈烈,故事的深刻性,我们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在我们心里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中间还有太多农村世故人情的描写,同样非常现实与逼真,向我们展示了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农民特有的心理。
另外。路遥取材于农村,但是写的故事并不是单纯的农村。还有城镇。写的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以及城镇的人,还有这些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平凡,都是那么渺小,就像茫茫星河中的一颗微星,只能凭借自身微弱的光散发自己的价值。一颗星星虽微不足道,可成千上万颗这样的星星汇聚在一起,不就组成了广袤无垠的银河了吗?不也让人们赞不绝口吗?
一个平凡,可成千上万个平凡的人在一起,有了平凡的世界。平凡,却足以震撼人心。这是我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看了两遍,每看一遍这本书都会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第一遍是在中考刚结束的时候,那时候我一下子松懈下来,抱着安逸的心态大体把书浏览了一遍,那不能叫阅读,却也让我放松下来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第二遍是在领取了录取通知书以后,抱着要完成作业的态度再次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这一次撼动的不仅是我的心灵,更撼动了我的精神!
两次读《平凡的世界》心中的感触都不少,可每次读完想写点什么记录心情的时候,却总是不敢轻易落笔,我怕我拙劣的文笔会曲解路遥老先生借这本书向读者们传达的本意。
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
一个农民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普通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伟大,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在黄土地上平凡的生活向读者们诠释了平凡。平凡的两兄弟,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双水村,平凡的至亲……
两兄弟出生在穷困的家庭,但仍不屈不挠地奋斗着,坚持着与生活做斗争。大哥少安,十三岁便担起了家中的重担,照顾一家老小,后来却因为自己的农民出身放弃了与教师身份的青梅竹马田润叶之间的爱情。
他最后选择了勤劳能干的山西姑娘秀莲,生儿育女,共同度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最终迎来了光明与美好,也让父亲在全村人面前抬起了头。
而至于少平,这个艰难地度过了中学生活的少年,情窦初开凋落后的苦涩,艰难的日子里,少平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与书为友,不断充实着自己的精神境界。
以及后来他去了黄原城当揽工汉,下井做煤矿工人,都不曾放弃阅读。孙少平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里面,最令我感到难过的,还是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凄美爱情。田晓霞可以说是孙少平的精神导师了,她为孙少平打开了新知识世界的大门。读后感·后来田晓霞做了记者,在一次大水中因救人而英勇牺牲。孙少平则在大牙湾做着一位煤矿工人。他们之间的感情平平常常,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根本不值一提,但他们相互帮扶,共同努力,一起期盼美好的未来,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很是令人感动。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心情也一直变化着,从田晓霞与孙少平的初次相识时的不以为然,重逢时心中小小的喜悦,他们向对方表达心意时的欢欣,直到最后看见田晓霞永远地离开了孙少平,孙少平到田晓霞照片前痛哭流涕的时候,我已是泪眼朦胧……田晓霞似阳光的笑容,银铃般的笑声,不仅印在孙少平的心中,也早已印在我的脑海里。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先生以质朴的语言,将平凡的世界向读者娓娓道来,他没有用什么独特的写作手法,就仅仅是将故事写出来,足以打动人心,这点是我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记得初中的语文老师总要求我们做文字积累,好的开头与结尾,生动形象的修辞句子,只要你写作文,就必须用“开头定位引下文,中间过度明中心,结尾扣题写感受”来做整篇文章的结构,再用大量的积累的素材填空,一样一样地填满作文框架,最后再用华丽的辞藻做装饰,如果没有美文的格式的话,就不会得高分。
所以每次写文章总绞尽脑汁想美好的词语、句子什么的,直到看见了路遥老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华丽的词句少之又少,我恍然大悟:只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华丽辞藻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路遥老先生在世时说过:“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的确,生命总有缺憾和苦难,人们的种种挣扎和奋斗就是为了弥补这些缺憾和苦难。而个人的精神和意志,生命周围的亲情和爱情无疑在作品中成为挣扎和奋斗的支撑点,是最后走出苦难,诞生灵魂之歌的基础。
这个世界以平凡而起,平凡而终,留下的是每个人的那一抹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