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1
偶然的原因,看到淘宝书店了的书目,购买了一系列的书,有好几本,本着和孩子同读一本书的心思,于是拿起了这么一本书,就是我觉得消遣才会看的书。说实话,我是很喜欢读小说的,远胜于看电视和电影。其中想象的空间,不是影音呈现可以比拟的,但是却又强迫自己看一些比较不喜欢的看的书,因为那些书对生命更有益处。虽是有益,却不一定有趣。但是这本书却是挺有意思的。
对于一个三十多的人来说,读这么一本书,显得有点幼稚,偶尔也觉得书中的描写有些成人化。代入感也不是很强,但毕竟,我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就不浪费资源写个千字文。(以上似乎在凑字数)
读完一个多星期,已经忘记了主角的名字了,似乎是叫阿梅。这个十二岁的美籍越裔,因着在越南出生的父亲,和越南的奶奶,所以陪同奶奶回到越南,寻找爷爷的故事。如若是喜剧,我们都希望有个好的结局,但是结果是没有找到爷爷,却也了却了奶奶的心愿。阿梅从美国起身到越南后,从着急回家,到为了奶奶,慢慢的适应了越南的生活,到和一个小姑娘成为好朋友。主要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奶奶虽然没有找到爷爷,最后也找到了爷爷留下的遗言。很是浪漫的一句话。所以这本书还是有看点的。
或许因为作者对越南了解甚细,在全书中,对越南的生活习惯的描写,特别是写到阿梅在越南居住期间,他们要吃新鲜的蔬菜,新鲜的水产,真是羡慕不已啊~~我总是认为任何东西都是新鲜的最好。多次在沪杭吃青菜(或许是我吃的地方不够档次),那个蔬菜简直就是在我们这种小山城直接丢弃进垃圾桶的。不新鲜,我们一般吃的菜或是当天的(亲友种的)或是隔日的,都是新新鲜鲜的。言归正传,作者对越南的描写,不论是乡村生活,还是最后的在城市的那一段都很细致,引得我不禁想去越南看一看。
为啥给五星,不是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有多么引人入胜,而是在当前众多的读物中,这样的书适合孩子阅读。书中描写阿梅的母亲是个主持正义的法官还是律师;描写其父亲每年回到越南一些贫苦的地方义诊;描写奶奶对爷爷那种深沉的爱。以及阿梅对奶奶的迁就(孝敬),类似这样的价值观,深深的隐藏在全书之中。这不是许多目前孩子喜欢阅读的快餐读物可以比拟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时期。对许多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受环境和外来事物的影响,这样的书籍才能对孩子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即使是眼前的一些部门推荐读物(虽然我没有都读过),尚且有糟粕在其中,尚且宣扬自私自利的价值观,这样书,我是要为之拍掌的,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长为好怜悯、行公义的人。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2
我喜欢读一本书,它的名字是《十二岁的旅程》。它是五年级时妈妈给我买的许多书中的一本,或许是妈妈为了让我能在即将到来的十二岁有更多的体验吧!
这本书讲的是12岁的女孩阿梅,在美国出生。六年级的暑假,她本想在海滩上与朋友度过,却被牵扯进一件神秘的事-----她要陪奶奶寻找失踪多年的爷爷。她随同奶奶来到从未谋面的故乡,面对故乡半生不熟的语言,迥异的文化习惯,她靠自己的努力,调查有了结果,得到了一封带不走的信。
一开始,我只是喜欢上了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或许这是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让我好奇,我的同龄人能做些什么呢?
随着情节的推进,我渐渐喜欢上这本书里传递的自立品质。阿梅的父母不在身边,她一边照顾奶奶,一边调查爷爷的失踪事件。所有的困难都要自己面对,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思考。这样自立生活的锻炼,让阿梅迅速得到成长。我想到我的自立,我可以自己去上课、自己回家成了家常便饭,也可以独自帮父母买菜,更是掌握了重要的生活技能:烧饭。我曾以为,我是一个能够自立的人,但看到这本书,如果让我像阿梅一样,面对陌生的环境,还能处处应付自如,怕还是会畏难吧。阿梅通过了生活的考验,那我呢?是不是也该让自己成长,真正自立起来?
我还喜欢这本书里贯穿着的永不放弃的精神。阿梅费劲了心思,耗尽了力气,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到了最后。期间,她也会想到放弃,她也会迷惑为何要坚持,但奶奶的执着让她不得不继续下去。最后,她虽没有找到失踪的爷爷,但寻找还是有了突破,得到了一封带不走的信阿梅的坚持和坚定让我感动,这也映照了以前的我,并不太感有自己的想法。往往在一道题上,因为自己的答案与众不同而不敢吭声。我想,阿梅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涯里,我一定要坚持己见,少受别人的干扰,潜心自己的学习。
《十二岁的旅程》,讲的是同龄人的故事,也为我的十二岁指明方向。我庆幸,在我五年级时看到了这本书,我喜欢,这本能陪伴我成长的书,它将在我的人生旅程中画上厚重的一笔。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3
我十分喜欢读书。这一周,我又阅读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十二岁的旅程》,它是今年妈妈给我买的许多书中的一本,或许是妈妈想给我的十二岁更多体验吧!
这本书讲述的是12岁女孩米娅,在美国出生,但她却又另一个身份——阿梅。在六年级的暑假,她本想和朋友在海滩相聚,却不得不和奶奶飞越大半地球,回到爸妈口中的故乡——越南,去寻找奶奶执着地等待了几十年的爷爷,面对半生不熟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阿梅只好靠自己的努力。终于,调查有了进展,渐渐地指向了最后的玄机——一封信。
随着情节推动,我渐渐地喜欢上了阿梅永不放弃的精神和自立品质。她克服种种困难,一边照顾奶奶,一边调查爷爷的失踪事件,所有的困难都得自己面对,所有的问题都需自己思考。期间,她也会想到放弃,但奶奶执着的精神鼓励着她。最终,虽然没有找到爷爷,但我觉得阿梅获得了毅力与恒心,以及好朋友——阿雯。如果我的处境像阿梅一样,那会怎么样呢?我能不能也这么不畏艰难的自强自立呢?不过,阿梅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一定以她为榜样去努力。
《十二岁的旅程》,讲述了一个非常动人且激励的故事,也为我的十二岁指明了方向,我喜欢这本能伴我成长的书,它将在我的人生画上厚重的一笔。
《十二岁的旅程》的读后感 篇4
这个暑假,我翻开了早已想读的《十二岁的旅程》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赖清河。这本书是她用亲身经历写的一本书,讲述着赖清幼年的坎坷经历与融入他乡文化习惯的艰难过程使她语言富有诗意,以精妙的笔触向我展示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和一位活泼机智的小女孩——米娅。
在米娅十二岁的那年,她本打算和朋友一起欢聚海滩,可她那不爱言语、但很爱自已家人的奶奶阿梅执意要从美国飞去越南,去做一件让米娅”痛失美好暑假“的大事——寻找爷爷。米娅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阿梅,这与她从未谋面的故乡紧紧连在一起。阿梅的爷爷是一位军人,在一场战争中失踪,阿梅奶奶相信他还活着,拼最后的`力气回到越南。在越南阿梅交了许多朋友,最要好的无疑是那位痴迷于青蛙的阿雯了。她们合伙找到了当年看守爷爷的守卫,并用一位侦探和守卫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当年爷爷住的地洞,洞里黑的令人窒息还散发者阵阵恶臭。随着手电筒的光亮阿梅奶奶在一块土壁上找到了爷爷留下的字“细数每一滴雨热切的想念着你”这句话的每一个字词都是阿梅爸爸、姑姑、伯伯的名字,雨就是阿梅爸爸的名字,看到这些字阿梅奶奶心满意足,抠下了土壁上的一块土,埋在了家族墓地中间的位子上。东西不多,可是足够了!
这是一本关于爱与陪伴的旅程,在阿梅奶奶身上我看到了爱,在阿梅身上我看到了陪伴。是谁?一辈子为我们身上倾注爱;是谁?用上辈子陪伴我们;是谁?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但不需要什么;又是谁?为了我们牺牲自己,是父母!
合上书,一股暖流涌在我心中。内心有着许多情感,是幸福?快乐?感动?好像每个都有,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不要一时疏忽失去了最重要的——爱!就如罗玲所说:“寻找自己的根,那是每个人喜怒哀乐的大舞台。寻找祖辈的爱情,那里有儿孙们幸福的港湾——家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