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堂吉诃德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1
最近我把一本名叫《堂吉诃德》的书给读完了,通过读这本书,发现堂吉诃德是个极其矛盾的人,他可笑而且可悲,但身上却有着很多人所没有的善良品质;他虽然行为疯癫,但却为人们展现出一个无所畏惧,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所以,他是疯子还是英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也许初读时会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故事,只是越读到后面,越觉得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
在我看来,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个既伟大而又可笑可悲的人。从故事本身来看,堂吉诃德是个愚昧的,只懂得幻想的疯子。然而,这一切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却恰恰说明了当时整个社会中精神的`缺失。他所奉行的正是那个社会缺失的精神:对上帝的无限忠诚,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这不是虚伪的表象,而是一种真诚的信仰。而途中他的所作所为更是时刻体现出他的正直和善良。在书中,他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和挫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永不言弃。他疯疯癫癫,不切实际的另一面,就是他嫉恶如仇,总会光明正大地挑战自己的“对手”,当时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都是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所以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是疯子,同时也是一个英雄。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2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都是从这本书的名字开始的。我这想这一定是一本以少年、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的一本书。
书的`主人就是作者自己,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中国六、七年代的生活景象。虽然一样是童年,可他们却和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异。乡村孩子是纯朴的,他们的生活永远陪伴着大自然。
他们的衣服破了就补补丁,不浪费,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了。那个时代,还有许多木匠、锡匠这些手工艺人,利用大自然的材料,无烟生产,都渐渐地变为记忆了。
他们玩的东西是什么?玩具?不对,他们的“玩具”也是大自然。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大自然中有他们取之不尽的玩具。如用树枝做支架的弹弓,爬树、掏鸟窝等等。作者非常爱动脑筋钻研,他的弹弓,比其他小伙伴的已经先进很多。还有就是弹子,也是大自然的产物,是用蚂蝗揉成的。
小孩的思想还是简单的。当时正值“文革”,作者的父亲是“坏人”,所以他要“爱国”才行,可他在会上讲的话,当时他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多少年后,作者才明白,那是“斗争”。
童年肯定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可是那时的中国和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成为人们永外的记忆。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著,叫《堂·吉诃德》。
这是讲述一个因为读骑士小说而发疯的人的历险故事。这本书中,有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发疯的堂·吉诃德;有忠实而容易受骗的桑丘;有喜爱骑士小说又喜欢捉弄别人的公爵夫妇......
这本书体现了当时的'风气。有一些喜欢捉弄别人,总是不嫌麻烦,来捉弄别人。有一些为了自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变得伤痕累累,到死了才明白自己的愚蠢。我为这些人感到惋惜。
读过这本书,我希望现在不再有人像堂·吉诃德那样发疯,不再“身在福中不知福”,大家一起行动来吧!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堂吉诃德》的书,认识了一位名叫堂吉诃德、沉迷于幻想的人。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堂吉诃德的人,他特别喜欢骑士,幻想着自己是位骑士,带着自己的.“仆人”外出,走了好久。他让酒馆的老板封自己为骑士,大战绵羊和风车,甚至还把红酒瓶当成了敌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他终于改邪归正,从自己的幻想中跳了出来,不再把自己当骑士。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如果沉迷在幻想中无法自拔,就会做出些稀奇古怪的事来,与现实和环境格格不入,在别人眼里就成了怪物,堂吉诃德就是这样的人。许多人也许会说,这种情况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的风格。但我不这么认为,一个人倘若开始了这种坏习惯,一旦日积月累,最终将会无药可救。所以,我认为一个人不能一直沉迷于幻想,无法自拔。
从堂吉诃德身上,我想到了我的弟弟,他自从爱上《奥特曼》这部动画片后,就一直幻想着自己是奥特曼,打败怪兽,拯救地球,后来,在爸爸的教导下,终于改正了这个毛病。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做人不能沉迷于幻想,无法自拔,要面对现实。